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欣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048000)
對于歐洲各國來說,資產階級革命都是其新聞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成長壯大起來的資產階級要求限制國王、貴族和教會的出版特權,自由民主的思想在資產階級的心中悄然萌芽。國王貴族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極其尖銳之時,資產階級改革和革命就此爆發。正是在此期間,各國報刊業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聞自由體制也在改革和革命的浪潮中逐步建立起來。在這一歷程中,思想家們的新聞自由思想起到了照明燈的作用。
英國和法國作為歐洲最為典型的兩個國家,其資產階級革命道路和新聞自由體制的建立歷程都各具特色。下文中筆者將對兩國新聞自由體制的建立歷程及特點等進行具體的分析。
英國有其獨特的政治文化傳統,向來以妥協求得發展進步,資產階級新貴族在和封建王朝、教會勢力的長期斗爭中選擇和平漸進的方式,走上了漫長的改良道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其新聞自由體制的確立時間跨度長,短時期內沒有明顯成果,但“光榮革命”后英國新聞業發展穩定而持久,新聞自由的成果得到了較好的保留。
英國新聞自由體制的建立大體經歷了兩個過程。1640-1694年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同時也是英國初步獲得新聞自由的時期,這一階段中,隨著政權的幾次起伏震蕩,報業的發展也歷盡波瀾。革命爆發初期,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政策自動失效,1641年7月“星法院”條令正式取消后英國報業第一次獲得出版自由,各種報刊涌現,雖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混亂,但報業還是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1649年克倫威爾建立獨裁統治后報業發展進入衰落期,出版管制和出版特權再度來襲。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為報業的沉寂期,封建王朝對報紙進行嚴厲管制,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后直接審查制度瓦解,使得新聞自由邁出重要一步。1694-1868年間資產階級新聞傳播體系逐漸確立,國會出臺一系列政策規范新聞業的發展。廢除知識稅、確立秘密津貼制、修訂煽動誹謗罪以及國會報道禁令的失效等政策都使得英國報業進入了緩慢而有效的發展階段,新聞自由最終以和平漸進的方式得到確立。
法國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和新聞自由的確立可謂曲折艱難,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起到1881年資產階級新聞傳播事業新體系的最終確立,其間報業發展一波三折。“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封建王朝高度集權的統治,使新聞出版業始終處于不能伸展的狀態里。法國對新聞出版控制的最高權力在大革命前始終掌握在國王的手中,教會和高等法院基本上是根據國王的旨意行動的,這就使得法國的出版控制在西歐諸國中表現得最為專斷也最為苛刻。”這一時期法國的新聞管制堪稱歐洲大陸上最為嚴苛恐怖的。而資產階級革命正是法國新聞自由歷程中最為重要的開端——它第一次確立了新聞自由的各項重大原則使自由民主觀念深入人心。自此,報刊自由度的大小成為衡量政權是否民主的重要尺度。法國大革命期間政權更迭頻繁,報業的發展與政局狀況密切相關,不同的政黨依據自身利益制定不同的政策和制度,政黨報紙成為各黨派的斗爭工具得到顯著發展,而新聞自由卻始終隨著政治生活的動蕩時而出現時而埋沒。直到1881年《新聞法》的頒布,法國的新聞自由體制才正式確立起來,它打破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新聞自由與新聞管制交替存在的局面,促進了法國新聞業的長足發展。與英國相比,法國的新聞自由是與新聞管制相伴而行的,是在各掌權者的管制下成長起來的,因而有著鮮明的法國特色。
歐洲新聞自由的思想并不是在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朝的斗爭中憑空出世的,追根溯源,它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悄然萌芽。從古希臘城邦時期人們對演說家自由論辯的崇尚,到中世紀在王權教會雙重壓迫下新聞自由的淪陷,再到資產階級革命后各國新聞自由體制的逐漸確立,新聞自由的思想始終隨著社會逐步發展,在各個時期都綻放著獨特的光芒。
古希臘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新聞自由的思想可以說是資產階級從古希臘文明中汲取的珍貴的養料。在古希臘城邦政治中,直接民主制這一偉大制度的誕生使得全體公民都擁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因此討論政治事務成為希臘公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樣的政治氛圍、公民的政治權利等都為后來資產階級挑戰王權教會、要求言論、出版自由等樹立了榜樣。
在中世紀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因受到黑格爾等思想家集權思想的影響,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都以此為依據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出版、言論自由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報業的發展,新聞業幾乎沉寂。但壓制總伴隨著反抗,專制集權統治的黑暗也促進了資產階級爭取新聞自由的斗爭和新時代的思想家的誕生,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席卷整個歐洲大陸,啟蒙運動為人們送去了自由民主、天賦人權的思想,成為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斗爭的思想武器。在眾多思想的影響和堅持不懈的斗爭中,新聞業迅速發展,新聞自由成為“第四種權力”,在保障人們的言論自由、監督政府行為等方面起著重大作用。
總體來說,歐洲的新聞自由思想有著深厚的政治和歷史背景。它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發端,經歷中世紀集權的壓制而繼續發展,最終成為資產階級手中的武器,成為近代歐洲新聞事業長足發展的保證。
17、18世紀的歐洲大陸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思想家,他們或批判專制政治,或宣揚人民主權,這些思想在政治、社會生活各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隨著啟蒙運動這一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深入人心。報業、新聞界呼喚著自由,社會大眾呼喚著權利。
約翰·彌爾頓是英國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也是自由主義理論的奠基者。1640年英國革命爆發后,彌爾頓毅然投身于革命運動中,發表了《反對教會管理的主教制》等五篇政論,1644年,彌爾頓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著名的政論小冊子——《論出版自由》。施拉姆評價他“在自由主義傳統上寫出了主張思想自由的光輝的論點”。傳統的報刊理論為“自由主義論”,現代報刊理論為“社會責任論”但追其根源都師承彌爾頓的自由主義思想,“社會責任論”也不過是在這一傳統理論基礎上的新發展,因此,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是現代西方自由理論的基石,也是18至20世紀200多年來近代資產階級新聞傳播的思想基礎。
約翰·洛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杰出的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也是西方自由主義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并且被視為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認為,在人的四項自然權利(生命、自由、財產、懲罰權)中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礎,而人們的思想和理性又是其自由的向導。洛克的思想如“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對于后代政治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他的著作也大大影響了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勛,他的理論也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成為《獨立宣言》的理論依據。
啟蒙思想家在批判封建專制的舊制度時高舉“理性”的大旗,他們認為理性主義必將取得勝利。雖然伏爾泰等人的自由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當時的報業,間接促進新聞自由事業的發展,但他們在宣傳思想時還主要依靠小冊子和書籍,并認為報紙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的記載”,此時新聞的作用還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因此直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之后,報刊才真正開始走上追求自由的道路。
歐洲新聞自由體制歷經風雨,最終得以建立;新聞自由思想也從古希臘文明中一脈相承,發展至今。新聞自由是現代新聞傳播事業發展的基石,新聞也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人民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肩負起“第四種權力”的責任,推動著歐洲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