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娣
【摘要】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語文教學住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并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
【關鍵詞】信息技術 優化 語文教學
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這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再次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獲得真實的體驗。語文追求的是一種真實的教學境界,因為至真,所以至美。而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并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教育學的空間。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探索。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知識內容才會樂于接受,正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時盡管老師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的設計導語,但往往效果不佳,還是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更別說發揮學生們的主動性了。而現代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則能迅速撥動孩子們的心弦,想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的參與學習活動。并且交互性也正是計算機最顯著的特點,是其他任何媒體所沒有的。他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在學習中的疑難之外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感知語言,培養語感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強調抽象思維而忽略了形象思維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語文課上的“老師講學生聽”。如何才能使學生們愛上語文課,能對祖國的語言產生興趣呢?如何才能使學生意會到語言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終提高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呢?在教學中語感就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語感的訓練不能憑老師的三言兩語,而是要以形象思維理論為依據,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形象思維是一種以表象為材料進行的思維。它具有形象性、整體性、直覺性和富有情緒色彩等特點。而我們的閱讀教學正是要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料進行的思維實踐。使概括的東西變成具體形象的東西,把作者的語言轉化成活脫脫的生活、人物,在頭腦中活動起來,甚至在此基礎上想象出超出語言本身的事物,才能有可能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才能對詞句有具體生語言的形象感,使學生最終真正理解文學形象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境界。可見語感的訓練關鍵在于將文字轉化為生動可感的形象。對語言文學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過對形象的感知,引發學生產生聯想和想象,理解內容的深層意蘊,從而的點點情絲,是讀者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產生共鳴,現代教育技術的恰當運用,正好解決這一問題。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美感,滲透美育
審美感知是人對于能夠引起愉悅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于艷麗的色彩、和諧的聲音有一種天然喜愛的傾向。根據這一點,把語文課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過錄像、投影、計算機展現出來,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審美對象、產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學生擁有鑒賞美的大腦和創造美的雙手。因為通過審美感知,可以引起學生心態的系列變化。或愛、或憎、或歡樂、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的印記,在觸動學生理智、改善認知行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優秀的展現自然美的課文,還有許多豐富生動的語句,詩情畫意是一大特色。借助錄像、投影錄音等多種教學媒體,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的體會到林海一碧千里的壯觀,五彩池奇異繽紛的美妙,再加上優美的音樂,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可見加強多媒體教學,運用畫面、音樂等媒介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這也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電腦網絡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那鮮活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確實使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更難忘的印象,有時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啟發想象,培養創造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想象的對想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已存的,但個人尚未感知過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尚未有過,還有待創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創新”的特征和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結合教材內容,憑借想象因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
在網絡的世界里,我們要立足語文課堂,追求本真的教學境界,在整合中求融合,在整合中講實效,在新生求發展,在發展中創輝煌,多媒體環境的語文課才能展現出真實的原貌,帶給學生應有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