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慧
摘 要: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抗戰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國革命“三大艱苦”之一,其獨特的魅力一直是我們龍江發展的重要思想力量。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樹立龍江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可以增強無私奉獻意識來匯聚龍江發展力量;可以加強團結協作意識來促進龍江經濟發展;可以強化責任擔當意識來探索龍江發展的新道路。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統一思想、團結一致、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加快推進龍江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東北抗聯精神;龍江發展;弘揚思想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022-02
東北,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地大物博、礦產豐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為了保衛這片土地,進行了14年艱苦、漫長的抵抗。在這悲苦的歲月里,東北抗聯軍雖然與中央失去聯系,但始終心向黨中央,在自然環境惡劣、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戰斗,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這期間形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東北抗聯精神。當前我們龍江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是龍江振興發展的思想動力。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明確提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廣泛傳承弘揚,干部工作精氣神明顯提升,新風正氣持續上揚,龍江文化的精神力量充分彰顯。
一、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樹立龍江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就是凝魂聚氣、統一思想。2017年省委書記張慶偉在東北抗聯博物館就繼承和弘揚抗聯精神講話時強調:“我省正處在爬坡過坎的攻堅期、推進振興發展的關鍵期,更加需要弘揚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凝聚起決戰決勝全面小康、推動全面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因此,黑龍江省在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發展時必須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為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在面對龍江發展中面臨的困惑問題時,我們必須堅守精神家園、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將思想化為動力,助推龍江的發展。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14年史詩般的抗日戰爭艱苦卓絕,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走向成功的思想根源。毛澤東同志通過自身學習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經驗,真正將馬克思主義落地到了中國,成為我們中國革命勝利的思想武器。東北抗日聯軍中共產黨員人數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40%~50%,真正體現了我們擁有最強大的思想武器,同時也說明了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在楊靖宇、趙尚志兩位將軍先后戰死沙場的時候,中國人沒有后退,仍然用生命守護著這片土地,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強大的思想武器,東北抗日聯軍才被打造成為一支不怕犧牲的鋼鐵隊伍。現今,龍江在振興發展中仍需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因此我們必須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來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用科學的理論結合實踐經驗來闖出新的發展道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就是堅定龍江全面振興的信心。在東北抗日的歲月里,我們東北抗聯的戰士在困難重重、敵強我弱的環境下,始終堅信為保護家園反對侵略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最后勝利一定是屬于中國的,這種必勝的信念是貫穿東北抗日斗爭歷史的一條主線,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抗聯將士浴血奮戰最強的精神動力。在龍江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發展中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不僅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同樣需要有必勝的信念,來鼓舞龍江人民堅持不懈地勇闖新路。龍江發展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重重阻礙,不僅需要技術過硬的隊伍,更需要龍江人民堅定必勝的信心,堅忍不拔、勇往直前夯實龍江振興發展的思想基礎。
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增強無私奉獻意識、匯聚龍江發展力量
愛國主義是龍江振興的力量之源。東北抗聯的將士們有著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沈陽發動事變,開始對東北進行全面侵略,在民族危難時刻,東北的愛國志士團結一致,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較量,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不畏生死,譜寫出一曲曲悲壯的贊歌。在抗戰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楊靖宇將軍犧牲時年僅35歲,敵人剖開他的遺體,發現除棉花和樹皮外沒有一粒糧食,令敵人折服;東北抗聯8名女軍官,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最小的年僅13歲,將士們用英魂在詮釋著他們的愛國之心。當前龍江發展最為需要的精神源泉就是愛國主義。只有全面喚起龍江人民的愛國熱情,才能團結一心來看問題、想辦法、探出路。
艱苦奮斗是龍江振興的力量之魂。東北抗聯精神包含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東北抗戰是中國革命“三大艱苦”之一,在東北惡劣的環境下、在生活艱苦的條件下、在戰爭殘酷的現實下,將士們沒有退縮,浴血奮戰,誓死保衛著這片黑土地,用行動詮釋著民族氣節。當前龍江在發展中面臨著多方面問題,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機遇,在這至關重要的時期,我們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要敢于積極、樂觀地面對困難,要勇于探索、開拓創新地戰勝困難,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解決困難。加快推進龍江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步伐。
