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霞
新媒體素養,是指在社交網絡革命、互聯網革命和移動革命的背景下,個人為了適應新的媒介環境和社會關系變化,構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網絡,應該掌握的新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由于公眾與新媒體的關系變得異常復雜,而且大眾傳媒與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因此新媒體素養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的組成部分。媒體素養是一個內涵復雜的概念,但其核心內容在于批判性地認知媒介,媒體素養可以籠統地看成是公眾使用、分析、評價、創造媒介內容的能力。新時代新形勢下對于編輯進行新媒體的素養培養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
思想品質是指一個人的意識形態、思維活動、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道德修養、品性、認識等實質。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思想素質修養都是編輯人員必備的。在新媒體盛行的情況下,編輯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尤為重要。
良好的業務素養可以促成業務交往與客戶情感往來。專業業務技巧可理解為順利完成業務活動的個人業務能力,離開了具體的業務活動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優秀的業務素質是編輯的新媒體素養必不可缺的要求之一。
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無處不在。道德修養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原則。編輯作為我國思想文化事業的參與者,有責任、有必要進行在道德素養上的充實自己的精神境界。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一種新的媒體形式出現并快速發展。編輯不但要擁有足夠職業素養,更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編輯的信息技術修養是順應科學技術進步的時代潮流而發展的,在新媒體的大背景下,如果編輯不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便會被行業淘汰。
信息整合能力是指人們將各種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優化組合、綜合利用、加工創新和創造的一種能力。完整的信息有利于企業把握顧客的需求與偏好及其變化趨勢,從而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為合適的顧客提供合適的產品或服務,并且企業能以個性化的方式與某些顧客進行溝通,提高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效率。信息處理與整合能力是編輯絕對不能缺失的職業素養。
對編輯人員進行新媒體素養培養,有利于提高編輯團隊的整體效率。通過培養新媒體素養,能提升編輯團隊的整體素質養,優化整體內部結構,提升整體工作水平。在這樣的一個高效率高水平的狀態下從事編輯工作,編輯團隊的整體效率提高不言而喻。
編輯的新媒體素養培養順應了整個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如今高新科技高速發展的新經濟時代下,各行業都面臨著變革創新。只有順應著時代發展的腳步不停地變革創新,順勢而發,才能在社會主義事業各直接中獨領風騷。
當一個團隊進行新媒體素質培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會引起整個行業的變革,從而激發整個編輯行業的競爭活力,最終使各個團隊相互競爭、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編輯的新媒體素養培養有利于提高整個編輯事業的人才質量。編輯在傳統的編輯職業素養的基礎上增加了新媒體素養,使其得到了全面升華,從而整體提高了編輯行業人才的質量。
思想素養作為編輯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建設是必然趨勢。在日常工作中,可時常召開思想建設會議,對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讓編輯工作者在思想素養上有所建樹。
編輯工作從事的是一種精神產品的創作,編輯工作與新媒體相結合,讓這些產品從紙質化走向電子化、科技化。讓人們可以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接觸到編輯事業的產物,新媒體下編輯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道德素養培養方面,要注重日常的思想滲透,時常開展關于道德方面的活動,讓道德思想潛移默化融入編輯身心里去。
從培訓入手,安排編輯從業人員到相關知識機構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其信息技術素養,使編輯能夠順應新媒體的時代發展。
新媒體時代要求科技期刊編輯需具備能與之相匹配的新媒體素養。編輯的新媒體素質的提高可以使編輯更好地處理各給方面的信息,提高編輯對信息的辨別、處理與整合能力。
1967年美國CBS(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NTSC電視制式的發明者P·戈爾德馬克在發表一份關于開發電子錄像商品的計劃提出的“新媒體”一詞,不久就在美國廣泛流行并快速擴展到全世界。后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一詞進行了定義,即新媒體就是網絡媒體。后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新媒體只是相對的,以新對舊來比較的。在筆者看來,新媒體就是在不斷出現的媒體形式,例如數字雜志、報紙、廣播、手機短信、電視、網絡、立體電影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1)信息多媒體化,在新媒體的帶動下感受信息的多媒體化已經成為趨勢,你可以同時使用眼睛、耳朵、嘴巴和手來感受新媒體給你帶來的信息。
(2)高度共享與高度互動,在新媒體里面各類信息同時暴露在人們面前是的所有人在同一平臺下對于各類信息進行了解和評判。
(3)多樣選擇和多元化服務,新媒體給觀眾帶來了觀看的多種選擇和信息的多元化服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媒介形式來選擇。
(4)跨越時間與空間,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眾多新媒介的出現使得新媒體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傳播,而且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尋找和觀看。
(5)大眾傳播“小眾化”,新媒體突出的是“個性化、分眾化”。眾多網絡媒介利用網絡的強大和豐富的資源以及互動的能力,使得使用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受媒介給自己傳播的信息。新媒體的特點使得新媒體替代舊媒體的必然性和出現的必要性。
自從互聯網的到來,互聯網和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媒介發展迅速并且完全介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新媒體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人們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言論,使得網上出現大量的未經過加工的純天然的信息。其結果是新媒體難免出現了很多粗俗并且低質量的信息。新媒體的出現使得事件變成了點對點的傳播,缺少了必要的邏輯性,人們在這種新媒體的環境下容易產生情緒化并且毫無邏輯的評論與思維。
在新媒體出現的環境下,編輯已經從對信息的審核把關變成了需要高質量地完成對信息的處理和整合,并且引導輿論的方向。在新媒體中信息被賦予了商品的標簽與價值,使得編輯要高質量地完成信息的整合以讓群眾更快地抓住信息中的重點同時獲得相關的反饋,使新聞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而編輯的新媒體素養的培養可以強化編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將凌亂、復雜的新聞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在體現新聞價值的同時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獲取要求,這就是編輯的新媒體素養培養的意義。
編輯這一項工作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一個作品能否得到讀者的青睞,得到讀者的好評,其中的關鍵就取決于編輯素養的高低。編輯工作向社會提供符合社會需要的精神產品,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社會影響。因此,無論從政治高度,還是從文化建設高度,都需要從事編輯的工作人員具有過硬的素質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