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當前,我國課程設置實行的是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即國家、地方、學校。地方課程在三級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國家課程的補充,是校本課程的依據。作為地方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教材是教學的主要憑借,是地方課程設置目標的具體體現。地方教材要根據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體現地方特色,滿足地方對學生發展的具體要求。目前,由于地方教材出版風險小、成本低、利潤豐厚,因此地方教材已成為出版社業務拓展的新領地。出版社在編寫出版地方課程教材時,要發揮自身優勢,重點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在進行地方教材編寫前,首先應對教材整體規劃。根據國家課程政策,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制訂適合當地教育的課程體系。地方教材應注重與國家教材的銜接與聯系,同時要注意避免與國家教材的內容重疊交叉。
學者徐學俊、周冬祥認為,地方課程內容既涉及自然界存在和變遷的資源,又涉及人類社會、科學技術、文化進步、文明信息的資源。地方教材資源豐富,涵蓋內容廣泛,應把握地方教材的特點,在豐富的課程資源中篩選出適合地方教學需要的內容,將這些內容按照一定的規律重新整理整合成地方教材。教材的內容要幫助學生了解和接觸當地的自然環境,拓寬學生的視野,具有突出性、典型性、代表性、可讀性,同時注意與各學科領域的有機聯系與整合。
在對教材的內容、形式等進行總體設計時,應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使教材內容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呈現螺旋式上升,同時具有系統性與整體性。版式設計和呈現方式應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接受能力。生動活潑的版式設計、圖文并茂的呈現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強調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問題。要將教材的適應性,也就是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落到實處,關鍵是教材的特色。地方教材應植根地方、面向地方、服務地方,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地方教材要以當地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科教、文衛等方面的歷史與現實為材料,全面展示地方風貌,表現地方特征。
地方教材具有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使命,因此應與地方社會生活相聯系,同時把握好歷史性和時代性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家鄉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增強學生的地方認同感,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選取當地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民風民俗、文化遺產、英雄人物、經濟發展等為課程資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使教材更具針對性、真實性以及親切感,培育學生的人文底蘊和家國情懷,從而讓學生了解家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建設家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情感。
哈爾濱出版社曾經出版了哈爾濱地方課程教材《走進哈爾濱》,該套教材共九冊,包括義務教育1—9年級,每年級1冊。教材在深入調查和研究哈爾濱的課程資源的前提下,合理地整合哈爾濱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資源,充分體現了哈爾濱地方特色。教材出版后,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地方教材應關注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材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地方教材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從學生的發展和需求出發,選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意義的內容,注重趣味性和可讀性,避免成人化和概念化傾向。地方課程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地方課程要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習活動的多樣化。地方教材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主題和探究性學習活動,采用踐行、體驗、合作、探究等靈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嘗試、表現和實踐活動留有空間。有的內容可以采取專題講座,有的內容可以自學,有的內容可以采用討論的形式,有的內容可以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比如知識競賽、實地考察、成果展示等。這種體驗性學習,把真實的社會生活情景引入課堂,同時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地方教材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力求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地方教材要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并與地方發展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與地方教育實際緊密結合,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標一致、內容開放的課程體系。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承載物,是知識的物質載體。教材的內容應選取近年來地方的新面貌、發展的新情況、科技的新成果,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地方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所以這些內容應緊跟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注重積累新資料,補充新內容,盡顯課程的內在張力。
地方教材的編寫需要由編者完成,而編者隊伍的編寫水平會直接影響教材的質量,編者作為圖書產品的源頭供應者,是出版社的寶貴財富,是出版社打造優秀地方教材的保證。所以出版社應組建一支優秀的地方教材編寫組來專心致力于地方教材的研發。這些一流的教材編寫者可以更加系統地對地方教育信息進行整理,進行專業分工,從而研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并確保教材對一線教學實踐的適應性。編寫組主要由省市教研部門的優秀教研員、一線教師組成,同時可以邀請高校的教授及研究人員等參與。此外,編寫組成員不必拘泥于當地編寫者,可以邀請國內其他地方一些有影響力的相關專家參與編寫,這樣可以讓地方教材更加完善。
在地方教材的編寫出版過程中,出版社編輯應從一開始就介入,從選題提出,到落實編者、編寫出版的整個過程都要全程跟進。及早介入是出版者了解教材編寫意圖、進而體現編寫意圖的最好辦法。編輯要組織好教材的編寫會議,包括教材編寫會議的召開與協調,協助教材主編做好教材編寫的出版計劃,按照出版計劃落實會議的召開。每一次編寫會議編輯都要參加,并對地方教材的編寫提出意見和建議。出版社的編輯要密切跟進整個流程,經常與編者溝通,這樣可以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保證教材的編寫順利進行,按時完成教材的編寫工作。通過參與編寫出版的整個流程,編輯既能掌握教材的編寫方法,又能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業務水平,為將來出版其他教材提供有益經驗。
系列化開發就是立足本社,在充分挖掘優勢出版資源的基礎上,出版更高年級的地方教材,這樣可以將地方教材打造成出版社的品牌圖書,為出版社在行業內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出版社在具體操作時,要規劃地方教材的層次性,內容由深入淺、循序漸進。比如,在小學的地方教材開發成熟后,可以考慮開發初中、高中的地方教材,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需要。這種開發策略對出版社塑造品牌圖書非常有效。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有些傳統圖書與VR、AR技術融合。地方教材也可以與這些技術融合,實現傳統圖書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同時,二維碼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出版社還可以考慮將二維碼印在教材上。二維碼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地方教材通過二維碼與互聯網有效地連接起來,使書變成了動態的,承載的信息量也擴大了,形式變得多樣化、活潑化。無論是與VR、AR技術融合,還是印有二維碼,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材也變得生動活潑、與眾不同。
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學校課程體系。地方課程教材既具有課標教材的行政屬性,也具有本版圖書的市場屬性。出版社在編寫出版地方教材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本地的課程資源,使教材緊密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現狀,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地方人才教育質量,最終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為地方的基礎教育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