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禮淑
廣西平果縣新安鎮興寧小學 廣西百色 531400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眾所周知,當今國際上,英語已成為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已不僅是與國際發展接軌的需要更是我們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而我們國家要想更好的對外開放跟上國際時代潮流,就首先應當使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例如:多數學生在經過中學六年的英語學習以后,他們學到的英語仍只能算是“聾啞”英語,詞匯量僅有兩千。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語的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一社會需要,教育部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并就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制訂了《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有助于民族素質的提高
外語課可以使小學生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可以更好地發展他們的思維,開闊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與經歷;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各種修養,形成國際競爭意識,使他們長大后更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和滿足以后國際交往的需要。
農村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于附近的一些行政村,與城里小孩相比會有一定的差別。因而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調查,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農村孩子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
2.農村小學教學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學。
3.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
4.家庭教育與環境的負面影響。
(一)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能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應貼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所學的內容能應用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去。
2.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如韻律詩、兒歌、游戲、會話表演等,可滿足小學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3.教學的內容、語言真實可見,實用性強,學生可以在上課時通過邊用、邊學、邊做,讓他們在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能使他們對所學知識記憶更為深刻。
(二)在語言教學時,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際能力
1.上課教學時,以話題為核心,多給學生各種口頭練習及聽力練習的機會,讓他們腦、口、耳并用,讓學生盡量多地感知初級語音語調。
2.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時的主體,鼓勵他們多說一些自己能說的英語,要不怕學生說時犯錯,多給他們口頭練習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
3.在教學時,創設交流情景,把語言材料運用進去,使學生在情景中學習,使學生通過交流發展交際的能力,并且創設良好的語音環境。
(三)教學手段應形式多樣,要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與良好的語言環境
1.用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2.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上課教學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綜合的教學路子。
3.低年級的小學生很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特別是對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因此,小學英語課程安排時宜短時間、高頻率,保證學生每周都能多次接觸到英語并有足夠的實踐量。
4.農村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較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而減少了教學效果。因而學校應盡量地為他們創設一種英語習得氛圍,刺激學生的觀感,促使他們更進一步地學習英語。
(四)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
1.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刹捎枚喾N表揚和獎勵的方式,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平常教學時,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分組比賽,并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給予評分,這也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聽講。
(一)教師必須明確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
(二)在教學時,要重興趣、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養。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要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
(四)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交際性。
(五)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貫徹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六)在教學評價時,要從多方面著手。
(七)要正確理解和研究“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的銜接”問題。
總之,在目前這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英語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很好的把握住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并努力遵循一些原則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