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潔 張小康 江西省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檢測研究院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氧艙產品得到了蓬勃迅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建成的氧艙已達6000余臺,而且氧艙建造的勢頭方心未艾。由于醫用氧艙是一種特殊的載人壓力容器,其使用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1],對它的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顯得尤為重要。氧艙的檢驗工作,除了要進行一般意義上設備的檢驗外,還要進行非金屬材料、裝飾材料、電氣、消防、管道、通信、監控、應急電源、氣源設備等多方面的綜合檢驗和判斷。
定期檢驗的周期為每3年至少進行一次,并且符合以下要求[2]:
(一)新建氧艙(含氧艙改造、移裝)在投入使用后1年內進行首次定期檢驗:
(二)在經過第3個檢驗周期后(第1年首次定期檢驗后,又進行了2次定期檢驗),電氣系統如果未進行過改造的,定期檢驗周期改為1年一次;電氣系統如果進行過改造的,仍按照投入使用后1年內進行首次定期檢驗,然后每3年至少進行1次定期檢驗,經過第3個檢驗周期后,定期檢驗周期改為1年一次;
(三)氧艙停用后重新啟用,按照定期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定期檢驗周期自本次檢驗開始計算;
(四)在定期檢驗中對影響安全的重大因素有懷疑以及使用單位未按照本規程的規定進行年度檢查的,應當適當縮短定期檢驗周期。
按照TSG R24-2015《氧艙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相關規定,醫用氧艙規定,氧艙定期檢驗項目,至少包括技術資料和文件審查、艙體、壓力調節系統、呼吸氣系統、電氣系統、艙內環境調節系統、消防系統、安全附件與安全保護裝置及儀表和配套壓力容器檢驗等。江西省醫用氧艙總數為77臺,檢驗過程中常見問題如下:
(一)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與操艙人員證件過期;
(二)觀察(照明)窗采用的有機玻璃材料有明顯劃傷和肉眼可見的銀紋等缺陷;
(三)艙門以及遞物筒密封圈有老化,變形情況;
(四)醫用氧氣加壓氧艙艙內導靜電裝置連接脫落;
(五)艙內外部設置的應急排放裝置的警示標志脫落;
(六)測試應急電源裝置自動投入使用功能失效;
(七)呼吸氣體濃度測定裝置、氣體濃度傳感器超過有效期;
(八)安全閥、氧氣專用壓力表、壓力表等超過有效期;
(九)配套壓力容器未及時按照《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中定期檢驗的有關規定執行。
按照TSG R24-2015《氧艙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相關規定,上述問題屬于影響氧艙安全使用的缺陷或者配套設施有嚴重違反規定的現象,所以必須對其進行整改,針對上述問題出具《特種設備檢驗意見通知書》責令醫院對氧艙進行停用處理。
(一)醫用氧艙維護管理人員與操艙人員沒有意識到氧艙作為特種設備所具有的危險性,未充分認識到依法依規依制度進行維護、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發現問題未及時上報于相關科室,無視氧艙缺陷,使氧艙帶病工作,缺陷未能及時消除。
(二)對于2.1條,醫院應該及時派人培訓學習換證;
(三)對于2.2~2.7條,應該及時聯系廠家維修或更換;
(四)對于2.8條,應該及時送檢;
(五)對于2.9條,應該及時報檢。
(六)醫用氧艙作為一種載人的特種設備,相當于設備是以人本身作為介質的狀態運行,其安全性必須作為運行的首選要素。使用單位相關的管理、操作制度與日益完善,但尚未有效的依據制度執行,使用單位的職能部門人員采取各種措施督促氧艙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落到實處。
醫用氧艙檢驗是保證醫用氧艙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證,是一項關系重大、細致艱巨的任務,隨著高壓氧艙在國內迅速普及和發展,質量也得到較大的提高,但對于如何保障氧艙的安全運行,使用單位應加強日常巡查,年度檢查,發現影響存在安全隱患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報檢驗單位進行檢驗確認;維修單位應對維修過程嚴格控制,保證維修質量;檢驗單位應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對氧艙進行定期檢驗,發現問題應協助相關單位進行整改,確保氧艙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