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君
(中共浦城縣委、浦城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福建 南平 353400)
無論在哪個時期,傳統縣域媒體的專副刊在選題與發展方面,都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縣域媒體專副刊選題工作,受到的沖擊和面臨的挑戰,都十分巨大。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合理地借助新媒體和新技術力量,對縣域媒體的專副刊選題工作進行優化管理,成為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重點工作之一。
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縣域媒體的發展同時面臨著外部環境的挑戰和自身發展的局限性約束。
1.新興媒體替代
新興媒體充分地利用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形式媒體的發展,從而有替代傳統媒體的趨勢,表現為新興媒體持續向前發展,而新聞內容的提供商卻在整個新興傳媒產業鏈中處于中低端位置。特別是互聯網可以免費提供在共享性和時效性方面具有優勢的信息內容,導致了縣域媒體的新聞內容獲取方面,失去了主動性。
2.同域媒體競爭
縣(市、區)級的媒體,在各自的區域范圍內,依靠政府行政力量進行規范,基本處于壟斷地位。縣域媒體的發行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區域內部政府的行政指令規劃(紙質媒體基本作為內部刊物免費贈閱)。進入到全媒體時代,市場的主導作用逐漸顯現出來,更多的同域新興媒體采取了降低發行費率和廣告費等方式,爭奪市場及受眾,對原有的縣域媒體造成了嚴重沖擊。
1.歷史局限性
直至2003年,我國的縣域媒體始終位于國內黨報序列之中,具有濃重的政治色彩,是黨委機關發布政策和意見的主要途徑。縣域媒體采取的經營和管理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特征。縣域媒體經營模式中,下達功能在特殊時期得到了全面強化,此舉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升,縣域媒體原本承擔的宣傳工作無法繼續,同時也失去了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
2.人才匱乏性
對于縣域媒體來說,發展的最大短板就是人才的匱乏。以福建省為例,在新舊媒體交替的過程中,福建各縣(市、區)采取了人才分流管理措施,將一部分采編人員,分流到網站的新聞采編部門。同時,還組建了新聞中心,與政府信息功能相互結合,形成了統一的對外新聞信息發布平臺。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縣域媒體內的人才逐步流失。在失去了人才和刊號之后,陷入了十分困難的發展處境。而作為閩北地區的小縣城浦城縣,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難以吸引到更多優秀的媒體人才,如浦城電視臺、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都缺少專業的、高水平的采編人員,造成水平提升后勁不足,對網站安全、版面編排等帶來較大影響,制約了縣域媒體的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縣域媒體專副刊在進行選題策劃時,呈現出的優勢集中體現在內部改革、經營理念和社會輿論等方面。
對于傳統的新聞媒體產品而言,內部改革和策劃創新含量越高,產品的附加值就越高。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壯大,傳統的縣域媒體生存空間也被不斷蠶食,優勢和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挑戰。而縣域媒體的內部改革,從原本的內容改革策劃,逐漸升級成為內容創新、活動策劃、傳播創新和形式發展等四個方面。將四個方面相互結合,有效地提高了縣域媒體的發展地位,擴大了發展優勢。浦城縣在縣委宣傳部的統籌主導下,每月都由新聞辦牽頭,組織縣域媒體召開選題策劃會,緊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策劃當月的宣傳重點,讓媒體宣傳更有針對性,進而提高宣傳成效。
新聞性內容較弱,是縣域媒體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在全媒體的發展過程中,縣域媒體不斷地突出新聞性特征和優勢,能夠構建與時代發展更加契合的發展傳播模式。縣域媒體若想得到全面發展,需要充分地發揮出新型經營理念的優勢。將地方新聞作為播報工作的重點,堅持主題報道、精英報道和民生報道,宣傳群眾喜聞樂見的民生問題,讓縣域媒體宣傳成為群眾首選的新聞媒介,這一定程度上會逐漸提升塑造縣域媒體在當地的媒體品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為區域內部的新聞媒體受眾群體,提供零距離的新聞資訊內容。只有借此提高新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擴大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