無私奉獻是龍江振興的力量之根。東北抗聯精神包含著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東北抗聯軍隊一段時期與黨中央失去了聯系,一直處于一種孤軍奮戰的狀態。東北的冬天寒冷無比,由于當時物資匱乏,將士們只能用樹皮和草根充饑,渴了隨手抓雪來解渴,有些戰士餓死、病死、凍死,但是就在這樣艱苦的時期里,將士們沒有一絲抱怨,英勇殺敵,無私奉獻,憑借頑強毅力,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將士們用生命在宣示著國家的主權。龍江振興發展同樣是為了守護這片黑土地,為了家園的繁榮、興旺,尤其是龍江在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階段,需要增加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龍江人民更要秉承東北抗聯精神,以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以忘我的奉獻精神、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龍江發展貢獻力量。
三、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加強團結協作意識、促進龍江經濟發展
團結協作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顯著特點。東北抗聯精神包含休戚與共、團結御侮的國際主義精神。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朝鮮、蘇聯并肩作戰,共同抵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譜寫了悲壯動人、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谷諔馉幈l后,許多朝鮮革命者和朝鮮人民流亡到了東北,雖然他們政治立場與我們不同,但是目標卻與我們一致,都是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他們有的加入到東北抗日聯軍的部隊中直接對日作戰,有的組建了朝鮮革命軍和游擊隊,來配合抗日斗爭,他們的熱血灑在了東北的大地上。蘇聯對我們抗日勝利同樣給予極大的幫助和支持,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百萬蘇聯紅軍來到東北,與東北抗日聯軍一起打擊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朝鮮、蘇聯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維護民族的尊嚴,團結合作、生死相依,用鮮血凝聚成了牢不可破的戰斗友誼。
團結協作是推進龍江發展的重要保障。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但當前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嚴峻考驗,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難較大。如何在“十三五”時期讓東北地區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提升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闖出一條適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新道路,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褒埥z路帶”的建設新理念,不僅打開了龍江對外開放的新道路,同時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搭建了新平臺。省委省政府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實踐證明,“龍江絲路帶”發展思路是正確的,是符合中央要求、切合龍江實際的,在發展中我們要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打開“團結合作,促進發展,互惠共贏”的良好局面。
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可以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探索龍江發展新道路
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創業精氣神。抗聯名將趙尚志,在被錯誤開除黨籍后,仍然忍辱負重率小分隊堅持抗日斗爭,守護著東北家園,他對周圍的同志說:“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弊詈蟊蝗毡咎貏照T捕,壯烈犧牲??谷彰褡迮⑿圳w一曼,為掩護部隊而不幸被俘,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仍然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這是因為,在東北抗聯將士們的心中都有一份責任,就是哪怕流盡最后一滴血也要誓死保衛這片黑土地。黑龍江省如今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我們需要提升龍江人民的精氣神;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精氣神;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需要精氣神。因此,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強化擔當意識,營造敢于擔當、迎難而上、能夠承重的氛圍,是提升我們工作、創業精氣神的武器,是我們闖新路的重要精神源泉。
加強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東北抗聯中的黨員干部沒有特殊待遇,他們與戰士同吃同住、身先士卒、無私無畏,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戰士們的擁戴,才打造成一個作風過硬、軍心穩定的隊伍。正是這樣的抗聯隊伍才能在與中央失聯的時候、內部供給不足的時候、敵我力量懸殊的時候,仍然迎難而上、視死如歸,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今天的龍江正處在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關口,正是需要一支敢啃硬骨頭、敢打硬仗的干部隊伍,需要黨員領導干部直面困難、接受挑戰的時候??孤摃r期的黨員干部作風正是現今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通過學習可以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明白權力是把雙刃劍,要心懷敬畏才能襟懷坦白、清正廉潔,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把握龍江創新發展的正確航向。
扎根人民群眾,凝聚民心民力。毛澤東曾強調過“群眾”的偉大意義:“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抗戰時期,人民群眾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重要兵源力量,東北抗聯從實際出發,始終貫徹中央精神,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維護群眾、為群眾的利益而戰,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強大的群眾后盾,抗聯才能排除萬難迎來勝利的曙光。因此,扎根人民群眾是東北抗聯精神的精髓。龍江在振興發展中必須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想群眾之所想來促進發展、改善民生,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同時,還要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龍江創新發展中來,打開智慧之門,為龍江振興發展獻計獻策。只有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龍江的振興發展才能開創新的理念、闖出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