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力
(吉林出版集團外語教育事業部,吉林 長春 130021)
傳統出版業從誕生伊始,用紙張和圖文承載著人類文明。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歷程,到了21世紀,數字化使傳統的出版業態發生了新的變革。傳統出版業與現代信息傳播的碰撞與交融,使出版業呈現出了數字轉型與融合的新業態。特別是2015年由中國主導發布的《ISO17306國際標準關聯標示符(ISLI)》拉開了內容產業進入“出版2.0”的時代序幕。ISLI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的出現對于出版業而言,是適應社會發展而進行的技術創新,也帶來了觀念上的改變。出版業要以新的傳播方式和服務方式來進行調整。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縮寫就是我們常見的“ISBN”,意為“國際標準書號”。“它是因圖書出版、管理應用的需要,便于國際之間出版物的交流與管理所編排的一套國際統一的編號制度?!?/p>
中國在1982年加入國際ISBN組織,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圖書統一編號的國家之一,在ISBN系統中,數字組號“7”就代表中國。
國際標準書號是由標識符“ISBN”和13位數字組成。這些數字表明出版伍的身份屬性,包括國家、語言、出版單位、出版物名稱、版次等等信息。EAN·UCC前綴(3位數字)、組區號(1位數字)、出版者號(4位數字)、出版序號(4位數字)、校驗碼(1位數字)五個部分構成13位數字的ISBN編碼。國際標準書號的書寫方式首先是大寫英文字母“ISBN”,接著是13位數字分組以半字線隔開。例如:SBN 978-7-5534-5757-6。
國際標準書號已經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使用,它是一種簡短、清晰、可機讀的標識。ISBN可以標明出版物的身份信息,唯一而明確的起到標識作用。ISBN是圖書編輯、出版、發行、銷售分析以及記錄圖書數據的一個重要依據。國際標準書號一種可以用計算機出來的編碼,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數據處理對發行和銷售有準確的查詢和記錄,它的引入使圖書的訂貨、發貨、庫存、貨款和運輸過程等圖書銷售流程都大大簡化了,同時也極大提高了圖書數據的準確性。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對出版物進行編碼的規則就是ISBN標識符標準體系,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保證了出版物的出版、印制、發行、倉儲等環節的正常運行,它對于出版物的版權管理、版權貿易更是起到積極的作用。
(1)規范性。ISBN號是目前在國際上通用的一種科學合理的編碼系統,對各國出版業的出版活動進行了統一的規范。世界上所有的圖書都按照ISBN的規定,使用統一的編碼規則,由五個部分十三位數字組成,從任何一本帶有ISBN號的圖書上,都可以明確獲得圖書的國別、語言、出版機構等信息。從而使國際圖書貿易以及文化交流更加簡便、規范。
(2)唯一性。每一種出版物都有“國際標準書號”,一號一書。因為國標準書號中的ISBN編碼采用“錯位分檔”的辦法設置組號和社號,從而保證了ISBN編碼分段的唯一性,具有很強的識別率。 ISBN號分配后就專屬一個出版物所有,不能重復使用。
(3)準確性。ISBN編碼采用13位定型定長結構,通過計算機進行管理和記錄。而且在計算機書目數據庫管理中,通過設置書號檢索窗口,配合校驗碼驗錯的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證數據庫中書號編碼對應的圖書信息的準確性。
(4)穩定性。從宏觀來看ISBN是一種容量極大的編碼系統,全球總容量可達10億種出版物,所以不必擔心短時間內會使用完畢。從個體來看ISBN編碼一旦對應出版產品生成,就會跟隨出版產品一直不會變。
2015年5月15日,由中國提案并主導、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持制定的一項國際標準,ISLI正式發布,其國際注冊機構為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國際信息內容產業協會(ICIA)。其核心理念“不同屬性資源之間的融合是通過一種簡便而有效的信息關聯構建方式實現的?!?/p>
ISLI英文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Link Identifier首字母的縮寫,意思是“國際標準關聯標識符”。
ISLI是一項標識兩個對象(實體)之間關聯的標識符,可以應用于包括印刷介質和網絡在線等的所有信息與文獻范疇內實體之間需要構建的關聯。關聯的構建,通常是根據實際需要,由開發者提出一種確定的應用,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信息與文獻范疇內的實體建立永久的、穩定的關聯,并且提供必要的方法和工具,為使用者提供應用服務。這種應用,可以是任何可能的方式,諸如多媒體形態的復合呈現等,抑或是尚待開發的未來可實現的關聯應用。
MPR即多媒體印刷讀物(Multimedia Print Reader)是ISLI在出版物上的主要應用。MPR技術以ISLI編碼標準為基礎,將最先進的二維碼條碼編碼解碼技術、微距數碼攝像技術、語音壓縮及播放技術和現代出版印刷技術加以整合及創新。2011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MPR出版物》的五項國家標準,MPR出版物正式成為一個新的出版物種。MPR出版物可以通過MPR識讀器(俗稱點讀筆)進行識讀,使紙質的印刷內容與多媒體相關聯,同步呈現在出版物上。使用這項創新技術,圖書的內容空間可以無限擴大,內容呈現也從單一的文字、圖片擴展到音頻、視頻,甚至進一步發展到AR、VR等虛擬現實的技術應用。
ISLI標識符標準體系的建立體現了融合出版的新理念,具有傳統標識符體系所沒有的關聯屬性。在ISLI的標識符體系下,產品將更加豐富,關聯更加緊密,載體更加多樣,將為全媒體融合出版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1.內容豐富,緊密關聯
應用ISLI技術的出版產品將包含更加豐富的信息內容,產品結構也更加嚴謹立體。每個產品之間的關聯也會更加緊密,每個產品都會根據用戶的要求從一個產品關聯到其他的產品。這與傳統的靜態圖書出版是有很大區別的,應用ISLI技術的靜態的圖書產品可以關聯到音頻、視頻,或是AR/VR等更多的媒體形式。出版的形態與表現形式更加的豐富,用戶的體驗也更加多維。
2.載體創新,融合出版
ISLI的關聯技術所建立的信息關聯,尊重了人們長期起來形成的閱讀習慣,又根據時代發展,為讀者提供更便捷、更豐富的閱讀方式。同時ISLI的技術應用,也推動了出版單位對自己產品的轉化、升級,從單一的產品形態逐步向多元、融合的出版形態轉化,最終將出版數字化變為現實。
3.數據支持,精細管理
在出版管理中應用ISLI,可以使管理更加精細。因為有數據的支持,使出版機構在每個流程都能進行數字化的管理,替代原有的純人工操作,實現更加規模化、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同時出版機構對信息內容的資源管理和統籌也將提升一個層次。
在ISLI技術出現之前,傳統出版采用的ISBN、ISSN、ISRC等標識技術是單一對象標識符,只能標識和識別單一對象。這些標準強調的是唯一性,在一定范圍內對產品進行唯一識別。單一對象標識符強調的是唯一性,解決的是產品的不確定性問題,保證系統中不會重復出現相同的個體,從而保證體系內的良好秩序。ISLI以新的關聯方式將不同形態的內容關聯,實現資源的整合。實現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資源融合,為讀者提供多種選擇,滿足不同需求。這樣出版業突破了“紙”的載體局限,ISLI標識符標準體系在關聯屬性、產品形態、服務運營、數據分析等方面都體現出創新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