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實施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步驟。作為一個外貿強市,東莞在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之余,還應該更加科學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產品,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
基金項目: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自主知識產權影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實證分析——以東莞為例》研究成果(編號:2017QJY011R)
根據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一國或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進步。東莞經濟經歷30多年的飛速發展,資源約束與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提高產業技術創新水平是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關鍵。2015年,東莞市政府也通過了《東莞市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計劃(2015-2017)》。因此,東莞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它們又如何影響整個東莞地區的技術創新水平,從而影響該地區經濟的增長方式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東莞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東莞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從2010的2353.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920.9億元,六年間增幅超過一倍。東莞是外向型城市,從高新技術產業的對外開放度可以看出該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出口的重要性。201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總產值的64.19%,隨著國外市場波動頻繁,國內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2015年高新技術產品外貿依存度降至42.20%,其他年份也基本維持在50%左右。另一方面,根據東莞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銷售收入與整個地區出口總額的比重來看,2010-2015年間一直在30%-40%之間波動,意味著東莞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占整個地區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從生產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看,2016年在東莞市落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2028家,比2012年增長了2.8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其中,進入廣東高新技術培育入庫的企業約1500家,進入東莞市倍增計劃的企業214家。另外,為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東莞市提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的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成果轉化。
二、東莞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影響因素
1.研發投入
研發是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基礎,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研發經費的投入,二是研發人員的投入。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新產品的研發創新期的研發投入費用最高,需要不斷購買更新研發設備、研發材料以及研發人員的勞務報酬等等。2016年,東莞市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總額126.79億元,比2010年增加了1.56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是資本與知識高度密集型產業,研發經費投入保證了資本的獲得,研發人員才是知識的來源。創新技術的研發及成果的轉化都離不開研發人員,因為他們不僅是新技術的創造者,也是新技術的傳播者。研發人員不僅僅是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內部科研人員,還包括各科研機構、高校等科研人員。2015年,東莞市研發人員當時全量為47449,占當年從業勞動人數的8%左右。
2.經濟開放度
首先,進出口商品是先進技術在國際間傳播與擴散的載體。一方面,進口國外高新技術產品獲取技術發展的新動向,同時也提高國內消費者對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動機;另一方面,向國外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獲取更多海外利潤從而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創新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外商直接投資所帶來的國際技術溢出效應也為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創造更多條件。外商直接投資不僅為技術創新帶來更多研發經費投入,同時也通過國際技術人員的流動獲得更多先進技術知識。最后,國內企業通過國際技術市場的自由交易獲取先進技術,為創造和開發新技術節約前期的研發成本和時間。從2010-2015年間,東莞外貿依存度依然持續在160%以上,而外商直接投資依存度也保持在50%以上。說明東莞是一個開放度極高的外貿強市,向國外引進技術的同時也不斷向國外輸送高新技術產品。
3.制度環境
對創新技術成果的保護是激勵創作者發明者技術創新的基石。首先,知識產權制度授予創新技術的發明者一定期限的 “壟斷所有權”,即專利。專利為發明者獲得技術的使用或轉化的獨占權,發明者也可以通過授予其他人共享專利或轉讓專利的方式獲得合理收益,激勵創新技術的所有權人進一步創新技術,發明創造。近年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體系的不斷健全,東莞各執法單位也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效力,各企業及個人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不斷加強。2016年,東莞市知識產權局共授權專利2855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3682件,排全省第三位。
結論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實施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重要步驟,東莞市政府的各種積極鼓勵技術創新的相關制度有效促進了技術創新水平,也進一步促進東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開放經濟條件下,除了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之外,還應該更加科學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產品,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立平,蔡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證研究[J].對外經貿,2013(01)
[2]儲德銀,張同斌.自主研發、技術引進與高新技術產業成長[J].科研管理,2013(11)
[3]王志強,劉伯凡,曹建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集聚的影響[J].經濟問題探索,2017(03)
作者簡介:
彭衡(1983.6- ),女,漢族,湖南婁底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保護與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