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初級中學,315612)
足球課堂中,由于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興趣和技術水平差異較大而造成學習效果和進度不統一的現象客觀存在。如何在足球教學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需要體育教師解決好“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充分考慮學生對足球基本技術的掌握等多方面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筆者基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提出“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設立彈性化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較強的區間選擇性,適時地進行目標的彈性調節,滿足學生在同一內容教學中進行差異性學習的需要,授課時采用‘升降式’教學方法”,從而達到促進不同學生差異化發展,并以足球顛球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體育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慮,結合組內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基礎組、鞏固組、拓展組。在分組時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免學生產生自卑和排斥心理。分組的目的不是分出優生、后進生,而是希望通過合理地分組,為相應的小組設立合理的目標和教授適度的內容,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更能體驗成功感,更快掌握相應的足球技術。
體育教師在設立足球教學目標時,應該結合每個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設置。筆者在足球顛球教學中設立三個層次的目標:基礎目標、鞏固目標、拓展目標。彈性教學目標的設立是為了更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地進行學習,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增強學習的動力,戒驕戒躁;學習能力居中的學生則在完成目標的同時不斷鞏固自身的足球技術動作,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讓其在自身能力范圍內獲得成功,并且勇于展示其學習成果,使他們盡快提升信心,明白自身的缺點和劣勢,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學習顛球的過程中,隨著課程教學難度的深入會出現學習速度有差異的情況。此時體育教師應采取“升降式”教學,拓展組的學生成績跟不上、動作無法完成時可降級到鞏固組,鞏固組的學生無法完成時也可降級到基礎組,同樣,基礎組成績好的學生可升級到鞏固組,鞏固組成績好的學生可升級到拓展組。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升降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不甘落后的進取心,同時也能防止成績較好、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和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和失去學習興趣。
根據課前設立的彈性目標,在足球顛球教學中,基礎組的學生的練習內容為顛固定球、一拋一顛球、顛球袋輔助顛球、嘗試連續顛球。鞏固組的學生的練習內容增設連續顛球、多部位顛球。拓展組的學生的練習內容是將原地顛球拓展為嘗試行進間顛球5m。在課程后半段,不同水平的學生彈性化調整教學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升降式”地教學,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根據自身實際練習情況,靈活調動相應的組別和相應的練習內容(圖1)。

圖1
對于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需要進行不同標準的彈性考核。結合課堂開始前的摸底測試以及診斷性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將考核的內容和標準進行適當調整。如基礎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的考核比例應大于顛球技術及運用能力。鞏固組的技術考核的比例應有所提升,將有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作為考核亮點。將拓展組的技術的運用能力作為主要考核內容,并且將學生在課堂過程中幫助其他學生和團體責任意識作為重點進行考核。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將考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注重學生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進步與發展,讓學生不因原有的統一評價標準而驕傲或自卑,更能培養學生對足球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體育“后進生”與基礎較好的學生相比,身體素質、體質、體能、技術、學習能力、領悟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學習足球技術動作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這部分學生性格偏內向,害怕表現自己,對自身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氣,更害怕失敗。因此,體育教師應抓住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他們更多的照顧,多鼓勵、多表揚、多關心,并鼓動班級其他學生幫助他們,共同進步。在學習過程中也應給予他們相等的機會,多用行動和微笑幫助其完成練習,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更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樹立學習信心,給自己制訂更高的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地分組,設立彈性化的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升降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更適合自身成長的環境下進行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獲得相應的成功,從而減少“學不好”和“學不飽”的現象。現行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彈性目標下的“升降式”教學正是課程標準理念的最好體現,讓學生能夠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優秀,在收獲足球技術和健康的同時,樹立自信。

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