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慧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近年來,隨著各個網絡視頻平臺的發展壯大,網絡自制綜藝方興未艾。從各平臺的制作數據上看,多個種類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增長迅猛,基本滿足了各類用戶的觀看需求。從各平臺的播放數據上看,真人秀、脫口秀與選秀類綜藝節目是目前市場消費的主流,播放熱度也長期居高不下。但是,在網絡綜藝發展迅猛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網絡綜藝節目制作上仍存在較多突出 問題,亟待加強對其節目制作的引導,從而培育和引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綜藝節目消費行為。
雖然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大熱,并有趕超甚而取代傳統電視綜藝節目之勢,但是,網絡綜藝節目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日益嚴重的同質化、低質化、低俗化問題。
第一,同類型的綜藝節目扎堆,出現模仿甚至抄襲的現象,同質化問題嚴重。這在真人秀與脫口秀兩個類型的綜藝節目中尤其嚴重,如各種類型的真人秀頻出,但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親子類、競技類、明星體驗類、養成類幾種。諸多網絡綜藝,在節目形式與節目內容的開發上存在著相類似的情形,往往受歡迎的只是一種節目類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某個節目,而其他的節目只能淪為炮灰,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
第二,部分綜藝節目粗制濫造,重量不重質,呈現出低質化的問題。網絡視頻平臺與傳統電視媒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其在節目的制作上與傳統電視臺的資金鏈條情況也不一樣,這就導致了部分網絡綜藝資金不足,也缺乏制作大型精制優秀綜藝的經驗。雖然在脫口秀這類型的綜藝節目上,能夠憑借室內演播廳布局的優勢取得成功,但在真人秀這類需要比較強的技術條件與資金支持的節目制作上就會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在各平臺受歡迎的前十位綜藝榜單上多以脫口秀為主、真人秀為輔,且其中受歡迎的綜藝仍多以制作精良的節目為主。
第三,部分網絡綜藝為了吸引觀眾眼球,挑戰高敏感度的話題或裝瘋賣傻博笑料,使得節目形式與內容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俗化,缺乏精神內涵。出現這樣的現象與平臺內容生產商急功近利、缺乏社會責任感不無關系,為了追逐資本利益而枉顧綜藝節目在公共輿論環境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使節目變得低俗而無營養。
網絡綜藝市場同質化、低質化、低俗化問題日益嚴重的現象,既與平臺內容提供商本身的制作生產有關,也與滿足觀眾獵奇心理、盲目追逐低俗化綜藝的不健康的需求導向有關。因此,需要對網絡綜藝節目的制作與消費進行合理的引導。
網絡綜藝的生產與消費之間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引導的關系,適當引導規范網絡綜藝的生產,促使平臺內容提供商生產優質的網絡綜藝節目產品,使得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優質和多樣化,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發展局面,能夠實現對受眾消費的合理引導。同時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偏好進行引導,使之更多關注形式豐富、內容新穎健康的網絡綜藝,進而為內容創作、生產提供導向,使得內容生產向創新、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得網絡綜藝市場趨向繁榮健康。
對此,政府需要扮演好引導者與監管者的角色。既要引導平臺內容提供商的內容生產過程,提高網絡綜藝上架門檻標準,又要把控好網絡綜藝的質量與數量,不能只重數量而忽視質量。同時,也要引導觀眾對于網絡綜藝的接受程度,引導網絡綜藝消費者形成健康良好的消費需求,堅決取締低俗甚至惡俗的網絡綜藝的節目,提高整個網絡綜藝消費市場的質量水平。
網絡綜藝的發展是消費者、平臺內容提供商與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三力平衡的結果,消費者要以自身的選擇去推動視頻平臺生產優質的內容,視頻平臺也應該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和市場位置,努力生產出更多更優秀的綜藝產品,政府需要加快完善出臺的網絡視頻平臺的管理條例,加強政府監管,推動優秀內容的生產。
我國網絡綜藝正處于發展繁榮的階段,但是由于平臺內容提供商、消費者以及政府監管部門在內容生產、產品消費、管理引導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目前網絡綜藝市場同質化、低質化、低俗化問題十分突出,影響著網絡綜藝市場的良性發展。因此對于網絡綜藝市場進行引導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網絡綜藝市場的引導,則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從三方從各自的角度出發,以生產推動消費、消費促進生產,積極推動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生產出積極、健康的優秀網絡綜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