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綏中東戴河旅游度假區于1993年進行系統開發建設的旅游項目。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發展機遇。綏中東戴河河岸線較長,周邊景觀多樣,并有多處品質優越的河水浴場,結合當地悠久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傳說,已成為了整體旅游資源優越的旅游勝地。合理分析綏中東戴河旅游開發的現狀,進而得出具有現實研究價值的發展對策。對于提升綏中東戴河旅游行業,滿足旅游消費群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關鍵詞:綏中東戴河;旅游開發;旅游價值
Abstract:Was in the Middle East Dai He resort belongs to 1993 for syste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rojects.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have made som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Was in the Middle East Dai He bank line is longer,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how superior quality of the water bath, combined with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 landscape and local legend, has become the superior tourism resourc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as a whole. Reasonable analysis was in the Middle East Dai 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al research value are obtained. For ascension was Dai 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Middle East, meet the increasing travel demand, tourism consumers have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the Dai River in the Middle East;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value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發展不斷地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F今人們對旅游休閑特別的感興趣,國內各地的旅游業在近幾年也在飛速的發展,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為我國很多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大力扶持和發展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綏中東戴河旅游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也發揮著同樣的重要作用,如何大力發展和培育好綏中東戴河旅游業,是我們值得去深究的一個課題。本文就是我對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對如何更好地發展和培育好綏中東戴河旅游業提出一些建議。
一、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一)旅游業已成為綏中東戴河的支柱產業
據綏中東戴河旅游局統計,2014年綏中東戴河旅游總收入達到2125萬元;綏中東戴河人數去年首次突破1萬人次。2015年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總收入達2454.07萬元; 2016年綏中東戴河旅游業遭受到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等連番沖擊,綏中東戴河旅游經濟總體上仍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綏中東戴河旅游總收入2641.3萬元,比2015年增長7.6%。綏中東戴河旅游業成為綏中東戴河新區的支柱產業。
(二)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的SWOT分析
1.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發展的優勢
綏中東戴河人民政府建設旅游強市和“中國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由旅游大市轉變為旅游強市旅游強市,構建以休閑度假為主體內涵的新型國民旅游模式。市政府隨后又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 和 《關于加快綏中東戴河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建設旅游強市的決定》,正式提出要“建設全國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推行國民旅游計劃,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文化體育、節慶和商務會展旅游”,指出要將綏中東戴河建設成為“全國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全面推動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2.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發展的劣勢
一是綏中東戴河旅游業對于世界上各大旅游地來說,知名度較小,沒有一個獨特的品牌設立,也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二是綏中東戴河旅游業沒有樹立鮮明的形象,讓人們能夠眼前一亮的感覺,人們對旅游地區沒有太多的期望。
3.綏中東戴河旅游業面臨的機遇
一是綏中東戴河地區的政府非常重視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認為發展該地旅游業可以拉動該地的內需,所有該地的政府對旅游業發展有很大的扶持。二是綏中東戴河旅游業的發展會引發產業的重整和優勝劣汰,也將會使得一些知名的企業和知名的品牌成為該行業的新標桿,使得產業大力發展,整體升級,這就是綏中戴河旅游業將要面臨的機遇。
4.綏中東戴河旅游業面對的挑戰
綏中東戴河旅游業屬于比較傳統的旅游業,沒有一定的特色?,F今要想大力發展旅游業就必須重新整改,在設施上應該偏向國際化,在經營產品上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這就是綏中戴河旅游業將要面對的挑戰。
二、綏中東戴河旅游業規劃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資源整合度低
綏中東戴河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沒有科學、規范的總體規劃為指導,缺乏長期系統的考慮。這就造成了綏中東戴河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碎片化、盲目開發、重復建設和開發水平低的問題,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破壞。景區開發水平低導致景觀枯燥,難以吸引客源,豐富的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造成閑置資源。在深度整合力度上,存在開發程度淺,深度不夠的問題。
(二)開發項目滯后,計劃混亂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旅游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旅游項目投資的積極性顯著增加,建設了許多新的旅游項目,占用大量土地,已成為旅游地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用地指標有限,許多旅游規劃項目由于缺乏土地許可而無法啟動,“有項目、有資金、土地緊缺、難以實施”的現象更加突出,嚴重制約了旅游開發建設項目的開展。即使旅游項目通過獲得層層審批,但發展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如道路、衛生、旅游中心等基礎設施也因為缺乏土地建設而延誤,影響旅游業的整體效率。
目前,我國多地景區圍繞時代發展特點,嚴謹構建特色旅游開發項目。如長白山旅游風景區,開始系統打造冰雪旅游及自然風光旅游于一體的復合旅游項目。云南市麗江旅游景區打造人文云南、風景麗江的特色復合旅游項目。相對比,綏中東戴河只是成了遼南地區重點的旅游度假地。如何打造特色的旅游開發項目,需要商榷。綏中東戴河旅游開發并沒有完備的開發計劃。
三、綏中東戴河旅游規劃與發展過程對策
(一)結合旅游基礎優勢,提升深度整合效果
綏中東戴河在旅游資源基礎設施建立上具有較強的優勢。立足現有的旅游基礎優勢。對景區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等進行合理的調研,打造以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優勢為主體,旅游基礎設施為支撐,政府等多方力量作為保障的復合開發整合體系。政府需要在景區合理規劃基礎上,維護現有景區衛生環境建設,旅游路網規劃合理。例如,如海邊自行車撞人事故頻繁,建立海濱禁行自行車。公用海灘和私用海灘管理混亂,收費不合理,需劃分海灘責任歸屬,明確例行責任人等等,用符合開發整合體系進行主導,提升深度整合效果。保證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旅游資源開發中普遍存在的重開發、輕環境管理教育的問題,必須加大環境管理教育的力度??梢岳寐糜尉包c區的展覽館(廳)、影像錄音及宣傳資料以及導游講解對游客進行直接的環保宣傳教育。另外當地的特色產品在包裝上要兼備商業化和環保,這樣不僅讓游客體驗到特色,同時保證了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開發項目合理延伸,完善開發細則
明確重點開發項目,剔除資源浪費較大的不合理項目,對于特色旅游概念進行深刻把握。從細節入手,完善和豐富開發細則。例如,在景區海灘開發上,可以打造風景海灘、特色標致建筑海灘、陽光風情海灘等。細節上的豐富和具體,對于開發項目的遞進和合理延伸具有積極的現實價值,打造旅游產業鏈。旅游產業商機無限,按照季節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做到每季有主題,延長來懷旅游時間。不同特色的旅游景點,要進行分季節周期性的進行開放,特別是一些原生態景區,要適當地控制游客數量。
結語
總之,綏中東戴河作為遼寧省乃至全國著名景區,發展中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出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旅游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建國,龐贊.城市河流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模型建構及實證分析[J].經濟地理,2017,37(02):209-215.
[2]林積泉,鄒偉,姜佳,王晶博.河島旅游開發生態影響及保護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7,42(02):168-173.
[3]王德剛,何佳梅,賈衍菊主編.旅游區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285-297.
[4]李瑞,王義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5:206-221.
[5]宮宏祥,郭建蘭,新編中國旅游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73-81.
[6]蘇韶芬.關于旅游業如何開掘民俗文化資源的若干思考[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5(02)
[7]李漢林.論旅游一體化開發的實質——以湘西旅游業為例[J].思想戰線,2016(03)
[8]馬彥琳.環境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貴州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學刊,2015,20(1):63-67.
作者簡介:
王子豪(1995.8- ),男 ,遼寧葫蘆島,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劉志友(1969.1- ),指導老師,男,山東曹縣,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業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