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卓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在新媒體環境下,媒體形態不同,時政新聞在編輯方面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而不管是哪一種媒體形態,他們的編輯都隸屬于新聞傳播,所以顯而易見這些媒體形態都有著某種相同之處。
(1)時政新聞編輯在編輯方面一直扮演著制訂和決策者的角色。編輯方針對時政新聞對象和播報內容等都進行了規范。時政新聞其政治和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對編輯水準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時政新聞編輯把記者提交的素材進行整理,并進行審核,集中將收集來的素材進行編排。在進行編輯的時候,時政新聞編輯要按照報道內容自身的特征來敲定要選擇組合的準確方式,做到其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便于更加實時、順暢地將時政新聞展現在所有受眾群體面前。由于時政新聞編輯在編輯方面上一直是引領者和決策者,因此在進行編輯時尤其要注意多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提升時政新聞的傳播作用。
(2)時政新聞編輯和時政新聞記者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時政新聞編輯要跟記者做好協調與配合工作,經過跟記者的交流和溝通來為記者策劃新聞采訪的方案,為采訪的形式跟內容提供建議。在記者采訪之前,時政新聞編輯就要跟記者提前制訂好該次采訪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與主要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采訪的針對性變得更強,更容易吸引受眾者的目光。
通過時政新聞人們能夠對國家每項政策的調整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且時政新聞也為群眾跟政府之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時政新聞構成了電視臺和電臺媒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一直以來都在發揮指導性的關鍵作用。可是通過探究發現,時政新聞的收視率并不是很高,受眾也沒有特別高的評價。媒體行業的逐漸發展,在設計編輯方式時以應付的心態為主,沒有深入地對新聞自身展開解析和探究,致使新聞內容沒有針對性,難以吸引人們的目光,且在對時政新聞進行編制時相當程度上仍然會選擇傳統模式,這對節目的整體傳播效果會造成很大的阻礙與影響。
不管是在電視媒體還是在電臺中,時政新聞都占據著核心地位,可直觀地將現階段社會思維模式體現出來,怎樣通過創新形式是提升時政新聞質量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當下社會急需解決的一項問題。而這就要求我們在編輯時政新聞的時候時刻保持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把播報特征跟新聞規律結合在一起,進而體現出時政新聞的完整性跟真實性,再在此基礎上對編輯方案進行創新,通過各式各樣的編輯方式來呈現時政新聞播報的最終效果,這對進一步實現時政新聞編輯價值觀念可以說是極其有利的。
(1)對標題方案進行創新。時政新聞編輯最根本的職責就是要在初稿的前提下展開模擬創新,大部分編輯在擬定標題方案時經常比較茫然、沒有頭緒,這對時政新聞編輯的整體效果多多少少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嚴格要求時政新聞編輯工作,不單單要在審稿和定制節目這兩方面進行重視,還要全面審閱新聞內容,搜集和整理相關信息,增強創新的力度,賦予新聞內容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擬定的標題不同所發揮出來的新聞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在設計新聞題目時一定要盡可能地體現出創新精神。
(2)創新思想觀念。恰當適時地改變思想觀念,強化創新能力利于將整個新聞的收視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時政新聞的編制一般都比較死板和乏味,沒有實際分析和思想理念做支撐。在播報時政新聞時,沒有判斷新聞內容的“一桿尺”,對會議報道尤其重視,導致偏離了中心思想。將時政新聞收視率提升上去是現階段需要我們解決的主要問題。首先我們要把新聞和時政相統一起來,站在群眾利益的基礎上掌握好編輯時政新聞時的主體思想,力求新聞具備時政性,可對新聞和政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編輯新聞時政時要切實符合群眾需求,這樣才能將新聞價值體現出來。另外要對時政新聞的收視率及時進行查看,綜合分析產生這種收視率的原因,進而選擇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對群眾不清楚的地方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3)創新技術研究。時政新聞具備時代創新的性能,而技術創新就是圍繞目前社會基本情況展開相應設計的,對編輯技術及時進行更新是確保順利展開編輯工作的前提。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影響下,媒體技術變得越來越高端,這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綜上所述,時政新聞編輯本身就屬于繁瑣的操作技術,我們要對其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多媒體開展創新工作,再經過對新聞編輯方式進行創新來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這樣才能使政府跟群眾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才會加快時政新聞編輯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