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
隨著商丘地區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應用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在市場上及其缺乏,要培養針對不同類型欄目的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了商丘市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商丘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自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以來,在加強教學實踐,提高廣播電視應用能力,進一步滿足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上,提供地方和基層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做出了一定探索。
商丘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培養方案中涉及的播音主持專業核心課程、新聞傳播類課程和傳媒行業技能延伸課程,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具備播音與主持藝術基本技能的專業性人才,以及能夠在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其他廣播電視單位進行朗誦演講、配音、演播以及采訪編輯、策劃導演等,甚至能夠從事節目主持工作和有聲語言傳播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商丘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對核心課程的教學有著自己的教學方式,在理論授課上采用大班授課,實踐訓練上采用小班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教學過程中的大班授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例如《播音發聲學》這門課采用的就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大班授課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對氣息控制、喉部發音控制、共鳴控制等一些播音的理論知識采用系統教學的方式教授給學生。而小班訓練是和大班授課相輔相成的,即把進行大班授課的學生進行小班分組,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實際操作訓練。例如《播音發聲訓練》這門課就是根據《播音發聲學》這門理論課而開設的實踐課程,在小班訓練過程中,教師會逐一針對每位同學進行訓練,制作不同的訓練計劃,同時對學生在每次訓練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分析、糾正。這樣的授課模式使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際操作訓練,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為今后學生進入媒體工作夯實基礎。
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更多的社會實踐當中,每年寒、暑假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實習,并列入學期考核當中;大二開始通過《播音創作訓練》《節目主持》《新聞采訪與寫作》《電視攝像》等課程的教學,再以小組內互相合作的方式,按照不同的課程要求完成課程需要的作品,最后由相應的授課教師評定成績,并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覽。同時還建立學生課堂實踐檔案,對于每項練習由教師進行記錄、打分,對于每學期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期末加分。近幾年來,學院積極創設條件,通過各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應用型人才,并將商丘電視臺、永城電視臺等打造為學院的特定實習基地,每年向這些基層電視臺輸送大批優秀畢業生,打出商丘學院的播音與主持的招牌。
實踐教學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中舉足輕重,國內許多院校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式上都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商丘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這一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鍛煉當中,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學院還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對廣播站的工作進行指導,對于學生在播音、采寫、后期制作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同時,我院還聘請校外的專業人士,不定期來校做講座,與學生深入交流。通過這些舉措,使學生們更清晰的了解了專業性質,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
為了更好的培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積極探索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樹立應用型教育觀念,加強實踐課程比重。教師要在教學上更加注重實踐性,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實踐課程的設置,實行團隊負責制的教學模式,將班級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成若干團隊,各個團隊成員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實踐作業,最后再對作品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實現與理論課程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2)依托校園廣播站,提高師生實踐能力。學院不斷創造條件,一方面每年都要選派部分老師到廣播電視媒體行業進行實踐鍛煉,親自參與到采、編、播的過程當中,同時把握最新媒體動向,這樣在傳授知識時能及時根據行業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學院還從媒體引進專業人員到學校授課,讓學生跟媒體從業人員零距離接觸,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專業經驗。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出實踐性比較強的教材,更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
一直以來,本科院校都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長期側重理論知識體系建設,這樣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容樂觀的,培養出的學生即使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始終較弱。然而播音與主持專業本身就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實踐教學上,更應該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多的去探索人才培養路徑,教師也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學院更應該從實際出發,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