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杏璽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
播音員本身是從事廣播工作的專業人士。基本任務是轉換一線記者的采訪,將各種新聞稿件在寫作和加工后翻譯成一種良好的語言,傳播給受眾,并在新媒體下與受眾群眾進行交流和溝通。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播音主持不僅要注重綜合素質問題、人才競爭的同質性更為強烈,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把基層播音員主持人遇到的挑戰和機遇寫下來,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目前,媒介消費已由簡單化向多元化轉變,態度逐漸從最初迎合轉向選擇。與此同時,現代社會的利益觀念和個性化也開始傾斜,因此,大眾傳媒時代的大眾化時代開始關注,新媒體時代可以有很多信息供人們選擇,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愛好、喜好選擇要獲取信息,因此,對于媒體來說,大眾口味也從接受到所有品味。群眾很難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而存在。因此,引起早期廣播的國家明星的社會時代已經結束。在這個大眾分化的時代,出現了大量的明星播音員,在這個時代流行的播音員將面臨巨大的麻煩。
我國廣播節目的播出時間一般很短,有的甚至只是片刻。這是因為媒體在選擇播音員時往往忽略主持人的專業背景。這似乎是明星線,主要是音色,外觀和人才的主人、藝術等等。這使得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被拒之門外。根據這一選擇標準,錨桿的選擇通常很容易包裝,給柱帶來很大的好處。但是它也使得程序難以固定質量,主持人也很難樹立自己的節目風格,直接就會導致在熒屏的藝術壽命開始縮短。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的電視產業不斷的發展,熒屏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就造成了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相似的節目內容,這就好比我們看電視,換臺的時候總會發現類似一樣內容的節目,出現同質化的現象更為嚴重,加上播音員主持的創新能力也不夠,和任何播音都是一樣的套路,自然就不能為自己的節目謀得更多的關注了。播音員一味的模仿那些“前輩”,自己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那么也造成了觀眾對播音主持人的認知度的一個降低,產生了審美疲勞,就會讓播音主持人的視野遇到一個較大的瓶頸了。
在這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基層電視臺播音主持人也應該不斷的去增強自己處理信息的方式能力,因為現在的信息發布已經不再像以前傳統的信息發布一樣不再只是新聞傳播者或者記者的權利了。現在的人們從各個地方、甚至全世界每個角落都能聽到、看到新聞的信息。新聞的傳播也因此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跟以前傳統的信息傳播自然是不同的。如果播音主持人不去提升自我,提升自身的價值,又怎么能讓觀眾去注意到這個節目呢。所以,要讓播音主持人去積極的解讀信息,解讀新聞,去提升自我。同時也讓公眾的參與意識不斷的增強,到現在,新媒體已經成了傳遞新聞熱點的主要媒體,觀眾也獲得了傳播信息的主動權,但對于受眾群體而言,對新聞事件閱讀能力的分析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一次,我們需要我們的播音員把信息發布者轉變為信息的讀者,而這時觀眾群體一定回來看這個節目。所以,我們的播音主持人在每一次獲得更多的信息來源的時候就要學會不斷提升信息的附加值,不斷的對新聞進行解讀。這也是一個媒體時代下的一個方向。
就現代播音來看,很多播音主持人都是只會通過前輩的指導、老師的指導去一步步知道自己怎么做,總是那幾套方法怎么才能去做一次有創新的播音給觀眾看呢,能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才是我們播音要去努力的地方。也只有不斷去開拓播音員主持的一個創新化平臺,才能獲得新生,獲得觀眾的認可。在發揚傳統媒體優勢的基礎上,播音主持人就要積極的去拓展創新傳播平臺,推動播音主持的發展和實踐知識的探索。提升播音主持在數字化時代生存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在新媒體時代下,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去推動基層播音員主持人的健康發展、創新精神。不斷的去通過創新來推動我國的播音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情況。電視媒體的競爭幾乎每天都在變化,而播音主持更是面臨著群眾分化的現象,現如今觀眾現在不僅僅能通過手機、電視、電腦等各種媒體軟件來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所以這就是導致播音主持不長久的基本原因了,觀眾群體現在通過播音來了解信息的少之甚少,而基層電視臺播音員本身還存在著同質化和創新不足的問題,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播音主持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全面發展,基層播音主持人更是要提升信息的附加值,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提升信息解讀能力,讓自己全方面得到發展,這樣在這個新媒體時代下,才能獲得生存并有著不斷提升播音主持行業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