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電視臺,云南 玉溪 653100)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中,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相對于過去傳統的新聞媒體時代變得更加復雜。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媒介主要為廣播、電視、報紙等渠道,而在網絡環境下,新聞媒體的傳播媒介變得多樣化,網絡媒體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新聞記者需要與時俱進,分析當下環境問題,正確進行角色定位,完善新聞記者的定位體系。
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為人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渠道,使得新聞的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現下人們只需要打開手機,就可以獲取到方方面面的新聞,并且輕易便可以轉載網絡上的文章或是轉發一則新聞,很多新聞在記者未趕到第一現場時便已被網民發布在社交網絡上并廣泛傳播。但由于缺乏網絡監管,這樣的迅速傳播很容易造成虛假的輿論,不僅為新聞媒體帶來了眾多負面影響,也動搖了新聞記者的地位。由于網絡的崛起過于迅速,相應的法律法規未能得到及時完善,有關網絡環境下的新聞管制制度還很少,無法滿足現今復雜環境的需要,使得網絡環境缺乏有力監管,各類虛假新聞層出不窮;又由于部分新聞記者自身道德素養欠缺,無視事實真相被掩蓋,導致很多虛假新聞的出現未被及時揭露。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經常成為這些虛假新聞的傳播者,使得虛假信息迅速傳播,其最終結果是使得新聞記者的可信度受到大眾懷疑,地位動搖。新聞本身是最為真實,可靠的消息來源,而網絡虛假新聞的出現使得新聞記者的社會公信度受到嚴重影響,新聞媒體的權威也受到沖擊,這對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新聞媒體行業在網絡環境下,其新聞信息的傳播對大眾的判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如今普及的網絡環境中,網絡渠道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多樣性,這使得網絡環境越發復雜,官方新聞和網絡新聞真假難辨,網絡輿論更是層出不窮,輿論的蝴蝶效應通過網絡渠道的傳播進一步擴大,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新聞記者的形象。對于大眾傳播的網絡輿論,其擴散范圍沒有地域之分,難以控制,加上大眾對其內容的真實性難以辨別,很容易使大眾產生錯誤的理解,這也更加加劇了網絡輿論對記者形象的形象。
由于新聞行業的特殊性,對新聞記者的職業規范要求更加嚴格,每一個合格的記者都要有公平正義的原則、嚴謹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勤奮積極的工作態度。隨著網絡環境越來越龐雜,新聞記者的工作平臺越來越多樣化,工作形式也越來越靈活,同時,虛假新聞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擬的身份傳播虛假新聞,散布謠言,誤導大眾,這種環境中,新聞記者良好的職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在發布新聞時,部分新聞記者為了吸引更多的訪問量和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不顧職業道德規范,歪曲或夸大新聞內容,不僅嚴重破壞新聞記者形象,也導致自身角色定位產生嚴重偏差。面對網絡上眾多社會輿論,有些新聞記者缺乏應有的正義感,置身事外,使得社會輿論沒有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反而是誤導大眾,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新聞媒體在網絡環境下能否繼續平穩發展,與其新聞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有很大關聯,新聞記者只有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尊重事實,才能維持新聞媒體公信力和形象,準確定位自身職業角色。
一個健康透明的網絡環境對新聞媒體的發展至關重要,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則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這也是新聞記者自身角色定位的重要保障。在網絡輿論傳播越來越廣泛迅速的今日,新聞記者的地位和公信力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新聞媒體的權威性日漸減退,因此,構建一個健康可靠,真實透明的網絡環境迫在眉睫。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要有健全的新聞法律規范、有效的網絡謠言抑制機制,我國現有的關于新聞網絡環境的法律還很少,不具備很強的實際操作性,因此,當今網絡環境下,相關部門應及時制定實施相關網絡管理規范,完善網絡平臺的法律法規建設,嚴厲打擊編造謠言者,并懲罰治理傳播虛假新聞的人,凈化網絡環境。與此同時,新聞記者作為新聞傳播的主要主體,應注重自身定位和自我約束管理的問題,明確作為新聞記者的責任義務,嚴格遵守法律,積極維護新聞媒體的形象,客觀真實的為群眾播報新聞,并及時發現虛假新聞。通過法律的規范和新聞記者自身的約束,使得新聞記者做出正確的角色定位,可以為新聞媒體的更好發展添磚加瓦。
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健全輿論引導機制對明確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有著重要的作用。網絡傳播途徑日漸復雜多樣,輿論影響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引導輿論方向,嚴厲懲治惡意散布謠言的人。新聞記者在應對網絡輿論時,應當積極協調民眾輿論與官方消息的沖突,從輿論源頭抓起,通過官方權威機構的合理有效引導,使廣大群眾不被虛假信息蒙蔽,這對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有著重大影響。同時,新聞記者應積極運用當下普遍使用的網絡交流工具,積極與廣大群眾在線溝通,為網民們傳達正確的思想和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由于網絡信息的碎片化和公開性,謠言很容易傳播并很可能使廣大網民產生誤解,針對此現象,新聞記者更應快速傳達真實信息,加強媒體權威性,通過有效引導避免更加嚴重的輿論后果。新聞記者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職責所在,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
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中,應尊重客觀事實,不為一己私利歪曲事實,始終保持著客觀、正義、公正、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新聞事件。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的工作中應堅持追求事實的原則去調查,要追求事情的真實性,為大眾提供真實客觀的新聞資料。在網絡環境下,當發現有真假難辨的網絡謠言,并且記者無法迅速辨別事情真相時,應當及時進行有關調查,積極獲取或查閱相關資料,從而辨別真假,通過權威有效的渠道及時發布調查的結果,為大眾提供可靠的新聞消息,避免謠言進一步散播。需要注意的是,新聞記者在發布消息時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以認真負責職業操守和嚴禁客觀的邏輯思維編輯新聞內容,避免因言語不當造成新的輿論,從而影響新聞媒體的社會形象。同時,對于不法分子傳播的不實新聞,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引起大眾輿論,避免對社會秩序造成傷害。除此之外,新聞記者應實時監控網絡輿論動向,引領群眾輿論方向,傳播積極思想。自覺提高自身修養,這對新聞記者的自身的角色定位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網絡大范圍普及的環境下,傳統的新聞記者角色定位已不再適合現今的職業發展,新聞記者只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潮流,并在更為復雜的環境中始終保持客觀正義的態度,堅持抵制虛假新聞,積極引導社會輿論,不斷提高新聞質量,才能在新聞媒體行業有更好的發展,并為新聞媒體事業更好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