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利
渭南市三賢中學 陜西渭南 714000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體現數學的獨特魅力,讓數學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從概念入手的,通過對事物的感性知覺過渡到理性的理解。數學教學中特別強調對概念的學習。例如:數、方程、函數、點、線、面、三角形、四邊形、垂直、平行、變換等等,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包含了許多個概念。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條件,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及其形成過程,并培養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動手能力。豐富、形象、直觀展示概念內涵的數學材料顯得尤為重要。而計算機教學這種新穎的手段,能夠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展現出一個異彩紛呈的數學世界,恍如變數學為游戲天地,生動、直觀、形象,改變學生心目中的對于數學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缺少人情味。計算機幫助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各種數學現象與數學應用,展現數學概念的內涵,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變抽象復雜為具體簡單,讓學生借此進入數學思維狀態,這與過去單憑教師口頭上來調度學生的聯想,引導學生思路,無疑是增添了一個形象的教學助手。
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面對一個任務,對這個任務進行分析,利用自己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的過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任務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對自己掌握的方法進行應用,從而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絕對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而信息技術在其中的應用,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利,能夠讓學生便捷地利用手邊的工具(手機、計算機等),對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進行搜索,并且針對某一個問題,能夠搜索到與教師所教內容不同的答案,從而實現數學思維的發散,也能夠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通過板書、講解使學生運用眼、耳等器官來傾聽和看見一些數學概念,但是卻無法將一些概念用動態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對于高中立體幾何部分,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把圖象畫到黑板上,但是圖象都是靜態的、難以移動的,而信息技術彌補了這一缺陷,它將立體幾何的圖象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直接感覺到圖象的變化,這就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妙處,它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合適的問題情境。比如,在排列組合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問題情境。具體步驟如下:老師利用網絡資源下載教學視頻,例如,紙箱放著標有數字1-9的球共9個,其大小、顏色及材質相同,那么現在從紙箱中隨機抽取兩個球,視頻中播放的是抽到的2與7號球。在視頻播放結束時,老師就可提出問題:視頻中的人抽到的是2與7號球,那么他抽到這組球的概率是多少?每次抽兩個球,有多少組合?如果每次抽三個球呢?共有多少種可能?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就會通過討論與計算獲得答案,一些學生通過列舉法得出每次抽取2個球,共有36種可能性;如果抽取3個球則有84種組合。從這些答案中可以發現,如果采用列舉法,答案獲得的時間長,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推算方式?教師適時引入組合教學內容,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存在一部分難點,這部分知識點較為抽象,利用傳統的課本和黑板教學的教學效果不突出。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例如,在三角函數的學習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就能直觀準確地展示函數的變化,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該知識點的能力。知識點的鞏固也是高中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制作重點鞏固課件,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來進行自主學習,對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識點進行標記,進行多次鞏固練習,也可以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來攻克難點與重點,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了師生良性交流與互動。而積極探索高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法,是目前高中數學教學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促進信息技術更好的為數學教學服務,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