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慶國
摘 要:從其他城市發展經驗來看,共享單車在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亂停亂放、擾亂正常交通秩序等情況為促進我市共享單車規范健康發展,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建議制定切實可行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與措施,對于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要及早建立共享單車用戶誠信系統,對用戶的違法情況,采取降低用戶信用度、納入黑名單等措施,敦促用戶依法規范使用共享單車。為便于管理,共享單車應實行注冊制,先辦理車牌手續再上路。同時,要提高共享單車企業管理水平和文明使用共享單車的宣傳力度。
關鍵詞:共享單車;城市管理;誠信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10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人口劇增,交通擁堵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發展公共交通被認為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方式。自行車交通具有機動靈活、低碳環保等特點,是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有利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便人們出行。共享單車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構建平臺,主要服務于市民片區中短距離出行和公共交通接續換乘自行車系統。
共享單車接入城市公共交通網,為打通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自行車在城市交通中的承擔率,使人們很方便就能完成城市短途出行,是屬于公共交通的創新模式。共享單車有效解決了“走路累、公交擠、開車堵、打車貴”的苦惱。
目前,全國已經有多個城市引入了共享單車,截至2016年底,行業龍頭ofo單車市場投放量達80萬臺,市場占有率為51.2%,緊隨其后的摩拜單車市場投放量有50萬臺,市場占有率40.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 886萬,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 000萬用戶規模。哈爾濱也即將全面引入共享單車,預計整個項目在哈爾濱投放單車數量將達到5萬輛。共享單車的引入對于緩解哈爾濱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管理上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對我市有效管理共享單車極為重要。
一、共享單車對于改善城市環境、緩解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1.共享單車能有效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共享單車是綠色出行的產物,在短途出行中能夠大大地減少私家車使用率,從而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凈化城市環境。
2.共享單車能有效節約城市道路公共資源。近幾年我市私人小汽車發展迅速,停車難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一個頭痛的問題。今年我市在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方面更是屢施重拳,在全市重點街道設置“黃道牙子”,嚴禁違停。同時,新建打通多條城市道路,大力開發城市道路資源。但隨著哈爾濱市機動車持有量急劇增長,有限的道路資源和不斷增長的車輛通行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城市新增車位不過是揚湯止沸,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共享單車綠色出行才是根本之道。
3.共享單車將激活公共交通“末梢神經”。共享單車的核心理念是瞄準打通城市“最后一公里”。共享單車的出現將城市服務的神經末梢延伸得更廣、更深、更遠,將不被地鐵、公交、出租車甚至網約車所覆蓋的邊邊角角聯通了起來,讓出行者多了一種選擇。
二、共享單車在其他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共享單車在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違規搶道、用車秩序混亂、行業內野蠻生長等現象,單車被任意損壞、停放的情況更是屢見報端,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并及早做出反應。
1.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共享單車,其特點是手機掃描、無樁還車。對用戶要求除了一定的押金和實名認證外,最重要的就是“有序使用和停放”。但從已引入共享單車的城市來看,不少用戶為方便,直接將單車停放在公交車站和地鐵口,給乘坐公交地鐵出行的市民造成不便;有的停放在狹窄的人行道區域,不僅給行人造成不便,還嚴重影響城市的市容市貌。更有甚者將單車直接停在街道兩側或機動車位。這些現象不僅造成了交通秩序混亂,還嚴重損害了市容市貌。
2.共享單車配套設施不足。一是路權分配上,在本就非常擁堵的道路上根本就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同時,由于機動車、非機動車道之間未設置物理隔離設施,機動車隨意進出和停靠非機動車道,擠壓了非機動車道的空間,侵犯了自行車的路權,這種對騎行者的空間擠壓使得合理路權難以實現。二是停車位不足。由于共享單車的主流模式是無樁公共自行車,雖然共享單車APP提倡讓用戶停放在規定區域內,但缺少強制性約束使得這樣的規定完全靠用戶素質來遵守。即使所有用戶都將車輛停放在規定地點,持續膨脹的共享單車也終有一日會超出這些停車點的承受能力,擠占原本屬于行人的通道。
3.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引發的交通事故難以處理。一些市民在使用共享單車時,不遵守交通規則,在騎行中不遵守交通秩序,隨意變道,隨意侵入機動車道、闖紅燈、逆行等現象屢見不鮮,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有的還會引發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的問題,并由此帶來諸多糾紛。
三、共享單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市民交通安全意識不強。一些市民文明用車意識較薄弱,認為共享單車不是機動車,使用方便是第一要素,在使用上、停放上存在錯誤認知。還有一些市民法治觀念淡漠,不配合交通管理者的工作,不聽勸阻,我行我素,對正常執法造成一定的阻礙。
