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思
【摘要】自1987年我國開始全面實行“專升本”制度開始,專升本教育從成人高校試點逐步擴展到普通高等院校以及獨立學院,截止目前普通??圃谛W生通過“專升本”選拔考試進入本科院校中的數量正急速增長。因此,專升本學生的日常管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為例,在矩陣式管理理念中專升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特色,伴隨新形勢發展同樣存在很多問題。在本文中,基于學生發展特點的分析,結合矩陣式管理特點探究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矩陣式 專升本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一直堅持以“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綜合能力提升為主線,知識學習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切實貫徹全方位育人理念,合理貫穿于本、專科教育,通過行政班和教學班交叉管理、專業互補、知識共享等體系化教育教學模式,實現同輩學習、互幫互助,認真踐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此,涌現出大批優秀??圃谛4髮W生,通過選拔進入本科教學階段也能很好的適應該管理模式。經過幾屆專升本學生的特色管理,提出如下工作思考:
一、矩陣式管理模式中專升本學生特點
優秀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對矩陣式管理和學校貫徹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已經較為熟悉,但在教育培養思路和校區建設等方面依然出現較多的不適應和迷茫。隨著新時代發展和新形勢的教育趨勢,“專升本”學生身上存在的特殊性不斷涌現,主要包括:
1、心態較為成熟,進取心強
三年的??粕钭寣W生已經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學習習慣、思想狀況和個性化的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群體的每位同學能通過層層選拔進入本科學習,在??齐A段多為成績優異,思想積極上進。據統計,每屆專升本學生中絕大部分曾擔任學校、年級、班級主要學生干部,曾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證書表彰的同學占三分之一,中共正式黨員占本科學生比例三分之二,黨員積極分子所占比例三分之二,各級資質證書考取比例占三分之一。因此,同學直接的競爭意識突出,與本科學生比差異化較明顯。
2、自主意識較強,職業規劃固化
專升本學生經歷過三年的完整大學生活,體會過較多的求職艱辛,因此他們同本科生的求職傾向更為明顯,他們知道自己選擇什么課程對于他們有用,什么培訓對他們有幫助,并且在選擇的課程中花大量時間,往往會忽略一些看似不那么實用但對整個本科教學有幫助的課程。在整個3+2學制下,他們對于這兩年的體系構建并不是科學的學習,更多的自主選擇自己認為對未來有用的規劃。幾乎所有同學會在這兩年時間里放棄二課,一心參與各類考證、考研等培訓學習,職業規劃相對固定,區別于同年級其他本科同學。
3、封閉意識強烈,消極心理嚴重
學生在??迫甑膶W習中,入學條件相對本科較低,入校后的人才培養目標較低,在此階段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積極活躍參與學校各類型活動,獲得了較多的鍛煉、表彰和鼓勵。但進入本科階段后,培養方式一樣但培養目標發生的較高層次的轉變,由于學業壓力、教育方式方法不同以及自身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差異導致學生在初入本科階段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從而一種特殊的“專升本”身份油然而生,不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級組織和學校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相對同年級其他本科生的交往和交叉式學習過程中,又突顯出一種零交流的相對封閉的心態,這也可以叫做把自己當客人的感覺,除上課外,其余時間總是獨自形成學習、考證小組。
二、對專升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專升本學生作為高校大學生中大三年級的一支重要組成隊伍,其是否能經受起各種挑戰和考驗,是否能夠有能力接受新形勢下就業的嚴峻考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和努力。
1.矩陣式管理理念的反效果,集體歸屬感不強
經過完整??齐A段學習,對學校的矩陣式管理、教學班和行政班交叉模式已完全熟悉,三年的學習中班級學生大部分曾多次獲得各類獎勵,而進入本科學習后,班級里優中選優,自然部分同學曾經的榮譽光環會消失,出現爭議或不滿,此時應用于教學班和行政班交叉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突顯出來,引導學生適應性、加強集體歸屬感是我們除課程學習外另外兩大重要工作內容。
2.正確引導,合理進行生涯規劃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通過交流、案例分享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時間分配,合理做出自己在新環境下的生涯規劃,不要因曾經的失敗經歷產生畏懼,從而引起自我否定和盲目追求考證、考研等,忽略了本科階段應有的第二課堂參與和成長。結合矩陣式管理理念,教學班和多專業形成的行政班級交叉互助學習模式,讓大多數學生的自卑、自負或浮躁心理,通過合理的引導、良好的融入,讓學生積極正確地面對,多角度學習溝通,讓學生重新定位,確定合理的生涯規劃,而非盲目的、單一的追求固有思維的規劃路線。
針對目前專升本學生的主要特點,重點做好上述兩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真落實學生心理引導、正確面對學業壓力和環境的不適應性,對集體凝聚力和環境變化的歸屬感、同年級的學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自我實現、如何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以及如何確定合理的擇業觀等諸多問題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