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市廣播電視臺,河南 鶴壁 458000)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無論是微博、論壇、貼吧、優酷、土豆等網絡媒體,還是抖音、微信公眾號以及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百度新聞等移動媒體客戶端,不僅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新聞采訪和發布當中,而且對于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受眾影響、觀眾互動參與度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為了應對更為復雜的新媒體環境,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和職業能力提升是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自我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媒體相對于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而言,在新聞報道即時性、觀眾互動交流等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優勢:
首先,新媒體是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聞報道具有更強的即時性,可以更為快捷、高效地采訪和新聞發布。比如智能手機等移動媒體的普及,讓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將手機拍攝的新聞視頻、圖片和相關文字,通過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體進行即時發布。相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采訪→編輯→審核→發布”等流程而言,具有鮮明的時間優勢。
其次,新媒體時代的觀眾面對百度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各大門戶網站、電視、報紙等眾多媒體,受眾正在從被動觀看轉變為主動選擇,可以自由地進行選擇閱讀和觀看新聞。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受眾具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和選擇權,而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新聞信息的傳播。
再次,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不再是簡單的單向傳播,觀眾可以通過論壇、彈幕、跟帖、評論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新聞采訪、編輯和發布當中,與新聞記者以及觀眾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影響著新聞作品的方向和質量。
廣播電視相對于新興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而言,在新聞即時性、觀眾選擇權、觀眾互動性等方面都稍遜一籌,讓電視媒體的地位以及其生存和發展也陷入了越來越不利、越來越嚴重的困境。
新媒體時代雖然讓新聞記者的信息獲取和采訪工作具有更多的渠道和來源,但是新聞記者面對來自社會各領域的龐雜信息,但是短時間內對于信息的甄別和篩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更為專業的職業素養。如果電視新聞記者對于新聞信息的分析和甄別不夠全面、不去核實,很容易造成一些虛假新聞作品的產生,大大影響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對于新聞采訪、素材篩選和編輯、新聞作品發表等過程,新聞記者的工作基本是對于受訪者的訪問,其他工作則涉及較少。而快節奏的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作品的采、寫、編、發等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往往相互融合為一體,對于新聞記者的后期編輯、新媒體軟件和平臺的使用等綜合素養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的提升,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和新聞記者轉型的必然要求。
面對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傳統以滿足政府和市場需求,過于忽視受眾需求和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憑借新聞記者個人的主觀意識而進行新聞采訪、編輯和發布的新聞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另外面對更復雜多變的新聞報道環境,對于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和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
雖然傳統電視媒體面對各類新媒體平臺的挑戰和沖擊,迫使電視新聞記者的思維、理念、技術等綜合素養需要全面提升和轉變,但是作為新時代的新聞記者面對更多的金錢、權利等欲望的誘惑,必須要秉承職業理念和職業操守,要在權威性、公信力、專業性、影響力等方面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為國家、社會和民眾服務。另外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客戶端以及各社交媒體、門戶網站等之間的融合是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也是電視媒體轉變以及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歷史必然。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要轉變思維,樹立融合跨媒體思維,一方面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媒體的信息渠道、平臺、內容、受眾、呈現形式等方面進行融合,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創新能力、跨媒體運營能力、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博、博客、百度貼吧、微信公眾號、抖音、搜狐新聞等新媒體平臺竟成為人們新聞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并且傳統的廣播電視臺、電視欄目等也無一例外具有APP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不僅有效擴展了受眾范圍,而且新聞傳播更具有時效性。就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工作性質和內容而言,是集采寫編于一體的,要進行新聞采訪、信息甄選、后期編輯等工作,迫使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必須適應新舊媒體融合的環境,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掌握各類新媒體技術,熟練使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進行新聞素材的編輯和作品發布。另外電視新聞記者要學會使用新媒體技術為電視新聞媒體服務,為電視新聞節目設立微博、微信公眾號、開發APP客戶端等,充分了解受眾需求,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提升新聞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增強受眾對新聞節目的黏性。
新媒體環境下,隨著自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使得原本是新聞接收者的受眾轉變為新聞節目的制作者和發布者,讓傳統電視新聞記者逐漸失去了對新聞的主動權。因此,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應該樹立“用戶至上”的理念,提高自身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才能更好地為受眾服務。首先,電視新聞記者要充分了解受眾需求,利用新媒體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為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指明方向。其次,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傳播迅速、超越時空、影響力大并且貼近受眾生活的優勢,充分發揮電視新聞記者輿論監督作用,對于各類影響受眾的虛假新聞、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監督。如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相對于自媒體所具有的權威性,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對輿論進行有效引導。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和職業素養的提升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和新聞記者工作崗位職業化發展適應新時代的必然趨勢。對于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和職業素養提升,除了要繼續秉承傳統媒體新聞記者的采訪原則外,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積極進行轉型,從新聞記者的職業觀念、職業能力、新媒體技術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采訪技巧和采訪能力,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創作更優質的新聞作品來滿足人們對新聞不斷變化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