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韓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近年來,電視綜藝節目制作成本日益高漲,相關政策的審查日趨嚴格,為了尋求生存和發展,部分電視綜藝被迫向網絡自制綜藝轉型。而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平臺開放性、互動性、即時性的先天優勢,受益于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網絡綜藝迅速崛起。本文試圖對近三年來(2015.01.01~2017.10.01)愛奇藝、騰訊、優酷土豆、搜狐、芒果TV、樂視這六大平臺推出的自制綜藝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研究近年來我國網絡綜藝的發展狀況,為網絡綜藝的市場運作提供理論參考。
根據本文的調查統計發現,六大網絡視頻平臺近三年共制作了兩百多部網絡綜藝(其中按季度播放的網絡綜藝重復計算,并剔除多平臺播放的網絡綜藝的重復數據)。
2015~2017年網絡綜藝年度制作數量龐大,總體呈上漲趨勢且漲幅較大。2015年制作了60多部;2016年出現井噴現象,共推出了90多部;2017年發展勢頭不減,截止十月份已上線80部左右。其中,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分別以90部、60部、50部左右的產出量位居前三,搶占了發展網絡綜藝的先機,同時,近年來還通過不斷整合行業資源占領國內市場,逐漸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網絡綜藝的發展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市場環境。在互聯網平臺上,綜藝節目可以花式插播廣告,“廣告內容成為制造笑點、吸引觀眾的利器”,傳播效果良好,能夠引入大量資本支撐節目的精良制作,節目質量、社會影響力也得以提升,優質的產出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商和用戶,形成良性循環。此外,一些從電視臺轉入的綜藝資源,不僅帶來了自身品牌、固定觀眾,更提供了技術和制作團隊支撐,使網絡綜藝發展如虎添翼。
在網絡綜藝制作數量迅猛增長的同時,網絡綜藝制作的類型也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近年來,脫口秀、真人秀、播報類、訪談類、選秀類等多種類型的網絡綜藝競相發展,出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在這些類型的基礎上,各平臺還充分利用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不斷對節目進行創新。在形式上,融入直播、二次元、VR等時尚元素,增強節目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在內容上,則細化選題,深挖小眾資源,帶給觀眾新鮮感。
從網絡綜藝制作的具體節目類型來看,脫口秀、真人秀、播報類節目成為其主力軍,幾乎占據平臺產出80%的比重。就上述三類網絡綜藝年度制作數量而言,因為本文僅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故脫口秀和真人秀節目2017年制作數量較之2016年度有些許下滑,整體而言,這三類綜藝節目制作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值得一提的是,選秀類節目因為本身高昂的制作費用、政策的限制等因素,節目數量相對較少,但上漲趨勢是網絡綜藝中最為明顯的。
當前,就網絡視頻平臺的市場滲透率看,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網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優勢。這三大領先平臺網絡綜藝節目類型的分布與整個市場發展態勢相差不大,均以脫口秀、真人秀、播報類節目為主要類型,但又有所區別。愛奇藝以脫口秀、播報類節目為主打類型;優酷土豆脫口秀節目最多,但是真人秀節目相對處于弱勢;而騰訊則以真人秀節目見長。可見,不同平臺在網絡分眾傳播的模式下紛紛通過差異化定位、細分市場來爭取用戶資源,這也使得平臺能夠集中精力制作好某一類型節目,形成品牌優勢。比如愛奇藝打造的說話達人秀《奇葩說》,精準定位90后用戶群,“不論話題設置、嘉賓選取、剪輯風格無不圍繞90后的喜好展開,以其個性、鮮活、娛樂等多重屬性俘獲大批黏性極高的忠實觀眾。”
需要指出的是,各平臺在注重產品區分度的同時,也要看到某些綜藝類型發展潛力大、競爭者多,但市場尚未飽和,在資源、機會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進入,以占據一席之地,為平臺的長期發展蓄力。
總的來說,近三年來我國網絡綜藝發展趨勢向好,實現了數量與類型的同步增長,節目質量也日益提升。各平臺通過提高制作能力,推出多樣化的優質節目搶占網絡綜藝的市場,并采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推行分眾營銷手段,在最大程度上挖掘這一市場的潛力。但也要看到,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市場競爭模式還不成熟,與此同時,也存在網絡綜藝制作一味求新求異、過度重視短視效應等現象,同時亟須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強化網絡綜藝制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