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偉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
現狀攝影記者工作變得更有難度。傳統紙媒已經開始逐步走出困惑期,這個過程中,大批的同行被裁員,讓原本攝影記者這個就業環境不寬松的行業變得異常嚴峻,易得的網絡新聞圖片,造成了類似報紙不需要攝影記者了、咔嚓一張時代過去了、報社養攝影記者沒有用了,圖片誰都能拍的聲音遍地都是,讓同行的新人擔心丟工作,紛紛謀求轉型,讓老記者擔心未來前途渺茫,動力漸失,看上去,新聞攝影記者這個行當的哀嚎會較整個紙媒行業更加持久。
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記者面臨的多方面壓力。跨入新媒體時代的傳統紙媒,讓攝影記者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變數,從搶新聞角度講,創作成本面臨問題,指不定哪一天辛苦了一年的活,突然讓攝友給曝了,新聞變成了舊聞,作品成了資料,只能悲哀地期待回爐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十年前概率非常小,現在是快速分享的時代,此景如家常便飯,攝影記者面臨全民攝影的競爭,搶新聞,要更專業,更高效,這讓許多老一輩攝影記者顯得力不從心。
全民攝影時代背景下,改變是必然趨勢。新媒體如雨后春筍出現,復制黏貼下,攝影記者的過往作品有很多被新媒體拿出來回爐了,但講究新聞性的傳統媒體無法完全復制這種模式,我們無可奈何。強大的手機攝影功能,武裝了APP使用者,人人成為了攝影記錄者,讓新聞攝影這個專業變得模糊,也給眾多媒體人造成了錯覺,這個行業沒有出路。
我們得承認大趨勢,網絡中許多視頻和照片不乏專業性,也一定程度上能夠成為專業的新聞攝影創作素材,因此我們也能夠看到新聞攝影記者的邊緣化,任何行業,技能單一者往往易丟飯碗,如果找不到好的出路,找不到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未來的路都將走不遠。
攝影記者需要適應并融入到全媒體時代,畢竟攝影記者是技術工種,膠片時代大多數人被排除在專業攝影圈外,數碼時代的變革,給所有人帶來了機遇,也給攝影記者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去走向自身的進步,起碼起跑線不同,媒體人更加容易去打造自身的IP,我身邊有許多同行成為了網絡新媒體人,他們甚至為服務的傳統紙媒帶來了個人IP服務集體的新模式。我們的現狀是要找到一個突破方向。
世界變了,機遇變了。許多機遇在這個時代變得可以被抓住,人人參與的文化,給了我們展望未來的思路,資源變得豐富,渠道變得更寬。以往的一張圖說明問題的方式被逐漸弱化,多圖故事的讀圖吸睛模式,新媒體不再被版面資源有限這個問題困擾,讓攝影記者有了更多產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挑戰,許多攝影記者因工作崗位問題,面臨的是多向供圖,既要服務傳統紙媒,又要服務單位新媒體,完全相反的用圖方式,使得取舍方面有很多的抉擇。全新的時代,是機遇并存的時代,媒體爆發的時代在攝影記者看來,是市場變得更大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其實是創作的方向的變化。
對某領域的專業化,讓一些攝影記者長紅于崗位上,不可替代。一般情況下,工作原因造成許多攝影記者素質要求往往是綜合化的,少有專業方向單一,報道內容異常深入者,如有,即可成為長久不衰的典范,單一領域的長久記錄,是堅持,能長久的積累讓競爭者無可撼動地位,新媒體需要更多的資料,雖然它是大勢,但再強大也,無法改變領域內集資源的佼佼者,所以攝影記者要著眼自身資源,做精做強,因為我們是城市文化的見證者,歷史資的記錄者,更容易得到集資源者。媒體的存在形式會變,但需求群體不會變,所以這個社會不會缺席攝影記者。
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了脫胎換骨的機會,更讓攝影記者有了更多的機遇。豐富的展現渠道、多樣化的平臺、更加自由的展示方式等等,讓攝影記者的作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力度。PC時代的論壇、門戶在現今已成為傳統媒體,然而,小眾化的文藝閱讀正在復蘇,移動端成主角的時代背景下,呈現了這兩個極端的趨勢。
攝影記者需要從自身改變做起,我們用好自身對新聞的深層次理解與專業素養這個硬件,擁有操作新媒體內容所需視頻、攝影圖片編輯、動畫演示制作、互動傳播內容規劃能力這些軟件。
新媒體時代,更體現“一專多能”化能力。成為全能操作型應用者是艱難的過程,在一般工作中,更要涉獵多方領域。學習是永恒的主題,與時俱進,學習新環境下的新聞理論知識,學習互聯網發展趨勢,學習全媒體的應用,成為對新媒體內容得心應手的專業人員。掌握好新媒體時代圖片產業發展的機遇,建立自己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素材數據庫”,如把握時代脈搏,抓住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的新聞記錄,成為新媒體的大IP,成為通訊員隊伍的領導者,鍛煉策劃和開展活動的能力,幫助處于改革風潮中的傳統紙媒脫胎換骨,為自己創造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