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金川學校 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一大亮點,就是凸顯活動教學,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課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凸顯學生能力、彰顯學生個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更加強調教學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調動學生積極自主參與活動,擴展和提升他們的經驗,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課程標準實現了由傳統的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發展轉變。然而,不可否認,知識和技能仍然是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的基礎,而教材內容講授仍然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學習教材過程中,有些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學生不易理解、有些教學內容互相干擾,容易混淆,形成所謂的“教學難點”,教師難以開展教學,學生難以學習。加上初中學生社會實踐經驗少,基礎知識薄弱,對于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起來很吃力。沒有真正理解知識,再要求學生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具體問題就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需要運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來解決這一教學難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一課,筆者引用了當地2017年4月13日關于《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為切實加強對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與管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黃河臨河段濕地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根據《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林濕發〔2010〕1號)和《內蒙古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現由我中心起草了《內蒙古臨河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試行)》,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1、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lhhhsd@163.com 2、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臨河區政府東綜合辦公樓1309辦公室(郵政編碼:015000),并請在信封上注明“規范性文件征求意見反饋”字樣。同時給學生展示了黃河濕地公園照片對比,新建成時美麗整潔、現在卻隨處有自發的家庭式燒烤到處是垃圾、處處有公物被破壞。看完照片,學生唏噓不已,原本濕地公園是以生態保護、文化傳播、休閑游覽和自然野趣為主要內容,集蒙元文化展示區、都市文化休閑區、黃河文化展示區、農耕文明觀賞區、生態漁業體驗區、生態休閑娛樂區、水上活動娛樂區等7個功能為一體的公園,現如今園區垃圾隨處可見、黃河水在被污染,學生義憤填膺地說咱們這兒怎么有這么多環保意識太差的人!主動提出愿意做一名環保衛士,向周圍人普及環保法、宣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看到學生環保熱情高漲,我在課堂上趁熱打鐵組織學生周六去濕地公園動手撿垃圾、并布置任務讓學生對保護濕地公園給政府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
蔣友平老師在其《活動教學三舉措》中談到,教師在設計每節課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時,不能單一從教材出發,而應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切實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作為確定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的準則。活動課的形式包括競賽、辯論、調查、模擬表演、訪談等,不管任何活動形式,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為實現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這不僅有利于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了解、探索社會現實問題。 開展優質活動課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提高對教材的解讀能力,分析教材、整合教材、挖掘教材。根據教學需要,合理、有效地選擇和使用教材;既要充分使用教材、發揮教材的功能,又不能簡單地重復教材,而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超越教材。
時政案例是我們生活中新近發生的有影響力的事件典例,將時政案例運用到活動課中,設計教學,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但并非所有的時政案例情境都能適合全部初三的學生,有時我們可以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活動課教學之前應該仔細選擇時政案例。選準切入點,找尋能夠產生共鳴的、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時政案例。楊振寧曾談到,與美國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更優秀,但十年后,創造的科研成果卻比美國學生少很多,他認為原因就在于美國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更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這些科技成果的問世與科技人才的貢獻分不開,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要培養的是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以單純追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因此,將時政案例運用到初三思想品德課堂,大膽開展活動課教學嘗試,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課堂上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于正確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才是這門課程真正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