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敏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向縱深推進,但由于發展條件和能力的差異,也存在著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當前,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是補齊農村這塊短板。廣大農村居民能否同步實現小康,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強調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20個字的要求,但有幾個方面已經根據新情況進行了調整,更好地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原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是要求我們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的歷史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意義。從歷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點上總結過去,謀劃未來,深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出了鄉村發展的新要求新藍圖。從理論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市場經濟體制,系統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重要抓手。從實踐角度看,它是呼應老百姓新期待,以人民為中心,把農業產業搞好,把農村保護建設好,把農民發展進步服務好,提高人的社會流動性,扎實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發展進步遇到的現實問題的重要內容,可以說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
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途徑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途徑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各部門要有大手筆、抓細節、立高端和轉方式,解決目前“三農”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和一些地區歷史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要做好人力的文章。大力促進鄉村地區、涉農部門和涉農產業人的全面發展,配好用好干部,加快彌補人才、知識和技能短板。進一步扶持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積極引導和支持城鎮市民下鄉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提高鄉村人口的社會流動能力和社會流動性。加強農村教科文衛事業發展,大力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第二、要做好地權的文章。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公路、水利、電力、電信、燃氣和社區建設水平。借鑒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及國際經驗,探索建立農地收儲和整治機構,提供“土地銀行”中介服務。大規模推進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質量等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穩定長期投資預期,激發農業勞動者積極性。第三、要做好資本的文章。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改革創新金融體制,探索設立鄉村開發基金等,服務鄉村振興。第四、要做好技術的文章。既要推進物的現代化,更要推進人的現代化,還要推進生態建設的現代化。促進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分工分業,有所創新,錯位發展,促進區域內聯合與合作,拓展區外乃至全國和世界市場,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探索跨行業融合產業,推進嚴格管理,打造品牌效應。探索組建專業化運作的商會協會,發揮商會作用:成立投資管理服務公司,發揮企業運作作用;開行運輸班列,發揮交通物流支撐作用;健全監督管理法規制度,發揮標準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