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順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 200438
體育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具有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吧倌陱妱t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地區為例,探討了當前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功能,分析推行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
2012年9月,上海市率先開展了“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試點工作。各試點學校主要以學生興趣為主,重新編排班級,實行學生數在20-30人的小班制教學。試點學校設置了20個專項,100個項次,編設了310個專項教學班。其中8個項目比較集中,依次為籃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排球、網球、武術等。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某一體育運動項目作為學習方向。調查顯示,81.5%的學生喜歡專項體育課,教師接受度也達到89%。于是從2015年起擴大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試點范圍,并正式啟動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體育課程改革試點工作,學校體育改革如火如荼。
學生專項選擇有一定的集聚性,從九大專項的選擇來看,主要集中在三大球,三小球,游泳,健美操。如,復旦附中專項化課程設置的項目包括足、籃、排、乒乓、橄欖球、網球、武術、板球、棒球9個男子項目和籃、板球、乒乓球、壘球、健美操、網球、形體舞蹈、武術、瑜伽11個女子項目。
體育專項內容主要圍繞培養學生的“知情意行”進行開展,一方面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熟練地掌握兩項以上的運動技能,提升體育運動素養,形成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樹立終身體育。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體育“立德樹人”的德育功能,學習競爭與合作,充分發揮體育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磨煉堅強意志和良好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項化體育教師隊伍中主要以本科學歷為主,研究生學歷較少,在教師培訓方面,三大球(足、籃、排)及三小球(兵、羽、網)培訓次數最多。如由于受傳統師范院校體育“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方向的限制,復旦附中的體育教師專業主要集中在田徑和籃球項目,而跆拳道、空手道等新興項目師資力量不足。
專項化教學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身體機能協調發展,促使教師專項教學能力及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學校體育工作的良性發展,營造和諧的體育文化氛圍。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信息相互反饋的重要途徑,以便對教學過程作出修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首批17所高中考察得出,試點學校采取的評價方式分別是技能加體能考核、多維計分考核、學分制考核、及綜合考核四種方法。
教師是體育專項化改革的直接推動者,師資力量影響了專項化改革的效果。從“職前學習、在職教育、師資來源”三個方面來提高師資力量,如加大對體育教師職前學習教育;加強在職體育教師教育培訓,提升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與教育理論素養;在體育師資的來源上,“多元化”引進人才,提升師資水平,逐步實現體育教師“一專多強”。
學校體育資源是進行體育教學的第一前提。繼續加大學校體育硬件特別是場地器材建設的投資力度;合理利用學校資源,因地施教,合理利用“專項化”體育課程改革專項資金,造修繕體育場地和購買先進體育器材,真正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中的實際效益。
為了順利推進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工作,逐步形成有利于學生進步和成長的,以專項技能為主體,綜合知識、情感體驗和專項經歷等多維度的綜合評定體系。評定方式以過程評定與結果,評定教師評定、學生自評和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如專項技能評定時,可參考《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結合實際,考慮學習態度和進步程度,進行合理評價。
學校體育專項課程要充分考慮學校資源,要以學校的傳統優勢項目為基礎,如籃球、足球、乒乓球,另外結合學生運動興趣,開設小眾項目如花樣跳繩、射箭、擊劍等項目,打造學校體育特色;另外學校要不斷總結高中體育專項化實踐中的經驗成果,逐步整理修訂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本材料,開設學校品牌體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