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妹 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出版行業也隨之進入到了市場化發展到進程下,這使得出版單位的競爭進入到了一個白熱化的境地,如何才能夠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博得一席之地,成為了各出版社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版社除了把握著圖書質量的關卡之外,同時選題策劃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策劃編輯主要擔負著稿件方向確定、稿件質量審定、指定寫作、圖書宣傳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重要任務,在整個出版社環節中均有著較高的全局性和前瞻性[1]。為此,隨著出版社的全面發展,出版社對策劃編輯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策劃編輯只有具備了相應基本素質,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成為出版社發展的助力。
通常情況下,要成長為一名策劃編輯,往往需要經過校對、文案編輯、策劃編輯這樣的漫長過渡。在經歷了這樣的崗位過渡之后,可幫助策劃編輯掌握相應最基本的編校知識、編校技能,同時還可積累豐富的作者資源,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編輯基本功的磨煉,從而達成一個更為系統、全面的認識,為擔任策劃編輯做好充分的準備。圖書策劃編輯并非是指“一個想法+一個作者”就是全部,其實際上還包括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策劃、市場營銷策劃等一系列較為復雜的過程中,而這個過程沒有一定的編輯基礎,無疑就等同于“紙上談兵”,很難真正做出一部優秀的作品。為此,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圖書品質,策劃編輯就必須從根本上不斷提升的編輯功力,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其策劃編輯工作的順利進行[2]。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下,海量信息沖擊著傳統圖書行業,并給策劃編輯的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挑戰,為此,在新的時代紀元下,策劃編輯必須具備判斷能力、創新能力、整合能力以及市場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應對信息發達當下對圖書行業帶來的影響。對策劃編輯來說,創新能力可以說是非常基本的能力,在圖書品種快速更新換代的今天,不斷對圖書內容進行推陳出新都需要策劃編輯創新能力來推動。在對策劃編輯進行選題策劃期間,在面對龐大的信息量和海量的數據時,必須有著絕佳的判斷能力,才能夠從中選取更具有話題性和代表性的方向,故策劃編輯必須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市場能力實際上是指包括市場調研、分析、預測等在內的綜合能力,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市場調研、分析能力,策劃編輯能夠更好的把握住市場話題的走向,使得選題方向更為切合讀者的品味和實際需求。而市場預測能力則能夠更好的把控圖書成本,但如何確定圖書銷量,則主要取決于策劃編輯的營銷策劃能力。整合能力則主要是指策劃編輯能夠結合市場信息、作者資源、編輯團隊以及書稿資源等各方面合理運用,這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綜合能力,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出版資源的合理利用[3]。
策劃編輯除了需要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靈動的思想以及非常扎實的編輯能力之外,同時還應當具備四項基本的意識,即精品、政治、學習以及全程意識。精品意識則主要是指在對圖書進行策劃過程中,應當以保證圖書品質,保證出版社品牌為基本前提,嚴格把控圖書內容,避免人云亦云的消極應對方式。這四項意識中,其中政治意識居于首位。全程意識則主要是要求在整個圖書出版的過程中,策劃編輯能夠始終參與其中,策劃編輯不僅應當局限在選題的策劃工作中,實際上選題僅僅只是策劃工作的開端,是創意的最初體現,只能夠決定最初的編輯方向,但要真正決定圖書的整體面貌以及發行就還需要后續的持續努力。為此,在進行圖書選題策劃的整個過程中,策劃編輯都應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理念,將思想、創意、理念都貫穿到圖書選題、創作、審核以及宣傳等過程中,確保選題時的靈魂能夠在圖書中得到更好的呈現。
當代社會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功利、浮躁態勢,導致不少人在時代的浪潮中喪失自我,在這樣的形勢下,圖書策劃編輯必須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對圖書進行策劃編輯過程中,應當以追求更多優秀作品為主要目的,而不是著眼于眼前的利潤而忽略了對圖書品質的把握。從根本上來說,出版社是一個文化產業,除了具備商品是屬性之外,其還同時具備了意識形態屬性和文化屬性,為此,不能夠僅是憑借著經濟指標來作為對產業發展情況的衡量,而是需要對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估[4]。
總而言之,在時代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出版社工作逐漸從傳統模式中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并隨之發展出了策劃編輯這樣一個過渡崗位。而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環境下,策劃編輯作為一個立體、綜合性較強的角色,扮演著“導演型”的角色,為此,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新的要求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