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張家口日報社
民生新聞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是人民群眾十分喜歡的新聞類型,但是因為民生新聞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還沒有成熟的管理形式,因此其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群眾的觀看熱情也開始逐年下降。因此,民生新聞要與時俱進,把握受眾特點,改變自身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的創新,貼近群眾,實現民生新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聞的內容不能夠浮于表面,要堅持與我黨站在同一立場,一切按照我黨的方針政策來進行,保證百姓對我黨的信心。在選擇新聞內容時,也不能夠單純的將重點放在群眾的日常小事上面,這類的新聞沒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對群眾和社會的影響甚微。因此,新聞立意一定要深刻,以人民群眾為根本,深入到他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表達出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自我情感。了解群眾與我黨的關系,將群眾思想和黨的方針緊密聯系,實現雙方的有效交流。不要為了博取新聞關注度,就選取一些低俗化的、沒有質量的新聞內容,要做健康有意義的新聞,正確的引導輿論。
民生新聞的內容一定要做到多樣性,豐富多彩的內容是保證其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在做新聞時,要保證內容的故事性和簡潔性,杜絕浮于表面,沒有深度。新聞報道要追求問題的本質,延伸問題,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做出深刻分析,讓老百姓能夠真正了解,實現新聞的真正價值。
在搜集新聞素材時,范圍要廣,在此前提下,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材。這就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和人民群眾切身相關的內容,比如說教育、新政策等,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民生新聞更加的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發揮媒體對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
民生新聞的主要內容就是貼近人民生活,老百姓之所以喜歡看,正是因為其接地氣,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全國各個省市都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每個地方的電視臺,要結合自身地區的發展來進行新聞的報道,貼近所在區域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老百姓有歸屬感和熟悉感,從而保障了民生新聞的質量。每個地區的受眾群體都是不同的,因地制宜,實施新聞報道的區域化創新,報道的都是群眾身邊的事情,貼近了群眾的生活。
對新聞節目不斷的進行創新,進行有效的節目策劃,吸引更多的受眾,提升收視率,讓新聞得以更好的傳播出去。要創新新聞的形式內容,對以往的報道形式進行合理的改革,比如說,結合某一熱點新聞,通過視頻采訪、面對面采訪、語音采訪等形式,來讓專家進行分析和點評,增加新聞報道的權威性,還能夠提升群眾的關注熱情。
民生新聞本來就是走群眾路線的,因此,電視臺在制作民生新聞時,可以征詢廣大群眾的意見,通過走訪等形式,吸取群眾的意見,以打造更符合群眾的新聞節目。在播放民生新聞的時候,還可以開放專線通道,群眾能夠通過電話來交流,抒發自己的意見,促使節目不斷的改善和進步,提升新聞質量。同時,還可以調查群眾喜歡哪一類型的民生新聞,多播放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滿足群眾需求的新聞。
除了一些娛樂新聞之外,我國新聞的播報一般都帶有濃厚的政治性,在語言表達上也是非常規范嚴格的,大多數人民群眾覺得枯燥單調,難以理解,因此降低了對新聞的關注度。而民生新聞和一般的新聞又有所不同,其包含了時政新聞和百姓生活兩種內容,所以在做民生新聞時,要很好的平衡新聞的時政性和通俗性,言簡意賅,準確簡潔的將時政類消息進行報道。而關乎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消息,比如說教育、住房等,這類的時政新聞就可以穿插在民生新聞中進行播放,并給予適當的引導。老百姓在觀看的時候,既能夠掌握時政消息,也滿足了自己觀看節目的需求,發揮了民生新聞的最大價值。
民生新聞能夠有效的反映老百姓的切身問題,研究和報道社會問題,對促進社會和諧,提升老百姓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的背景下,要提升民生新聞的質量,就必須要嚴格按照新聞行業的標準來要求,不能夠為了迎合所謂的收視率,就降低自身標準,追求膚淺的、粗俗化的新聞內容。要創新新聞的形式。內容,謙虛的吸取群眾的有效意見,從百姓問題入手,做到真正的關心群眾,了解群眾,才能夠做出更好的民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