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宇龍


【摘要】現代交通運輸業企業的稅務管理系統化和信息化更容易實現,可以依托快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改進。“營改增”稅制改革逐步在交通運輸業推行之后,企業需要加快信息化與稅務管理系統的改革,才能適應新的稅制改革需求,建立企業自己的稅務監管系統,避免企業因失誤造成更大的稅制損失,強化企業的稅務管理系統的穩定性,這也是企業進行科學的納稅籌劃的基礎。
【關鍵詞】營改增 交通運輸業 納稅籌劃
一、引言
不論在任何國家交通運輸業都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社會上基礎的設施,作為聯系各個國家重要的牽連者,交通運輸業歷年來是各個國家都很重視的一個大行業,近年來,交通運輸業在不斷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然而盡管交通運輸業發展得很快,但是仍舊難以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根據試點營改增的運營狀況,分析其對企業財務的經營及稅務的狀況相關的影響并提出關于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相關的建議,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營改增前后交通運輸業的稅負變化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過程
本文按照證監會分類交通運輸業為五類:水上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公路運輸服務、管道運輸服務、鐵路運輸服務(本文未對鐵路運輸業進行統計),為實現全面分析,本文選取2009年到2015年期間證監會公布數據進行分析。
(二)樣本公司的數據處理結果
公式:流轉稅稅負率=(應納增值稅額+應納營業稅額)/本期尖稅營業收入)×100%
下表顯示的是交通運輸業七個樣本企業在營改增后稅負的變化情況。(含2009年至2015年數據),從下表的對比數據可以看出,營改增使得交通運輸業七個樣本上市公司的稅負都出現增加,但據分析,其后會因為企業固定資產及成本費用進項稅額的抵扣再次出現下降趨勢。
(三)樣本公司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下表中所展示的是樣本上市公司流轉稅稅負的變化總體情況。從其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營改增之后,流轉稅平均增長,從原來的1.69%增加到1.96%。
三、交通運輸企業“營改增”后稅收籌劃的對策及建議
(一)合理籌劃納稅人身份
“營改增”稅制改革在我國已經進行幾年,經過了幾年的不懈努力,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從上海的試點到現在在全國的推廣。“營改增”最早試點于上海,現在已經在更多的省市進行了系列改革,“營改增”稅收政策在交通運輸業企業試行之后,交通運輸業企業的納稅壓力大大地提高了,于是重新對企業的納稅人身份進行合理的籌劃十分有必要。
(二)轉變納稅籌劃的思路
“營改增”稅制改革將會倒逼交通運輸企業更加重視納稅籌劃思路的確定與轉型,如何在相對稅負壓力增加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稅收成本,是交通運輸企業納稅籌劃轉變思路的核心。交通運輸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企業會計核算能力:
第一,創新納稅籌劃組織結構。一方面,上市公司內部需要建立起獨立的納稅籌劃部門,專門負責公司的納稅籌劃工作,其工作存在一定的獨立性,不受其他部門過多的干預與影響。
第二,創新稅務籌劃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解決企業內部矛盾實現持續發展。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其內部組織結構也日益復雜,信息不對稱現象逐漸加劇。
(三)提高集約化經營與財務精細化管理水平
交通運輸業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盡快進行完善調整,以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時期:
第一,要加強稅務票據等管理工作,在與相關單位合作的時候,注意保存稅務票據,并且爭取獲得燃料、維修、輪胎等可抵扣增值稅票據等。
第二,要全面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財務精細化管理包含多個方面:第一,由于稅率的不同,所以應稅項目與非應稅項目的原則要進行詳細區別,不能一概而論,忽略這一點的重要性。第二,財務部門要加強與采購、經營等業務部門聯系與溝通,及時發現并督促有關部門自覺加強稅負控制,幫助業務部門人員了解“營改增”背景及對企業影響,使其在對外談判時爭取更多權益。第三,要進行納稅籌劃的標準化分析、標準化應用、標準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促進企業在納稅籌劃方面實現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發展目標。
第三,要重視稅收方面人才的招聘與培訓工作。交通運輸企業納稅籌劃工作的完善與突破需要企業人力資源的支撐,在目前的情況下,交通運輸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的交通運輸業企業必須重視起納稅籌劃方面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說,人才基礎是企業納稅籌劃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