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麗
(《經濟導報》社,山東 濟南 250014)
新聞報道為人們了解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時效性是其一個重要特性,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媒體間新聞時效性的競爭更為激烈。
相較于“第一落點”的快和新,“第二落點”是在新聞第一時間發布后,尋找、挖掘其內涵和外延。
在互聯網時代,一旦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新媒體、自媒體都會快速、及時地對其進行滾動式、刷屏式報道。在眾多信息的轟炸下,受到出版時間的限制,傳統紙媒失去了“搶鮮”的機會,要想做到“后來者居上”,必須找準報道角度,另辟蹊徑,想他人之未想。只有這樣,傳統紙媒才能在同質新聞競爭中大放異彩。
去年清明節期間,最勁爆的新聞莫過于雄安新區的設立。對此,全國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大篇幅的重點報道,山東的媒體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雄安新區設立的報道?經濟導報2017年4月10日刊登的《尋機雄安,德州的期待與糾結》一稿交出了完美答卷。
“不派記者去雄安”,不等于放棄對熱點新聞的報道,所以描寫山東離雄安最近的城市德州,既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絕佳的報道視角和切入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著新設雄安新區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德州各界卻是糾結多過期待。記者牢牢抓住“糾結”這一獨特視角,不做主觀判斷,而是通過扎實的采訪,勾勒出一幅“眾生相”,讓人讀后對新設雄安新區會“帶來”還是“帶走”機會有了自己的判斷。
重大新聞事件涉及的素材較多,其背后可挖掘的空間較大。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認為,第二落點報道的價值,并不在于把所有事實信息簡單堆砌,而在于根據第一落點報道當中所構成的人們所了解信息分布的不對稱性,把那些缺失的信息補上,把那種信息之間結構上的某種偏態,通過結構性的詳盡報道加以糾正。
新媒體時代,媒體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稿件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然而,為了求快,一些媒體在報道時,可能會忽視新聞事件背后所隱藏的重要信息。此時,擅長深度報道的傳統紙媒,只要適時出擊,縱深挖掘,就有能在“第二落點”上做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好新聞。
令人欣慰的是,在新聞報道“第二落點”的深度挖掘方面,國內很多知名媒體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尤其是《南方周末》《經濟觀察報》《財新周刊》等媒體的一些報道都曾經掀起過海內外的輿論熱潮。
如依托專業的團隊和強大的原創新聞優勢,《財新周刊》近年來推出的《鎘米殺機》《營養的貧困》《管住野蠻人》《為“獨角獸”開閘》《零售業全面戰爭》等多篇重大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再如《經濟導報》2017年9月27日刊發了《社區銀行為啥頻關門》一稿。幾年前,一些小區里突然涌現出不少頗為“袖珍”的銀行網點——社區銀行。如今,隨著無現金支付的普及,曾經風靡一時的社區銀行出現關門潮。對此,記者透過社區銀行關門這一新聞表象,深度挖掘,通過采訪多家社區銀行的核心人員,還原了其推出各種攬儲手段吸引附近居民的努力、收效甚微的迷茫和壓力、業績優良網點的制勝法寶以及社區銀行模式的必要性及發展趨勢,以小見大、生動詳實。該報道既是百姓身邊事,又關乎財經層面的深層問題,新聞性、可讀性、重要性俱佳。
一個關注度很高的新聞事件,往往能夠生發出與之相關聯的眾多觸角。這就要求記者在報道新聞時,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必須擴展新聞事件的廣度,深度思索一下,新聞事件的全部價值是否都挖掘到了,還能不能再從其他方面突破一下,做好“第一落點”的增值服務,讓“第二落點”的報道獨樹一幟。
2017年9月29日,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投資建設的全國首例光伏路面示范區揭幕。光伏路面,是世界范圍內都在嘗試和突圍的領域,而光伏鋪設在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變身“太陽能充電寶”,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首例。這一事件,既是山東交通領域的大事,也是光伏行業的新事,媒體關注度頗高,山東本地多家媒體均在次日進行了相關報道。
受出版周期限制,《經濟導報》未能在第一時間刊登這一新聞,但是關注該事件的記者并沒有放棄,通過全方位挖掘,以這一事件為切入點,采寫了《高速路變身“太陽能充電寶”》一稿。該稿詳細分析了這一事件背后的技術突圍情況;并跳出事件本身,站在產業化的宏觀視野觀察這一事件,進一步圍繞產業發展,落筆于“智能交通+光伏業”的未來,探尋規?;瘧玫某雎?,為光伏高速公路的產業化應用和發展提供了理性分析視角。相較于其他媒體的事件性報道,該稿擴展了報道廣度、拓展了新聞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