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網絡傳播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中。關于網絡傳播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文獻不斷增加。左紅娟(2015)提出,手機媒體憑借其強大的滲透性深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引導當代大學生思想潮流的強勢媒體之一,但是其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詹紅燕(2017)提出,隨著QQ空間、微博、微信的火熱之后,網絡直播對于大學生影響巨大,甚至有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直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挑戰。丁玥(2018)提出,在互聯網時代需要應用虛擬現實的技術將三維模型、聲音、影像、動畫綜合運用構建在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之上,方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傳播先進的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已有的文獻主要研究網絡傳播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本文主要研究利用網絡傳播力實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網絡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第三種傳播形式—電子“交互式”的網絡傳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傳播成為一種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網絡傳播是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目的的傳播形式。網絡傳播方式優勢明顯,具有快速性、即時性、互動性,傳播的成本很低,注重傳播主體之間的平等性。
傳播力就是傳播主題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實現有效的傳播,其實質就是實現有效傳播的能力。網絡傳播力就是通過網絡進行有效傳播的能力,網絡傳播力注重信息傳播能夠到達的范圍,也涉及傳播的內容、傳播的廣度、傳播的精度、傳播的效果。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播發展了很多新的方式,包括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每一種傳播方式都有其功能,高校管理的工作者需要理解這些網絡傳播方式,并且充分應用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網絡傳播的人際傳播的典型方式是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具有多媒體性質(聲音、視頻、圖像、交互等),是一種有效的交流工具,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性。
網絡傳播中的群體傳播是指為將共同目標加以鏈接和實現而進行的傳播,形成群體意識和群體結構,網絡群體的傳播方式包括BBS、新聞組、論壇等。
在一個組織內部使用的網絡技術,實現組織內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傳播。主要傳播方式包括信息公告、信息共享、信息傳遞、協作群組等,可以改變交流方式,形成虛擬的工作模式。
網絡傳播中的大眾傳播是指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主要方式包括互聯網與第四媒體,信息發布容易,高自由度,信息存儲好了,打破了時空界限,增強了互動性,打造了虛擬空間。
網絡傳播作為新興的傳播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認知方式和交往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既有消極的作用,也有積極的作用。
網絡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不同的思想、觀念、文化信息,可能接收到一些不利于思想價值形成與發展的信息,增加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網絡世界里的信息或事件,可能引發大學生的負面情緒等,甚至引起擴散甚至放大效應。網絡的吸引力無限,如果學生的自制力有限,則會對大學生的成長不利,大學生在網絡信息里迷失自我,沉迷網絡游戲的大學生更是難以成長。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傳播進行互動交流,傳播成本低廉、內容生動、傳播細化,提高網絡傳播力,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趣味性、知識性,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還可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范圍,大學生能夠在網絡媒體平臺上積極發聲,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還能增加信息量,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與效果。
新時期需要利用網絡傳播力實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者新媒介素養,充分利用和搭建自媒體平臺,構建網絡創新整合傳播模式等。
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于一個全新的環境,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通過網絡傳播力,構建師生之間相處的網絡,學生管理工作者不能用傳統的工作方式對待新時代的大學生,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網絡原始民,因此,高校大學生需要具有新媒介素養,包括圖像處理能力、導航能力、信息的組織和聯通能力、專注能力、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懷疑精神以及道德素養。
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力,利用和搭建自媒體平臺,微博、博客、論壇、軟文、直播平臺等,具有極強的網絡傳播力,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注重平臺上的內容創作,重視內容分發,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的互動交流平臺,向大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數據分析,及時與大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上進行互動交流。
SNS網絡融合了傳統的Blog、BBS、E-mail、即時聊天等形式,同時又添加了各種應用程序,既繼承了傳統網絡的優勢,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質的網絡文化生態系統,建構基于用戶需求的綜合化服務平臺。RSS訂閱機制通過訂閱與好友的鏈接,在第一時間將好友的內容更新以及別人對“我”的任何回應顯示在RSS閱讀器上,建立及時高效的交流反饋模式。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應用SNS新型社交網絡的傳播模式進行思想政治交流,實時互動。
在互聯網+的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構建網絡創新整合傳播模式,將新時代網絡傳播的方式包括電子郵件、新聞、專題、博客、論壇、WIKI、IM、圈群等在內的十幾種網絡傳播手段,合理形成具成效、全面網絡覆蓋、信息迅速擴散的網絡創新整合傳播模式,巧妙地將網絡人際傳播、網絡群體傳播和網絡組織傳播方式相互結合,以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新特點需要。
總而言之,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充分應用網絡及其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活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傳播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巧妙地應用各種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技術,在虛擬空間中構建全新的師生互動關系,優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