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程
【摘要】”雙培計劃”是由北京市屬高校與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養優秀學生的一項重要舉措,主要任務在于將市屬高校學生送至中央高校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在專業、資源、學校交叉的背景下進行學業培養。本文基于現有研究理論對“雙培計劃”的學生成績和培養效果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從多個角度闡述“雙培生”的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雙培計劃 學業輔導 學生培養
一、雙培生學業輔導研究背景
北京市于2015年3月出臺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的通知》,在該計劃出臺后,總框架下的三個重要子計劃“雙培計劃”、“外培計劃”與“實培計劃”也先后出臺。“雙培計劃”主要任務在于將市屬高校學生送至中央高校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在專業、資源、學校交叉的背景下進行學業培養。通過改善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培養方式,讓學生感受不同高校的教育氛圍,在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豐富其大學生活,拓展其學識視野。
在雙培生學業輔導機制的研究上,當前國內研究要從政策制定和雙培生自身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部分學者強調應加強雙培學生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建設,提倡政府及學校應針對“雙培計劃”的學生所屬專業提供優質的、合適的軟硬件配置。部分高校還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開展適應性教育、設立幫扶培養政策與適宜的獎懲措施等,這些措施在“雙培生”的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雙培計劃”是一種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是高校學生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因此針對“雙培生”學業輔導機制的探究是相當有必要的。
二、雙培生學業發展現狀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對雙培生學習生活狀態進行調研,調查問卷樣本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15級電子商務旅游信息化(雙培計劃)專業31名雙培生,問卷從雙培生大學生活適應情況、學習習慣養成、學習狀態及心理狀態4個方面進行探究。調查問卷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1.多數雙培生能適應大學生活,但對培養學校歸屬感有待提高
通過調查,大部分雙培生能夠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多數雙培生能夠適應大學的授課方式,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積極參加學校活動,但仍有32%的學生不關心校園活動。雙培生在進入培養學校學習時,對融入培養學校的學習氛圍,以及與統招生的相處存在憂慮,所以積極參加學校活動就對雙培生更好融入校園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雙培生不積極參加學校活動這一情況間接導致雙培生對培養學校缺乏歸屬感。調查顯示19%的雙培生對培養學校沒有強烈的歸屬感,歸屬感的缺乏會成為其適應培養學校生活的障礙。
2.雙培生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狀態調整并不理想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與積極的學習狀態對學生取得優秀成績具有直接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雙培生不能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后及時復習。更加嚴重的是42%的雙培生出現不同程度的逃課現象,大學階段的學習與高中階段大有不同,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知識框架與概念,只有在了解知識框架后,學生才能在課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所學領域中不斷汲取相關知識,所以高逃課率是導致雙培生中學習困難人數較多的重要因素。
3.雙培生中學習困難人數較多,但學生仍對學業持積極態度
經調查51%的雙培生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情況。75%的雙培學困生有信心在規定學制內完成培養方案中的所有課程,這說明大部分雙培學生對自己的學業情況比較樂觀,學習態度較積極。25%的雙培學困生對自己能否順利完成學業缺乏信心,這需要后續輔導員的輔導,學校與學院采取有效幫扶措施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信心,幫助其圓滿完成學業。
三、雙培生學業輔導方案的構建
1.建立培養學校、培養學院、生源學校、家長四位一體的保障機制。對于培養學校而言,要培養高水平的優質綜合性人才,搭好優質的教育平臺是基礎。培養學校需立足于自身定位,打造開放互融、資源共享的教育、教學多資源平臺,提供給學生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學生和培養學校的有效聯系。在下設學院管理過程中,雙培生的管理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需求與自主發展能力,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與培養。由于雙培學生相較于統招生學習基礎上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學院應針對雙培學生已有學習經歷和未來發展規劃制定匹配度更高的培養方案。對于生源學校,應加強與培養學校的通力合作,履行雙培生監督管理義務,配合培養學校完成雙培生的學業。生源學校與培養學校應積極建設虛擬教研室,為雙方學校教師提供溝通平臺。最后,家校聯合對雙培生的人格發展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家長在學生大學期間應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注,通過與孩子的深入溝通。及時調整孩子心理狀態。
2.建立雙培生學習困難預警機制。通過對雙培生的成績分析制定學業預警機制。通過分析雙培生學習成績,學習成績位于班級后20%的同學應將其作為預警對象進行重點幫扶。其次,通過分析雙培學困生具體課程等相關學習數據,及時調整和完善雙培生的學業輔導方案,使其更具有針對性。此外,對于學習困難的雙培學生,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是發現困難、解決困難的重要途徑。應以學院或班級為單位定期開展學生座談,邀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座談會上分享自己切實有用的學習經驗,一對一或多對一解決雙培生的困惑與問題。
3.完善雙培生相關學業制度。生源學校和培養學校雙方應通力合作,完善雙培生學業制度,以培養出符合社會和時代需求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對于培養學校,應建立有較強針對性的雙培生學籍管理制度,以雙培學生個體為本,制定科學的學籍管理條例,以有效地激勵雙培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