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歌 丹東廣播電視臺事業部
基于云計算技術,構建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媒體資源的池化和彈性伸縮,其多維度的云端媒體資源管理能夠解放電視臺的部分人力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業務的動態調整,從而提升其管理質量和效率。
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建設需要實現利用視頻采集卡對各類電視信號的進行采集,通過對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即0和1)不同來源和格式的采集,以實現對視頻畫面的動態展現。此外,視頻采集卡還能夠通過電腦采集到視頻輸入端的視頻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并且絕大多視的視頻采集卡都配備相應的數據壓縮功能,能夠將視屏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并傳輸到主機上。
多維度的媒資搜索技術涉及到自動標引、智能編目、人臉識別、視頻DNA分析等多種視音頻分析技術,能夠實現對媒體資源的分層模塊化處理。在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中應用自動標引(automatic indexing),是指利用計算機系統從擬存儲、檢索的音頻、語義、聲紋、圖片等多維度媒體資源標引庫中抽取檢索標志的過程,該技術能夠節省大量的編目工作,實現媒體資源編目的智能化、網絡化發展。人臉識別(Human Face Recognition)技術能夠利用AVS03A圖像處理器實現對視頻圖像中人物信息的獲取;視頻DNA技術的應用能夠提供高效的幀定位技術,從而有效提升視頻內容管理的效率和質量[1]。
為了實現對媒體資源的精準化管理,可以采用Spring框架支撐整個內容管理平臺。Spring是一個輕量級的控制反轉(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能夠簡化J2EE的開發,具有簡單性、可測試性和松耦合性,能夠為電視臺的媒體資源管理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的解決方案。基于此,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建設人員,需要應用Spring來融合DAO模塊、業務處理模塊WS接口模塊、MDB模塊以及工具處理模塊。與此同時,還要強化命名規范。對于類、方法、接口的程序標示符采用駝峰命名法(Camel-Case),混合使用具有意義的大小寫字母來構成變量和函數的名字。例如,對于數據查詢的方法,必須以“get”為開頭,對于在啟動時需要做后臺加載任務的類,必須以“LoadOn”為前綴標識。而對于JAR包應以該包所屬的模塊來進行命名。最后,要優化對類和方法的設計。在對類進行設計時要嚴格遵循“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OO)的思想,以對象為中心,以類和繼承為構造機制;在對方法進行設計時,要堅決避免重復邏輯。
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系統設計應包涵系統注冊服務模塊、對外互動模塊、協議轉換模塊、日志接口和事件發送模塊、UI框架結構模塊等多個模塊,本文重點介紹以下幾個模塊:首先,臨時實體處理模塊。從功能性來劃分,內容管理平臺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實體,實體是內容管理平臺對數字內容結構化的描述。臨時實體處理模塊能夠實現對數字內容的CRUD操 作(Create,Retrieve,Update,Delete),并能夠促進臨時實體與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之間的相互轉化(如圖1)。
其次,是基礎結構模塊。基礎接口模塊是指在媒體內容管理平臺中,對數據庫進行邏輯封裝,以實現對現有內容的抽取和重構,是實現實體持久化到數據庫的重要條件。再次,系統注冊服務。內容管理平臺需要實現媒資內容的使用,系統注冊服務平臺能夠促進外部系統于內容平臺之間的聯系和交互。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為外部接入系統提供一個明細的注冊表并設定統一的地址接口形式。最后,協議轉換模塊。該模塊能夠整合各外部系統描述內容的方式方法,是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的核心模塊,通過智能協議轉換處理框架,能夠實現對協議實例的特征分析[2]。

圖1 臨時實體操作流程圖
綜上所述,構建電視臺融合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媒體內容的跨平臺、跨機構、跨領域的資源共享,實現對媒體資源的統一管理,從而提升電視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