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區新聞傳媒中心,上海 201600)
從21世紀初開始,媒體經歷了報紙(廣電)上網階段、網絡報紙(廣電)階段、全媒體階段(后期全媒體與融媒體概念并行使用)、融媒體階段四個階段。2014年被稱為新聞媒介融合的元年。時至2018年,4年過去了。在這4年里,太多的紙媒宣布關門歇業,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無數傳統媒體人的重新出發。各地融媒體中心紛紛成立,中央主流媒體以及各地的黨報、廣播電視臺等走在了媒介融合的前列,如長興傳媒集團的成立(其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媒體機構的“取經地”)。
盡管融合已成大趨勢,并不乏先行者,但對于剛進入融合的媒體機構來說,融合的過程是艱辛的,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融合,本質上是人的大融合。原本在報紙(廣播電視)機構里存在的人員問題,在融媒體中心里,這些問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得到了放大。一開始,各種形態的媒介只是匯聚在一起,無論在內容制作上,在任務的分配安排上,都是“你是你、我是我”。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才更是容易流失。融媒體中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如何留住這些人才,都是融媒體中心建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融媒體”不單單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媒介的簡單重疊,它意味著是一個超級有力的平臺,以同一個聲音(只是用不同的形式)向外發聲,融媒體中心成立之后,要在人力、內容、宣傳等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整合。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尼爾遜認為媒介融合就是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然而,要實現這樣的全面整合或者說是聯盟,首先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把舵人(一個領軍團隊)。這樣的一群新聞人才,他們需要既懂的管理,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同時要深諳新聞傳播規律、新媒體發展規律,他們務必曾經深入一線,在采編領域深耕多年,同時還要了解傳媒政策,最為關鍵的是有創新的勇氣和氣魄,不墨守成規。他們是融媒體中心的把舵人,有著過硬的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作風素質,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中堅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具有政治預見性,能胸懷全局地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新聞航母”前進的方向。
唯有在這樣一個群體的管理之下,才能擺正新老媒體關系,充分挖掘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優勢互補、揚優去劣的效果,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構建最權威、最強大、最可靠、最具實戰力的傳播格局。否則,融媒體中心建設等于一句空話,只會是一盤散沙。新聞機構主管部門,要挖掘、培養好一批融媒體中心管理人才。
如果說融媒體中心的管理群體是整個中心的把舵人,那么把管理層的意志落實到位,實現傳播效果,對于融媒體中心來說,全能型采編人員則是核心。
互聯網時代,用戶對信息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定制化和精準化。傳統媒體必須從之前的面向所有用戶都是一樣內容的大眾傳播方式轉變為不同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的分眾傳播。融媒體中心,可以充分發揮各個媒介的優勢,并利用互聯網傳播技術,將不同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精準地傳遞給受眾。這個時候,融媒體記者要求不單單只擅長某一類型稿件的采寫。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過一個全能記者的概念,他認為融媒體記者分為先能夠用手機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然后能夠在一天內為網站寫稿、提供視頻和新聞,為報紙寫稿;最后能夠為報紙寫深度報道,為電臺、電視臺做紀錄片。在融合的背景下,記者不僅要熟悉不同媒體平臺的不同特性,還要有更強的搶新聞和發稿意識,開始從有節點發稿到全天候發稿,對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特別強調記者的新聞策劃能力。在融合背景下,融媒體記者不僅要求能寫稿、能出境、會連線,而且還要會直播。類似的,對于編輯來說亦有同樣的要求,要體現技術創新、形式多樣、全面融合等特征。
由此,利用高效和各個研究領域的資源對傳統媒體采編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是當務之急,讓記者實現從熟練手到全能手的轉變。同時建立一整套公平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也十分關鍵,轉好型并鞏固、強化、完善、提升了新聞信息處理技能的采編人員,不僅在收入水平上要有所體現,更要在精神領域給予體現,從而自然而然地完成優勝劣汰。培養、挖掘、留住一批優秀的采編人員,對融媒體中心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新聞主管部門必須下功夫要完成的一個巨大工程。
新興媒體發展表明,全能型采編人才只是確保了信息內容的生產,而把這些信息內容傳播出去,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受眾,并實現很好的覆蓋效果,則依靠的是技術人才,他們是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實現融合傳播效果的放心丸。
傳統媒體如果仍然認為“內容為王”,那么這種落后的概念必然會成為融合發展的最大絆腳石。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訊息”,這意味著媒介技術也即媒介形式的影響是深遠的,要從以內容為王轉變到現在的以內容為王、以技術為本、以互動為綱。然而把內容、技術、互動實現完美結合,則需要一批技術人才。比如新聞源的捕捉與追溯、海量素材的高效處理、靈活便捷豐富的發布渠道、智能的傳播分析等等,這些流程都需要強大靈活的IT基礎架構、智能化的大數據分析的幫助,所以,IT人才的培養和更新迫在眉睫。這也是當前融合過程中,有關部門十分注重的一塊內容。
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使新舊媒體在互相競爭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新聞人,不僅懂得如何采集新聞信息,更要懂得抓住受眾的視線,先進技術運用要得心應手。唯有如此,新聞領域的“正規軍”才能打破在新媒體時期,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的尷尬局面,重振新聞工作者的風采。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本文認為把舵型新聞人才、全能型采編人員、技術人才是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三大人才保障,唯有在這樣一批新聞人才的保駕護航之下,“新聞航母”才能走得更遠,方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