社會輿論優勢是縣域媒體創新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優勢特長。社會輿論可以被視為是縣域媒體發展的關鍵要素。縣域媒體對于社會輿論具有導向性作用,同時社會輿論的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縣域媒體的前進方向。在進行專副刊選題策劃時,縣域媒體要充分地借助全媒體時代的優勢,根據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內容,選擇更適合的選題內容。目前,常規類型的新聞消息產品,其新聞言論的邏輯性、思想性和文化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對于縣域媒體而言,言論版塊發展始終處于弱勢地位。縣域媒體要重視社會輿論和言論版塊的融合發展,提高縣域媒體發展水平。
全媒體時代,縣域媒體的專副刊選題策劃方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縣域媒體作為地方媒體刊物,在實際的發展中,要充分地結合區域內部的發展優勢,發揮出區域內部資源的特長,營造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獨特文化氛圍。區域內部傳統的文化資源,是縣域媒體專副刊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可以為縣域媒體專副刊的策劃,提供豐富的資源。比如,浦城縣是中國丹桂之鄉、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是福建省最早建縣的5個縣之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曾出過8位宰相20位尚書……浦城縣的縣域媒體專副刊策劃中,就充分地展示了區域內部豐富多彩的歷史、典故、風光和人文等元素。同時,該地區縣域媒體策劃工作中,還特別重視探究被塵封的歷史和散落的典故。通過此種方式,充分地調動縣域媒體的受眾群體,參與到歷史探尋的活動當中,加深對城市發展記憶的印象,增強受眾群體對自己成長環境的依賴和自豪。如《浦城時訊》在實際的發展中,充分地發掘了當地優秀的資源優勢,將本土的文化旅游資源作為各項活動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展開了一系列可以展現特色文化旅游優勢的選題策劃和宣傳活動。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推動了縣域媒體報刊媒體的發展,同時也對區域內部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壯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新聞內容的時效性特征,不僅會對受眾群體的關注度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縣域媒體在受眾中的接受度。與新聞報刊相比,雖然縣域媒體專副刊的時效性影響較低,但是在實際的發展中,同樣需要重視新聞內容時效性的發揮。從事縣域媒體專副刊選題策劃的工作人員,要緊密地圍繞新聞內容,進行選題策劃和文稿撰寫。比如,浦城縣域媒體專副刊選題策劃工作小組明確地提出,新聞報刊專副刊的文章,不應該選擇空洞的美文,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時效性的社會新聞方面,避免使新聞報刊的專副刊,成為社會公眾無法接受缺乏實質內涵的媒體內容。同時,該新聞小組始終堅守“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發展原則,充分地發掘社會新聞資源。對共享性新聞進行再生利用,擴大縣域媒體專副刊的社會影響力。
除了時效性新聞內容之外,縣域媒體專副刊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也不能被忽視。文學性特征是縣域媒體專副刊的靈魂。從媒介功能性角度進行分析,能夠看出新聞版面內容,主要的目的是滿足受眾群體對于新聞內容的求知欲。專副刊內容則需要更加重視受眾群體的休閑、審美和發展的需求。所以,縣域媒體專副刊要堅守文學性特征,不斷地增強內容的品質,保持與普通新聞報刊內容不同的格調和品位。同樣以《浦城時訊》為例,該刊在實際發展中,充分且合理地應用了深度特寫、評論、透視和掃描等方法。此類方法不僅有效地延續了新聞內容的事實,而且從多個角度,擴大了新聞內容的含量,深化了新聞內容的背景,豐富了新聞內容的內涵。同時,在版面設計上,也根據當地的實際,策劃了“夢筆生花”“問茶浦城”“文化視界”“浦城故事”等版面,深度挖掘浦城當地人文歷史故事,在提升刊物的可讀性同時,也提高了辦刊辦報的品質,深受讀者熱愛。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縣域媒體專副刊在新的發展時期,還可以構建O2O模式,將媒體矩陣、網絡矩陣和線下的文化服務相互融合,提高縣域媒體專副刊的策劃水平。縣域媒體專副刊在轉型發展中,所面臨的最大瓶頸并非技術和組織方面的創新,而是內容和選題的創新。所以,在全媒體時代下,在進行縣域媒體專副刊優化設計時,要采取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的新聞內容,同時還要配合受眾需求對內容策劃提出的要求。比如,浙江省溫州市,在全媒體時代下,推出了20個縣域媒體微信公眾號,根據組織的需求,定期策劃線上線下文化服務活動,擴大了縣域媒體的公眾影響力。當地策劃部門推出的《瑞安新生活》,積極地探索了本土化的聯合農戶、電子商務、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等項目,對于區域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的縣域媒體專副刊若想在新時期得到更為全面和有效的發展,就需要充分地探究在全媒體時代下,縣域媒體所具備的創新發展的優勢。特別是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要積極地利用這些優勢,合理開發區域發展特長,有效地發揮出新聞內容時效性特征,堅守專副刊內容品質,構建新型O2O發展模式,推動縣域媒體持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