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益純 福建日報漳州記者站
駐站記者的記錄、觀點與言論直接影響著新聞報道的風向與影響性。而黨報的地位特殊性決定了,其不但是真實反映社會政治生活與人民生活的報紙,為人民群眾提供消息來源,同時它也是黨和政府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說黨報承擔著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的雙重期望。黨報駐站記者作為黨報新聞的一線采編人員,具有重要的地位。
駐站記者是最先接觸新聞源的人,在新聞采編的過程當中,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外界對該地區的印象與認知,幾乎都是通過駐站記者的報道與描述向外界傳達的,可以說駐站記者報道的真實、詳盡與否,直接影響著外界對于該地區的印象與看法。駐站記者的一支筆承擔的不僅僅是一段新聞報道,而是需要承擔起一個地區形象建設與實情傳達的責任,需要承擔起外界與該地區溝通與交流的橋梁性角色。黨報駐站記者與普通記者相比,要更多的承擔起一份對于報道內容的嚴謹性,因為一名優秀的駐站記者,其報道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當地的決策與發展。
雖然黨報駐站記者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但是當前階段,很多黨報駐站記者卻并未認識到自己工作內容的重要性,對于采訪與報道內容缺乏選擇重點。在新聞的采訪與編輯中缺乏對于新聞有層次的篩選。很多黨報駐站記者雖然工作極其認真,在進行一線采訪及動態新聞采寫工作時十分負責,事無巨細都想采寫完全,但是對于新聞報道的選擇與權衡中卻經常著眼于微觀動態新聞,反而對于宏觀新聞報道的較少。同時在進行新聞采編及報道時,并未真正抓住新聞采寫的關鍵角度,新聞報道中與當地發展及決策相關的內容較多。但是真正能夠影響及改變當地決策的深度報道卻很少。深度報道選擇角度單薄,無法真正觸及決策層的核心思考,報道難以觸動決策人與人民群眾的關注情緒,是當前黨報駐站記者在新聞報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提及深度報道,可能很多新聞工作者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一部分駐站記者常常把“深度報道”和“典型人物通訊”以及“成功事例報道”混淆起來,認為所謂“深度報道”就是針對某個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跡去挖掘與撰寫,將報道寫成了“人物傳記”或者“個體成就”,這樣如工作總結一樣的報道內容既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也不利于塑造正確的輿論影響,有失報道的意義。所謂“深度報道”不應拘泥于一人一事,在宏觀新聞角度上來講,人和事都只是新聞內容中的載體,黨報作為黨和政府以及人民思想精神的風向標,其報道內容應該透過客觀新聞人物與事件去進行背景的調查、社會影響性的研究、發展趨勢的分析等等。深度報道不應該只體現新聞的靜態事實,而需要通過這一靜態事實去研究新聞背后變化的社會影響力。報紙類型不同,其所面對的讀者人群和報紙影響力也有一定差距。報紙在做深度報道時不但應該從新聞事件本身所攜帶的深層內涵出發進行挖掘,同時應該注意報紙的定位以及報紙所面對的群體。黨報多以黨政機關干部及管理人員為讀者對象,其報道的內容及觀點方向很容易對于當地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思路及看法產生影響。地方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社會建設與我黨工作的中堅力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建設與發展的迅速與穩定性。黨報駐站記者在進行新聞內容的深度報道時,一定要考慮到讀者的群體屬性以及新聞報道對于當地建設與決策的促進意義。
新聞媒體作為描寫社會情態、引導輿論走向的關鍵,承擔著社會精神文化導向與政策輿論引導的關鍵性地位。黨報駐站記者作為新聞的“眼睛”和“耳朵”應該學會從小處著眼,從全局思考,從人民需求出發,從政府進步扎根,進行多方面的深入剖析與探究,通過深度新聞報道,對于當地決策起到一定的影響與積極引導。
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共鳴性是其吸引、打動讀者及引發讀者思考及認同的基礎。為了對于當地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產生一定影響,并在決策層面有積極促進作用,黨報駐站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首先就應該注意新聞事件的還原真實與報道客觀。將真實的現實展現給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才能從根本上加大新聞對于決策層面的影響力度。在進行新聞采編時可以通過直接引用采訪對象的原話,并在排版時用楷書或者斜體等特別字體標出來,以引起讀者對于事件當事人話語內容的重視,這樣進行報道的編輯更能還原事件的真實性,在其可讀性、權威性上都有更深層次的影響力。其次,要注意情節的取勝。新聞報道在其真實性還原的基礎上,還應該肩負起吸引讀者閱讀的重任。記者報道稿件寫的情節是否豐富,是否具有可閱讀性,是新聞報道成功的另一個關鍵。以當前十九大以后推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例,一部分黨報駐站記者在地區進行創業創新事件的采訪報道時,常常過分直言政策及形式的力量對于人民群眾創新創業的影響,這樣較為生硬的報道一方面降低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策的宣傳。真正好的報道應該從創新創業事件的情節入手,寫以人為本的創業,以創業路上的探索發現為主的創新,將創新創業精神融入到具體新聞事件中,讓輿論導向與政策宣傳水到渠成。這樣的報道才是好的、有效的報道。
駐站記者這個職業要求從業者一定要具有較為廣闊的知識面,“專家型”記者是一名駐站記者做好深度報道的前提。深度報道要求記者需要了解所報道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民生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消息,這樣有利于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從多角度考慮問題,這種多角度、全面性的問題考慮,可以幫助駐站記者通過每次的報道,積累出具有長期報道潛力的報道主題。“專家型”記者的塑造讓記者的報道更加專業,并且更容易獲得讀者的信賴與認同。黨報駐站記者文章報道的讀者目標群體是以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為主,這樣更具有權威性及知識豐富性的報道在取得讀者信賴的同時,也承擔著為讀者提供資訊的任務。黨報駐站記者要想用深度報道影響當地決策情況,在注意報道的權威性及豐富性的同時,還應該探究及了解當地決策者的發展意向、思路與目標,只有將事件的真實性、深度性、廣度性與決策者的決策思路與當地發展建設目標相結合和統一,才能更好的用深度報道來影響當地決策,在城市發展及積極促進當地決策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黨報駐站記者作為省級黨報分散在各個地點的“信息傳達員”,肩負著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特殊責任。駐站記者作為新聞媒體中一線前沿工作者,是整個新聞傳播環節中最先接觸新聞源,并有機會深度挖掘新聞事實及其內涵的新聞工作者。如何通過深度報道來影響當地決策,是黨報駐站記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持續探索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