2.單車停放管理設施不完善。很多單車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往往忽略了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投入,部分共享單車投放位置沒有明顯的標志或投放位置不合理,導致很多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很難或找不到合理的單車停放區域,從而造成單車亂停亂放嚴重。
3.單車管理機制不健全。共享單車是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鮮事物,對于單車的管理還處于探索階段,有點類似“網約車”。這就導致了目前交通管理系統對其還沒有明確的管理監督規定和手段,相關管理機制也比較欠缺。
4.管理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交管、城管等部門對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的重視和了解程度不夠,在面對困難和問題,工作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管理方式簡單粗糙,與廣大市民溝通的方式不暢,導致共享單車管理工作尚未納入科學、合理、規范渠道。
四、其他城市在共享單車管理上的啟示
針對共享單車發展現狀,為克服存在的問題,促進共享單車規范發展,提高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切實建立起共享單車科學管理和運營秩序。
1.政府應積極參與,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近一個時期,全國多個城市圍繞共享單車密集出臺相關文件,包括《上海市共享自行車規范》《成都市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等。我市也應及早制定出相關的管理辦法,規劃好停車位及標識,制定切實可行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與措施,對共享單車的使用事項、停放區域、停放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對于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如黨政機關附近區域)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對于秋林、哈一百等商圈等重要城市商業區域、交通樞紐、人口密集區、旅游景區等應當施劃配套的自行車停放點位,規范自行車停放。要協調交通、城管、規劃等部門,做好規范停放區域的設置工作,做到既要方便用戶停取車輛,不影響交通秩序。積極協調轄區各物業公司,按照各物業實際需求,在明顯位置自行設置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并由物業公司協助規范管理車輛的擺放。共享單車公司禁止向未滿12歲兒童提供服務。
2.建立共享單車用戶誠信系統平臺。目前寧波共享單車半小時正常用車價1元,信用不佳者用車價為100元,并不是企業想從中謀利,而是想以此形成威懾力,來規范用戶行為。為避免共享單車引發的諸多不文明行為,深圳市交警局正嘗試與共享單車企業建立信用信息通報機制,設立“深圳交警自行車用戶誠信平臺”,將自行車用戶的文明信息納入到平臺管理中。因此,針對共享單車的用戶,我市應及早建立共享單車用戶誠信系統錄入平臺。鑒于共享單車采用實名認證特點,交警部門應及時將做出的警告和處罰錄入到平臺當中,由共享單車公司針對用戶的違法情況和違法數,采取降低用戶信用度、納入黑名單等措施,敦促用戶依法規范使用共享單車。
3.共享單車實施注冊制。為便于管理,共享單車應先辦理車牌手續,再上路。以南京為例,在2016年南京車管所為首批3 000輛單車辦理了上車牌的業務,南京的小藍、寶駕、摩拜等共享單車企業也紛紛響應單車上牌的號召,總計14萬余輛共享單車擁有了車牌。這使得“非法上路”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消除了城市交通的安全隱患,保證了人們的出行安全。
4.建立健全引發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賠償制度。對于共享單車引發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而產生的糾紛,應由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相關制度;或者由政府、保險公司、共享單車的開發商三家出臺有關解決糾紛的文件,分清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理清其責任,然后根據出臺的制度、文件,解決享車引發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賠償問題。
5.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在運營企業方面,運營者要遵守城市公共交通的有關規定,遵循市場規則,承擔管理責任,特別是做好線下服務,恪守誠信,提升服務水平。“永安行”單車公司在獲得螞蟻金服投資后,通過綁定芝麻信用,率先推出免押金租車。這種引入征信機制的辦法,不僅解決了用戶對于共享單車押金的質疑,降低了共享單車的使用門檻,也使得共享單車的破壞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值得在行業內大力推廣。南京嘗試在每一個生活區、工作區以及地鐵和公交站點附近都設置了基于GPS數據的虛擬停車點,市民如果沒有把車停放在指定區域就會自動報警,并扣除用戶相應的罰金。這一技術舉措極好地減少了用戶的亂停亂放,也避免了與城市管理者的摩擦。其次是企業要善于利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通過前期的用戶行為,合理安排單車投放密度,規劃停車區域,提高用戶使用率。最后是要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方式,比如將按時計費拓廣為更優惠的按月收費,一方面用戶得到優惠,提高了用戶黏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經營。同時還可以考慮在解鎖APP上內置廣告,根據大數據分析,實現廣告的精準推送。
6.加大文明使用共享單車的宣傳力度。共享單車出現的諸多問題與用戶素質密切相關,因此政府、運營企業要通過溝通、宣傳等方式引導、規范用戶行為,增強其文明出行意識、綠色交通意識,養成正確的用車習慣,從而避免單車亂停亂放、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
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需要全社會形成共享共護的氛圍,既是挑戰,也是契機。政府作為城市管理者,應加強管理及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當好“服務員”。運營企業要提高共享單車行業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用戶應提升公民意識,愛惜公共資源,依法、文明、有序使用共享單車。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共享單車一定能規范健康有序發展,為營造高效優質交通環境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