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微
傳統新聞的生產過程基于新聞業者的新聞敏感來發現新聞線索,進而進行采訪、調查并且獲得新聞資料,最后進行報道。此時新聞報道的重心著重強調新聞價值的五要素,然而由于新聞業者有時候角色的沖突造成新聞報道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例如作為一個新聞人本來應該理性客觀的記錄、報道新聞內容,但作為一個社會人,這時候因為角色之間的沖突,新聞人在報道的時候難免不會摻雜自己的主觀情緒,這就不能保證新聞報道真正的客觀性,數據新聞的出現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維克托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說到,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對于新聞業來說,同樣面臨著一次重大的變革與轉型,此時數據在新聞報道中成為核心,所以大數據與新聞業的結合,促使了新聞生產的變革,一種新的新聞報道方式出現了,通過對數據的搜集、分析、整理,并進行可視化呈現,將復雜的新聞報道以這種清晰、簡潔的方式進行呈現,并對事件的內在聯系進行解讀和分析、預測,使數據新聞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數據搜集是數據新聞的核心和前提,如果不能獲得數據,就不能通過分析得出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那么數據新聞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意義,它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就得不到支撐,所以說數據的搜集對于一個做數據新聞的新聞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通常來看,數據的搜集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首先是利用政府官方公布的數據。其次是企業所擁有的數據,企業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必然會對本行業有著充分的調查,所以掌握著本行業的數據,例如阿里巴巴,掌握著數億淘寶用戶的淘寶數據,通過這些企業平臺,我們也可以搜集豐富的數據。最后就是通過社交平臺獲取數據,如今社交媒體快速發展,人們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信息和數據越來越成碎片化趨勢,然而通過對這些碎片化數據的搜集,我們同樣能得到有價值的新聞數據。
完成了數據的搜集之后,我們就需要對我們所掌握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因為拿到手的數據是繁多且雜亂的,不可能直觀地表現出我們需要的價值信息,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對所拿到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從中發掘出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形成我們最終所需要的價值數據。
將數據分析之后,挖掘出了數據的內在規律,接下來就是將數據呈現給受眾,與傳統新聞以新聞稿的呈現方式不同,數據新聞以可視化的方式生動地呈現給受眾。通過可視化,免去了新聞文字的繁雜難懂,因為經過我們前期的數據分析,我們已經挖掘出數據的內在規律和價值,再通過可視化方式,可以簡潔、明了地把新聞信息傳達給了受眾。
所以數據新聞相比較傳統新聞,通過可視化展現可以更加直觀、簡潔地向受眾展示新聞信息,甚至在一些復雜的新聞信息上,數據新聞更具便捷性,也更容易讓受眾接受。
維克托在《大數據》一書中提到,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數據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模式,讓人們意識到數據所蘊含的巨大能量與價值,而數據與新聞業的結合,產生了數據新聞,數據的價值正是在這當中得到體現,數據新聞的產生改變了人們以往對傳統新聞生產模式的思維。
首先,傳統的新聞生產中,新聞業者通過新聞敏感發現新聞線索進而采訪調查獲取新聞資料,產生新聞稿發布給受眾,而在數據新聞中,新聞生產的思維模式是憑借對數據的搜集以及深度挖掘,得到數據之間相關性分析,獲取當中的內在規律,從而形成數據新聞呈現給受眾,這是思維模式由因果性向相關性的轉變。其次,在傳統新聞思維模式來看,新聞報道是解釋性報道,向受眾傳遞信息、消除不確定性,但是在數據新聞中,向受眾傳達的不僅僅是解釋性信息,還會是預測性報道。最后,因為新聞人的職業屬性與社會屬性,在傳統新聞報道中,新聞人很難做到絕對客觀,有時候因為角色性的沖突,新聞報道中會摻雜自己的主觀情緒,而在數據新聞中,因為新聞來自于數據分析,而數據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與傳統新聞相比,數據新聞的客觀性更強。
傳統新聞生產的流程更像是新聞記者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從前期的新聞調查到后期的形成新聞稿進行發布,整個流程不會有其他人的參與。而在數據新聞中這種模式被打破,因為在數據新聞中,新聞記者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價值信息,形成數據新聞。數據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數據的形成也是多方面的,在數據新聞生產流程中,受眾可以進行參與與互動。因為網絡及社交平臺的發展,受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種數據,通過對某一事件的持續大量關注,自然形成數據,新聞業者根據數據分析得出具有價值規律的內容,再進行發布,二者又進行互動,從而再形成數據,無形中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由調查采訪獲得資料產生新聞稿發布,變革為分析數據與受眾互動的生產流程。
