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課在很多的課程中,應該是屬于學生喜愛課程之一。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提升,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在這個有利的條件下,我們更應該科學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激活;音樂;教學
隨著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上的廣泛應用,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要提高音樂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讓音樂課活起來,我們應該科學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音樂教學設計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它主要包括: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實際特征,選擇和制定教學方法策略,評價和反思教學效果等等幾個方面。
一、根據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即教師預先設定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后應達到的標準。音樂教學目標是由若干個大小不等、層次不同的一系列教學目標組合而成的系統。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學生資質,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網絡平臺、微課視頻、唱歌軟件等)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起導向作用,也就是教師在選擇和采用一切教學行為、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準備時都要考慮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以及舞蹈的基本動作,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歌曲的民俗文化或不同歌曲的奧妙之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以聆聽、感知、舞蹈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準確、整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自編動作表現音樂。
3.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4.掌握歌曲中小節的演唱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編能力。
二、多樣式的教學過程,讓音樂課活起來
傳統的音樂教學,教師簡單講述音樂背景,然后學生跟著教師學唱,沒幾天學生就開始失去新鮮感,互動性容易越來越差,通過開展多樣式的教學過程,讓音樂課堂活起來。不同類型的音樂教學(像綜合課、欣賞教學課、歌曲教學課、器樂教學課、創作教學課等),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的設計意圖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就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是一定時間內的學習過程,可以將其過程概括為幾個階段。總的來說有:組織教學、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拓展訓練和總結升華等環節,其中每個環節的學習內容都應該滲透教師精心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以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為主的音樂綜合課或音樂欣賞課為例
其教學步驟大致可以概括為:
1.情景導入。通過各式視頻或歌唱節目等導入,創造情景,激發興趣,喚起學生參與愿望。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不再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
2.展開。教師提供分享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
3.深入。師生進行進一步的交流互動,思維充分展開。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斷變幻。
4.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學生情感體驗,知識技能潛移默化。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展開形式,只有教學過程實現最優化,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最優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真正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課堂中開展互動小環節充分調動學習氛圍,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1.講故事。音樂作品中的故事,可以很好的利用起來,教師對音樂歌曲內在故事進行繪聲繪色地講解。再者讓學生利用課前微視頻學習,掌握每次課音樂作品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在課中來講述,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對音樂更深入的認知。那么作品中沒有的故事,我們就是現場中,讓學生聽音樂創造故事,師與生之間的故事,生與生之間的故事,還可能是教室中發生的故事。
2.接龍。接龍的方法,也往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手段。在本次聽課過程中,接龍接唱的方法,節奏接龍,樂句接龍,樂段接龍,在這些接龍中,又分為模仿接龍,呼應接龍,有聲接龍,無聲接龍更有形體接龍。學生在游戲中運用了音樂知識,又可以起到激起課堂氣氛。
3.對比。對比在課堂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強弱的對比,相同樂句的對比,樂句中不同音高的對比等等。用的好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每次音樂的具體情況,可多增加對比環節教學。
(三)組織教學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學生,上課前的準備無論怎樣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上會發生的各種情況。所以教師要靈活機動的搞好課堂組織,發揮組織技能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及時調整課堂結構與內容。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小結
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單一傳授某種知識,而是有機地把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陶冶心靈,培養高尚人格,得到美與善的滋養。把音樂課搞活起來,在音樂教學中,應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琳玲.音樂課前的“琵琶行”——談借班上課前的交流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9.
[2]馬武.信息技術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學刊,2005.
作者簡介
余冬燕,性別:女;籍貫:廣西南寧;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講師;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