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常熟市廣播電視總臺全媒體新聞中心
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出現的移動音頻類軟件具有發展快、內容豐富專業以及碎片化、個性化、智能化等優勢突出等多個方面的特點,滿足了諸多受眾的聽賞需求,徹底打破了傳統廣播節目的限制。以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為例,這些軟件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并且也被業內普遍看好。但是新媒體催生的移動音頻類軟件也對傳統廣播節目的運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主要體現在:
傳統廣播的劣勢日漸突出。傳統廣播在大半個世紀的發展下早已深入人心,雖然后期電視的出現、網絡的壯大對傳統廣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完全取代傳統廣播的地位。從總體上看,傳統廣播具有社會輿論引導、豐富業余生活等優勢,尤其是在應急救災的過程中,傳統廣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媒體的對比之下,傳統廣播的劣勢也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聽眾只能被動接收內容,不具有定制性與個性化;傳統廣播主要依賴于聲音元素,缺乏文字、圖像的支持,不利于聚集聽眾的注意力;傳統廣播容易受到發射功率的影響,覆蓋面積較為有限,因此也受到了地域上的限制。在新媒體的對比之下,傳統廣播的劣勢更為明顯,如果不能結合新時代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必然會造成傳統廣播的發展空間不斷縮小,對這一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造成消極負面的影響。
在新媒體技術發展的推動之下,廣播節目這一傳媒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有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以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等軟件為例,其就是將傳統的廣播與新媒體技術巧妙結合在一起,使得廣播傳統變得更具有特色。而我國的廣播節目要想贏得更為良好的發展機遇,必須要找到緊扣新媒體時代脈搏的戰略對策:
新媒體技術更為方便快捷,為受眾群體的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新媒體的支持下,微博改變了傳統的社交,受眾可以通過賬號的關注獲取到更多的動態信息,且這些信息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多是由文字、圖片、視頻、鏈接等構成。傳統廣播節目可以開設自己的微博賬號,運用這一平臺來加強與受眾之間的聯系。
不僅如此,蜻蜓FM還運用網絡音頻平臺來播出多種類型的節目,在推廣頻率上較為廣泛,具有較為強勁的影響力,在多元化手段的支持下逐步增加了自己的受眾。傳統廣播節目也可以借鑒蜻蜓FM、喜馬拉雅的成功經驗,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不同平臺進行同步的音視頻直播,讓受眾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聽到更多的內容,進一步增強受眾對于節目的關注程度。
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下,科學技術、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受眾的精神生活、實際需求也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如果廣播節目依然播報傳統的內容,必然會導致其發展受阻。對此,廣播節目必須要對內容進行創新改善,針對受眾的需求來定制節目,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愛。
在此過程中,廣播節目應該借鑒新媒體的思維、技術,創建信息溝通機制,不能依靠熱線電話、手機短信來進行溝通交流,還應該利用不同的社交平臺,拓展溝通渠道,對受眾的需求變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這樣才能為節目內容的創新找到具體的方向。例如在當前快節奏的社會中,很多年輕人的上班壓力較大,廣播節目可以在做好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專門開設發泄與吐槽的平臺,讓年輕群體能夠傾訴心中的想法。
在新媒體的支持下,廣播節目應該注重品牌的塑造,增強自身在新舊媒體中的影響力,這樣才能提高節目的附加值,帶來更多的效益。因此,廣播節目應該注重形態的創新,不能單純依靠過去的音樂、談話等形式展開節目,還應該注重多元化的融合,這樣才能滿足更多受眾的實際需求。
不僅如此,廣播節目應該根據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去定制更多的節目,這樣才能在無形中增強節目的親和力,提高節目與受眾的匹配程度。主持人在廣播節目形態豐富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引入熱點話題,增添更多的交流互動環節,展開高效的雙向溝通。通過這種交流互動,受眾更能表達自己的意見看法,也有助于輿論引導工作的開展。除此之外,廣播節目還要注重風格的多樣性,讓節目能夠走進每一個受眾的心中。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下,廣播節目的播出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存在著較多的發展機遇。廣播節目應該在認識自身不足的基礎上,靈活應用新媒體、新技術,加強與受眾之間的聯系,通過定制化、個性化節目的推出,節目風格與內容的豐富,讓更多的受眾能夠接受、認可廣播節目,進一步提高廣播節目的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