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根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影院觀眾的年齡劃分為6個階段,按年齡依次為19歲及以下、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歲及以上。調研結果顯示,年齡在19歲及以下的觀眾占整個調查人群的28.3%,20~29歲占37.3%,30~39歲占到19.9%,40歲及以上的人群所占比率較少,占14.4%。從年齡上看,29歲以下青年觀眾占觀影人數的65.56%,成為中國影院觀眾的主要群體。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已經成長為電影票房的主要消費群體。
多年來,校園院線都處在“小曲好唱口難開”的狀態,其生存模式究竟如何打造并無定論,筆者將結合自身在高校的工作經驗,探討當下校園院線的生存策略。
2005年,著名導演田壯壯就開始著手開發校園院線,但由于資金和院線定位的問題未能成型。如今在市場上,很多的校園院線已經難覓蹤跡。目前尚存的有三條院線,分別是二十一世紀校園院線、太陽花校園院線和中新青年電影院線。剛剛成立的中教華影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校園院線的項目運營方剛剛組建,還沒有形成規模。
該院線成立于2007年,是由共青團中央直屬、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主辦的北京二十一世紀影音公司申請,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建立的全國首條高校數字電影院線。目前已有自己的網站和線上購票系統,采用二輪放映模式。雖然較為活躍但是由于前期投入太大,資金回籠速度較慢,直接制約了其后續的發展和擴張。
中新青年電影院線是2014年8月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特批成立的一家全國性的校園數字電影院線。2015年中新青年電影院線與團中央直屬的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共同啟動“光華大學生影院”項目,在全國高校內開展數字影院建設及放映活動。雖然其初衷也是想打造藝術和商業相結合的校園院線,但是受制于資金、經營模式、擴張速度等因素,距離其在2016年提出要覆蓋全國70%高校的目標相去甚遠。
“太陽花”全國校園院線是繼商業院線、農村院線以外的中國第三條主流電影院線。該院線意在發揮電影的教育功能,因此片源在風格和渠道上都與商業院線完全不同,主要選取文藝影片、紀錄影片、主流影片以及學生比較愛看的新銳影片。該院線并不具備盈利模式,是更類似于公益性質的組織,以完成送電影進校園活動。
2017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全國校園電影院線”建設的通知》。響應號召,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教育電視臺、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起成立中教華影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校園院線的項目試點實施單位,公司負責對品牌標識、建設標準、片源調度、內容播出、運營管理進行統一規劃。這標志著校園院線在國家層面由指導進入到具體的實施環節。
目前,校園院線與主流商業48條院線的數量比起來存在明顯差距,總體而言校園院線的生存現狀舉步維艱。
1.國家政策支持
電影具有商業性、藝術性、意識形態屬性。一部好電影會對人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未定型的大學生人群來說,一部好的電影更是意義非凡。2014年11月18日,教育部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京簽署《關于“全國校園電影院線”會商備忘錄》,啟動建造全國校園電影院線。這些利好政策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校園院線的重視,也預示了校園院線未來將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2.高校辦學需要
首先,電影具有教育的功能,而這一功能與我國高校的辦學理念高度契合。其次,經典電影作品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對于高校來說,校園院線相當于開辟了教室之外的第二課堂,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3.學生具備觀影條件
首先,學生的時間較為充裕。除課堂學習以外,學生可自主支配大量的業余時間。其次,電影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要休閑娛樂方式。數據顯示,大學生是當今票房的中堅力量。同時,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今年,以慰安婦為主題的電影《二十二》在校園巡展過程中,就受到了大學生們的熱烈追捧和肯定。此外紀錄電影《岡仁波齊》在大學生中也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1.資方和校方的訴求難以達成一致
目前,校園院線的運行核心模式是以商業資本撬動校園資源,將高校內使用效率不高的禮堂、報告廳進行升級改造,建立起學生身邊的電影院。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商業資本逐利的本質,與高校的自身屬性有著天然抵觸性。高校本身是學生高度聚集的場所,任何一次大型活動的舉行都是在學校后勤、保衛、學工、院系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而如此復雜的操作流程不符合商業資本追求簡單高效盈利模式的訴求。
2.盈利模式過于單一
以現在最大的校園院線二十一世紀青年電影院線為例,目前票房仍然是其主要的利潤增長點。二十一世紀校園院線采用單場買斷放映權的方式,獲得熱門商業影片的二輪放映權。以中影集團擁有的進口分賬大片的單場放映價格為例,通常單場買斷價格在5000元左右。而校園院線的票價通常在20元左右,理想狀態下每場保持400人左右的觀眾群體,除去與學校的分成部分,每場結余在1500元左右。再除去運行成本,也僅僅能維持運行,想要收回升級影院的成本恐怕遙遙無期。
一方面,校園院線應該是區別于主流商業院線的二級院線,它與主流院線不構成競爭關系。另一方面,校園院線的建設與我國幾千萬大學生群體息息相關,肩負著教育學生的重要任務,因此建立校園院線的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參考法國的藝術電影扶持基金模式,國家應設立相應的扶持基金,從國家層面上予以一定力度的扶持,這樣才能確保校園院線的良性生存和長久發展。
校園院線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更不能急功近利。在推廣方式上,應當采用以點帶面、逐級覆蓋的模式。例如,在推廣地點上,可以優先選擇“北上廣”這些大學較為集中的地區。同時,在合作高校的類型上,盡量選取特色鮮明的文科類、藝術類高校作為試點。
目前,校園院線擴展的最大阻礙是成本高居不下,要在降低運營成本上多下功夫。我國高校分布廣、數量多,一旦院線形成規模,其運營成本不容小覷。因此,應當發揮高校的特色,與校園內的學生會、團委、社團等組織建立起聯系,發動學生成立學校自身的放映團隊,再以其他形式對校園放映團體給予適當補貼。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校園院線的成本,進而為校園院線的良性生存和發展鋪平道路。
僅僅依靠票房為繼的經營模式已經不符合今天市場對于校園院線的要求。對于校園院線而言,會員準入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學生是最大的互聯網使用群體,如何做好線上的推廣宣傳至關重要。通過對會員信息的導流,建立起全國大學生的觀影群,隨后進行大數據分析,最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新片推介或其他產品推介,力求從廣告收益上平衡院線的運營成本。
總之,2016年起,我國電影產業開始進行深度調整,這是我國電影化改革十余年后第一次增速放緩。從全國院線發展來看,現階段銀幕數量與票房增長不成比例,影院市場供大于求。同時這也預示著商業院線馬太效應凸顯,競爭趨于飽和。而相對于飽和的一級院線,二級、三級院線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我國,校園院線建設的話題幾乎是伴隨著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同步進行的。但此前由于定位不準、成本過高、高校自身制約等因素,校園院線并沒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作為一名高校工作者深感校園院線建設的意義重大,也希望通過本文為校園院線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