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靜靜 徐娜 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小型DV、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逐漸普及,催生了“拍客”這一群體,只要擁有一臺攝像器材,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就可以隨時隨將身邊發生的點滴事件用影像形式記錄下來,然后發布到網絡上與大家分享。拍客的出現,使得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發生改變,受眾不再是單一的接受者,而成為了新聞的傳播者,只要擁有一部能夠攝像的手機或DV,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
早在2007年6月,齊魯電視臺率先在全國推出了“電視拍客新聞”,讓觀眾拿起手中的DV、相機、手機,參與到新聞現場的拍攝當中,將身邊發生的新聞或故事拍下來,《每日新聞》每天從中擇優播出。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有人用手機拍攝下地震場面,并將其發布到網絡上,記錄下了地震的真實場景。之后2010年齊魯網開設了“齊魯拍客”專欄,讓拍客提供新聞線索,該欄目逐漸成為山東知名網絡專欄,越來越多的拍客參與其中,形成了“齊魯拍客團”……近幾年拍客拍攝的視頻已成為各網站和電視臺的素材來源之一,拍客新聞逐漸流行起來,為新聞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傳統的新聞機構擁有著自己專業的新聞制作團隊,但還是會播放拍客新聞,這主要是因為拍客新聞特有的一些優勢。
當一些突發事件發生時,在記者得到信息后,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也會或多或少的貽誤時機,可能趕到時事件已經結束,只能拍攝下事件的點滴,更多的要靠采訪當事者或目擊者,由他們來講述事件發生的過程,必要時只能通過模擬拍攝事件的發生過程,沒法獲得真實完整的現場視頻資料。但是如果事件突發時在場的拍客能用隨身攜帶的DV或手機及時拍攝下相對完整的素材,然后交給新聞機構,新聞機構就可以得到相關的視頻資料。齊魯電視臺“電視拍客新聞”的率先設立,使其有可能獲取其他媒介機構無法獲取的信息,這樣就容易形成獨家新聞,提高媒體競爭力。
隨著數碼攝像機、手機的普及,拍客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記錄一些家庭聚會、結婚典禮,而是走出家門,逐漸擴大到對身邊生活、社會、熱點的關注上,由于他們來自民間,更多的是站在民間的位置上來記錄和傳播事件,他們所提供的新聞大多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有著無可比擬的民間性、社會性,貼近現實,貼近群眾,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民生,利于新聞民生化的發展。拍客新聞與大多傳媒機構作為傳播者更多的站在官方或社會的立場上發言不同,它貼近民間,拉進了傳媒機構和普通人的距離。
以往新聞機構大多通過與新聞多發地保持聯系,設立熱線電話、熱線尋呼等方式,在獲取新聞線索后,由記者去采訪獲取新聞。但是“拍客新聞”的出現,打破了新聞人的身份界限,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采集者和分享者,都可以做新聞,他們成了受眾群中的“積極受眾”,主動地尋找信息,介入新聞傳播,比一般的受眾更深入地參與到傳受互動過程中。他們散布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種領域,是“離新聞最近的人”,如果認為每一只手機、DV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來源的話,就相當于有數億個記者在全國各地搜羅著第一線新聞,拓寬了新聞源。這樣,與其他新聞機構相比,通過向拍客征集新聞,可以獲取更多的新聞來源,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看到拍客新聞優點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它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畢竟拍客不是專業人士,存在著許多潛在的問題。
有些拍客新聞是通過有獎征集的方式進行的,由于拍客大多不清楚作為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與準則,而且他們提供的新聞資料一經采用就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這種方式容易使一些人為了獲利而去制造虛假新聞,比如隨便找幾個人采訪一下或制造一則事件拍攝下來,然后將視頻資料交與新聞機構。如果媒體播出了,一旦作為大眾傳播中信息的接收者和人際傳播中信息的參與者的受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就有可能會對新聞工作者和媒體決策者的道德水準和信息傳播的目的產生懷疑,媒體的公信力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法律規定公民對自己的私生活中不愿為他人知曉,不便于公開的個人秘密,有不受新聞媒介打擾或干涉的權利,由于拍客們很多拍攝都是隨機的,在拍攝之前并沒有征求當事人的同意,而且拍攝的內容大都發生在身邊生活中,因此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侵害到被拍攝者的隱私權、名譽權,新聞機構在采用類似的新聞時應注意,避免侵權事件的發生,以免使自身陷入不必要的糾紛中。
拍客們一般都沒有經過專業的攝像訓練,在拍攝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聚焦不清、畫面抖動、主體不突出等問題,更不用說一些藝術上的要求了。雖然拍客新聞的技術性要求不高,但是應該讓受眾觀看起來舒服些,如果畫面不清觀眾就看不清所發生的事件,使他們多了些朦朧感而少了些求知欲。
面對拍客新聞的優點和弊端,作為新聞傳播新方式的拍客新聞要想更好的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決定采用拍客提供的新聞后,新聞編輯或記者應該通過電話或實地走訪等對新聞進行核實,看看是否確有此事,確定后再播出,以免盲目播出造成虛假新聞,帶來負面效應。新聞機構作為守門人,應該將不實或片面的內容拒之門外,以確保新聞產品的質量。同時還要對新聞素材進行選擇,找尋具有價值的新聞,對涉及侵權事件的新聞進行合理的取舍,比如說,如果確實需要采用,可以通過后期編輯對被攝者進行馬賽克處理、聲音變形處理等,尊重被攝者的意愿,避免侵權事件的發生。
由于拍客群體龐大,分布較廣,而且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對他們進行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基本道德素養教育是不現實的,所以需要他們具有自律意識,自身要把握好分寸,過度的去獵奇,過度的去渲染暴力以及去涉及一些個人隱私都是不應該的,自由權的實施必然要受到社會基本規則、法律、道德等的約束,不應該建立在他人權利損害的基礎之上,拍客們應該具有這些意識,以免過了度觸犯了規則而受到懲罰。
在電視新聞中,畫面作為視覺語言而存在,解說詞作為主要的聽覺語言而存在,兩者是節目組成的基本要素,共同完成電視新聞的敘事任務。好的解說詞可以完善畫面形象,表達畫面本身難以表達的內容,起到畫龍點睛、深化節目內容的作用。因而對一些有價值的新聞,如果技術上存在缺陷,還可通過解說來進行一定的彌補,在觀眾未必會看懂、看清,未必會留意某些需要特別關注的細節時,解說詞應適時進行交代,補充畫面的相關信息。
如今,拍客新聞作為一種新的新聞傳播方式,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和傳統新聞媒體相融合,它的民生性具有很大的親和力,及時性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逐漸受到受眾的青睞。然而它也會存在一定的弊端,拍客新聞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趨利避害,更多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要想獲取更大的發展還應該具有創新意識,目前的拍客新聞多集中于身邊的一些小事,更應去發掘具有更大價值的新聞,不應僅限于提供一些火災、交通事故、鄰里爭吵等,防止拍客新聞陷入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