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應注重培養小學生傾聽習慣、表達習慣、朗讀習慣和多寫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習慣是個人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尤為重要。下面就語文習慣的培養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小學生傾聽習慣。
課堂上,帶著疑問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邊聽邊思考,這是每位小學生都能做到的,但課外的聆聽,思考則為我們平時所忽視,胎教的流行,證明人類對世界的最后認識始于聽覺。嬰兒哇哇墜地到成長為一名小學生,隨著他們自身知識的增長,生理上日趨成熟,他們進入成長的“煩燥期”,對周圍的大部分“聲音”開始有點不耐煩,或又停留在聽的階段,常常沒作深入思考,俗語說的好:身邊一切皆學問。平時收聽廣播,聽別人辯論等,如果能邊聽邊思考,亦能提高語文能力。如當一名小學生在家觀看電視,發現電視節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單”讀成“dān”,如果這學生能深入思考,聯系到課堂上老師讀“shàn”,想到是主持人讀對或老師讀對,翻開字典,發現主持人念錯了,那么這位小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導學生養成邊聆聽邊思考身邊一切“聲音”的習慣,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培養學生表達習慣。
這里所說的表達,主要指練口才,練說話。由于“考不著、課時緊”等原因,這個練口歷來不大受重視。這種現象若不迅速扭轉,語文教學會落后于時代。因我們面對的是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人們在科學探討、經濟活動、人際交往中,需要談論、辯論,需要彼此間理解、認可、支持,需要用最簡練、最精確的語言來表情達意,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口才,所以語文教學應重視練口,培養學生能說會道,能言善變的本領。
(一)練基本功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安排適宜的練口活動時間,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使之養成良好習慣。練口前要向學生提出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楚、正確流利”。練口開始時要求學生注意講話時的聲調、儀態。先要求把話讀完整、講清楚、進而要求生動感人、精彩、這樣反復練習,逐步提高,就會養成好習慣,就會練就口頭表達本領。
(二)促進交談
學生在靜態語境中的說話能力培養固然重要,但當他們以后步入社會,更多的是動態的交際語境,因此我們還應注重培養小學生對動態語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小學生這種適應能力,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把課上活,要為各種形式的交談創造有利條件。
1.創建“對話、答問、討論”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設計、機智誘導下,捉住機會,利用更多的動態交流語境,積極練口。
2.圍繞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引導學生鉆進去,跳進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讓學生說起來、爭起來、辯起來,做到這些,語文課才能活起來。
3.教師要及時發現辯論活動中,那些有新意、有創見、高水平的發言,并及時鼓勵創新的見解,激勵辯論雙方,進而讓學生形成一種敢說、愛說、會說的風氣。
(三)熏陶感染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要嚴于律已,力求做學生在朗讀、演講、辯論等方面的榜樣,另一方面讓學生尋找常見的高水平的樣板,進行學習、欣賞、評論、效仿。如收看電視辯論節目、體育比賽實況的解說等等,讓學生欣賞高水平的“說話”。認定樣板,找到差距,學生自然在效仿的過程中學到表達的真本領。
三、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明確地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在各種讀的能力培養中,朗讀位置居首要。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教師應要求他們反復朗讀,等學生讀熟了才作講解,教學結束時又組織學生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直至人人都瑯瑯上口為止。
2.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一是要養成邊讀書邊動筆做符號的習慣。二是加批注。讀書中若有所體會,就要在空白之處寫上簡短的批注。三是做筆記,要引導學生在讀書中養成自覺做摘錄,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
3.背誦是朗讀的反復積累。背誦能豐富人的知識儲備,特別是積累語言更有必要背誦。遺憾的是,很多課文的佳詞妙句,豐富多彩的句式,富有特色的敘事方式等,往往被教師忽略了,造成學生口頭言語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低下。應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想方設法讓他們多讀多背,只有這樣才能把精美的語言吸收到自己的語言儲備中,內化為語言功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背誦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講究方法,可采用分角色、表演、配樂、接龍等多種形式來提高背誦效率。根據“學而時習”的原則,必須組織學生經常復習背誦過的課文,讓朗讀背誦的習慣養成。
四、培養小學生多寫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讀寫結合的一個較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縮寫、仿寫和隨筆寫作??s寫就是讓學生按照課文的中心思想,以自己的語言對文章內容進行濃縮,以簡短的篇幅完整的表達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縮寫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仿寫就是讓學生模仿范文的體例、結構、表達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題材進行寫作。仿寫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結構組織能力。隨筆寫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拋出一個話題或題材,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進行寫作練習。隨筆練習能較好的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羅俊,男,長江鎮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