傳統新聞是以文字為主的新聞稿方式呈現給受眾,偶爾會有數據包含其中,但是數據在傳統新聞領域只是一種解釋性的輔助手段。在數據新聞當中,數據成為核心,將數據分析以后通過可視化的方式生動、簡潔地傳達給受眾,這可以是圖表的方式,也可以是數據圖等靜態的或動態的呈現方式。此時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并且通過數據可以將復雜的新聞事件簡潔明了地傳達給受眾,在呈現的過程當中受眾還可以參與互動,這是傳統新聞所不具備的,在呈現方式上,這也是數據新聞帶給傳統新聞生產的變革。
數據新聞促使新聞工作者工作方式的變化。因為數據具有復雜性,從數據的搜集到數據的分析,最后數據的呈現,這樣一個過程涉及多個環節,且工作量、工作的種類多樣,所以想要一個優秀的數據新聞,就需要新聞工作者的能力也是突出的,傳統新聞的生產可以是自己一個人完成采訪寫稿,或者我們所說的全媒體人才,但是數據新聞因為本身的復雜性所以需要團隊的合作,這個團隊當中需要有人專門搜集數據,然后有人來分析挖掘數據,最后有人負責呈現整個數據新聞的產生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結果,這與傳統的新聞生產不一樣,由記者孤身采訪完成新聞稿到一個團隊合作完成數據新聞進行呈現,這是數據新聞在合作模式上的變革。
傳統新聞追求新聞價值,數據新聞同樣需要追求新聞價值。雖然數據在數據新聞中占據著核心位置,但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數據,我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數據所蘊含的價值信息。傳統新聞運用數據進行輔助性解釋報道,然而并不能夸大數據的表面含義,為了追求受眾的關注度,進行隨意的簡單拼湊數據,為了數據而形成數據新聞,這是一個誤區。并且在數據呈現過程中,數據決定論會削弱新聞人在數據新聞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數據的搜集分析需要新聞人來完成,數據只是一個結果,數據背后的故事更加需要新聞人運用新聞思維進行呈現,數據是新聞人運用的一個手段方式,不能讓數據驅動新聞工作者,不能陷入數據決定論的誤區。
因為數據的搜集得不到充足的來源,所以數據的來源主要來自于公開的數據,然而當公開的數據也不能滿足于需求的時候,社交平臺的海量數據成為不二選擇。因為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社交平臺的數據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和累積,然而雖然社交平臺的數據是由網民自主發布在網絡平臺之上,但是經過新聞媒體的搜集,依然存在侵犯個人數據隱私的問題。因為網絡上信息的海量繁雜,網民的龐大數量以及分散性,所以單個的信息在網絡上顯得不那么重要,但是一經新聞媒體的搜集和公布,有時候無疑會對網民的隱私造成侵犯。在數據的搜集過程中,新聞媒體不會找到數據的當事人,因為分散性太大以及查找難度也大,或者新聞媒體也不會主動去詢問當事人告知其個人數據被搜集,這就無形中對網民的數據隱私造成了侵犯。
如今媒體的發展都在謀劃轉型,傳統媒體的發展困境依然存在,特別是紙質媒體的銷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各媒體都在轉變發展思路,積極擴充收入來源,發展數據新聞也一樣,必須得到經濟的支持。因為數據的搜集、分析以及呈現本身就是一件耗費人力、物力的事情,所以經濟上得不到支撐,數據新聞的發展就缺少物質基礎,那么媒體的發展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從而更加會拖累媒體自身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數據與新聞業的結合促使了數據新聞的產生,從而促進傳統新聞的生產方式的變革。在這一趨勢下我們應該重視數據的價值,并且了解掌握數據新聞的發展理念。在數據新聞的發展過程中,還應該積極轉變思維模式,從而轉變實踐方式,積極謀劃媒體發展轉型,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數據的核心作用不可忽視,但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還要積極拓展數據的來源渠道,加強協作,維護數據隱私,這些也是在數據新聞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維克托,肯尼思.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喻國明.大數據對于新聞業態重構的革命性改變[J].新聞與寫作,2014(10).
[3]楊娟.大數據技術驅動下的中國新聞生產方式變革[J].當代傳播,2015(5).
[4]劉義坤.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現象、影響與反思[J].現代傳播,2014(11).
[5]許瑩.重構媒介現實——數據驅動下的新聞生產再思考[J].編輯之友,2015(3).
[6]徐銳,萬宏蕾.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生產的核心競爭力[J].編輯之友,2013(12).
[7]陳虹,秦靜.數據新聞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J].編輯之友,2016(1).
[8]歐維維.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轉型[J].傳播與版權,2015(9).
[9]郎勁松,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2014(3).
[10]徐嵐.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新聞”研究[J].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4).
[11]畢良宇.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新聞研究——理念、生產方式與應用[J].華中師范大學,2014(4).
[12]王雪姣.大數據驅動下的數據新聞生產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2015(6).
[13]郜鑫鑫.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數據新聞研究[J].西南大學,2015(4).
[14]王國鵬.大數據時代媒介生產方式和傳播機制的變革研究[J].山東大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