劉 甲
(信陽廣播電視臺,河南 信陽 464000)
目前,新媒體蓬勃發展,互聯網技術正改變著大眾獲取新聞的習慣,大量的新聞直接能從各個渠道獲取。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是獲取新聞素材的重要渠道,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的質量,在電視新聞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地位。為了提升電視新聞的競爭力,新聞記者必須提升個人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才能做出保質保量的新聞采訪。但是,在采訪過程中,由于部分記者缺乏專業性,所提問題簡單、膚淺,沒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導致新聞采訪質量不高。在采訪過程中,部分記者缺乏采訪技巧,無法調動受訪者積極性,使得采訪場面“冷場”。甚至由于部分記者素養較差,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尖銳性,采訪問題涉及隱私或者對采訪者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導致采訪環節中斷。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中,最難繞過被采訪者的個人問題。如采訪對象性格木訥、職業特殊、心理抗拒等客觀原因下,記者采訪就很難順利完成,甚至難以接觸受訪者。
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活動,往往有其他突發的客觀因素阻礙采訪的順利進行,如天氣惡劣、交通擁堵、設施、設備損壞等其他客觀原因。由此,新聞記者必須要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并有相應的預備方案。新時代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競爭越發激烈,新聞信息就越發的散亂,新聞素材魚目混珠,難以分辨真假,對收集新聞素材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缺乏新聞素材的支持下,加大了采訪的難度。特別是專業領域,如金融、醫藥、航空航天等,甚至聽信謠言而不自知。
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大眾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隨時能從電腦、平板、手機客戶端等方式上獲取,電視新聞不復以往的輝煌。在電視新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的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新聞的質量,也是檢驗新聞質量的第一站。因此,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對存在的常見問題有相應的應對策略。
采訪活動順利進行,離不開新聞記者的專業性。一個具有良好專業水平的記者,一般能保證在采訪過程中,善于調動對方的情緒,保持一個良好的采訪氛圍,使得受訪者能樂于分享、樂于表達、樂于回答記者的提問。不僅僅要提高自我的專業水平,也要善于總結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基本的職業操守。即使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但突破了基本的職業操守,也不能順利完成采訪活動。沒有職業操守的記者,如同采訪提問環節安裝了定時炸彈,特別是直播采訪現場,一個突破道德、突破受訪者的“問題”,會徹底毀滅采訪活動。一個好的采訪活動,新聞記者遵守職業操守是必要條件,過硬的專業水平是新聞采訪質量的基礎。
對于電視新聞的采訪,都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是一個嚴肅的活動。一個鮮活的新聞采訪,理應未雨綢繆,充分做好各種準備。首先,要深入了解受訪者的身份、職業、年齡、性格特征等個人信息,通過新聞與受訪者的關聯性,做好采訪方案。采訪前,必須要征得受訪者的同意,避免采訪活動流產。其次,采訪方案的制訂必須要明確采訪的目的,準備具體的采訪流程,避免采訪過程中由于準備不足而導致浪費時間、制造冷場、尷尬等問題。最后,要制訂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如交通擁堵、天氣突變、直播采訪現場設施和設備失靈等意外情況的發生。
采訪活動中,溝通是重要的一環。采訪前,找準機會與受訪者提前交流,并相應的表達出采訪的目的和意義。可以通過在溝通中互相提前了解、認識,拉近與被訪者的距離。采訪中,需要記者積極主動地營造輕松的氛圍,減緩受訪者的緊張情緒。通過察言觀色,判斷受訪者采訪時的精神狀態,循序漸進地把話題引入。提問是采訪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記者的提問質量,直接體現采訪的效果。提問必須結合當時受訪者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提問策略。如面對性格內向的受訪者,可通過引導式提問,讓其有話可講。提問過程中,盡可能避免提問個人隱私以及有損受訪者利益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視新聞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發展越發艱難。新聞記者作為第一線的新聞報道人,肩負著振興電視新聞的責任。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活動質量,是保證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由此,電視新聞記者必須清楚地認識采訪中的常見問題和應對策略,提高新聞采訪活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