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格 楊蕊萌 李 萍 張 昊
隨著“互聯網+”模式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逐漸被市場和政府認知。市場方面,各類網校(如學而思網校、滬江網校)、文檔網站(如百度文庫、豆丁網)、手機學習APP(如網易云課堂)等網絡教育產品數量繁多,市場競爭激烈。政府方面,2015年5月,以“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為主題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由教育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中國政府對于互聯網教育對教育行業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肯定。此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并不斷完善互聯網教育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為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加穩定的市場環境。[1]
現今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模式可大致分為四種:內容模式、平臺模式、混合模式和社交模式。
1.內容模式。
(1)視頻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網校/遠程教育和MOOC模式。傳統網校/遠程教育的特征是遠程直播傳統的教學內容,并主要集中在課外輔導和成人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方面;缺乏互動性和針對性。MOOC模式有著豐富的優質視頻教育資源,聚集了各領域國內外頂尖學府的優質教學視頻,代表產品有網易公開課、超星移動平臺等。
(2)文檔內容。其為用戶提供多種格式的文檔資源,可以作為個人學習資料庫,代表產品有百度文庫。
(3)泛學習內容。覆蓋范圍較廣,如微信公眾號、問答網站、百科網站、博客、微博、各類論壇、社交網站等。這類產品內容寬泛,缺乏針對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弱。
2.平臺模式。
平臺模式主要有兩種:C2C(個人對個人的交易平臺)和B2C(品牌商生產內容,直接到用戶)
C2C模式的代表產品:國內的多貝網、幾分鐘網;國外的Udemy。這種模式的不足是優秀教師資源難聚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學員無興趣則付費意愿難形成,直接導致運營難度大大增加。
B2C模式與C2C模式相比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只要B端的教學質量和品牌得以保證,平臺的運營難度會大大降低。在B2C模式的市場競爭中,不論是傳統教育培訓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有機會乘勢而起搶占市場份額。其代表產品有滬江網校、Universitynow、Codecademy。
3.混合模式。
(1)B2B2C模式:供應商到品牌商,品牌商再到用戶。代表產品:YY教育、傳課網。
(2)C2C+O2O模式:個人對個人,線上到線下。代表產品:第九課堂、Skillshare。
(3)B2C+O2O模式:機構到個人,線上到線下。代表產品:和君商學院在線班。
4.社交模式。
代表產品:課程格子、三人行、微課網和Openstudy。此類模式的產品除了提供學習資源之外,也為用戶構造了一個能夠在線溝通和交流的社交平臺。
1.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與系統。目前我國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中涉及互聯網教育的條款非常少,僅在《教師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體系中對互聯網教育有一定規定,但涉及的內容很少,沒有專門地針對互聯網的發展及互聯網與教育融合的特點來規范和推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其與教育的融合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需要受到法律保障的內容越來越多,但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能充分反映互聯網教育的實時交互性和全球性等特點。
2.教育質量不可控。C2C平臺缺乏控制教育質量的能力,因此許多最初定位為C2C模式的產品,已經逐步轉向B2C模式。相比于個人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不穩定、不持續、質量無法保證,B2C模式中的培訓機構或教育企業更能提高優質、穩定、高效的教育服務。
除此之外,教育資源進入在線教育的門檻較低,相關的準則條例不夠完善,從而導致互聯網教育資源魚龍混雜。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產品體驗感,難以實現推動用戶現實發展的目標。
3.盈利周期長。現今網絡教育企業的盈利模式為內容收費、平臺傭金和廣告模式。不同的模式需要達到不同的市場條件才能開始盈利,要達到這些條件,教育企業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積累實力。
而教育產品和服務的特殊性、公益性,在某些程度上與實現商業利潤最大化相矛盾。企業要想找到兩者的均衡點,就必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驗,而在這段時間虧損是不可避免的。國內在線教育機構中,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盈利企業鳳毛麟角。在線教育行業的龍頭滬江網校,也是經歷了九年的虧損,才開始盈利。
4.純網絡模式難以實現教育目標。在線教育活動從招生到注冊,學習到考試全部通過網絡實現,不具備強制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終止退出服務,而且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學習效率低下。
此外,在線教育缺乏互動性,用戶無法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當用戶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出現疑問時,無法及時提出并得到解決。[2]
Jobwalker-職行者一站式教育平臺是一個致力于推動用戶現實發展的互動交友教育平臺,結構為互聯網網站+桌面應用程序+手機APP。Jobwalker-職行者一站式教育平臺以網絡教育為核心,主要功能為遠程教學、項目和學習管理、網絡交友、產品資源網絡交易,次要功能為個人人脈、行程管理和用戶發展測評。
1.平臺理念。以用戶的現實發展為邏輯線索,將遠程教學網站、教育資源網站、社交網站、在線日程網站、在線娛樂等網絡應用形式進行串聯整合,具備角色扮演+模擬經營+養成教育的游戲特征。以推動用戶現實發展為目標,將網站現實應用操作映射為游戲操作。
2.積分模式助力個人成長。用戶通過在平臺內進行交友、問答、交易、規劃日程等常規操作,獲得積分。若某一用戶堅持在平臺上進行操作,有機會積累足夠的積分以完全免費使用平臺內的增值服務。在平臺的高度擬真的設定中,積分也會因為用戶懈怠操作和“意外情況”而丟失。用戶若想維持有效的積分,必須正常地進行平臺應用操作。針對這種情況,平臺推出了游戲道具系統以幫助用戶保護積分,降低用戶的操作難度。
經過長期的操作,用戶按照平臺的積分策略獲得了等級提升,對應其在現實中也積累了一定量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價值觀念,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
3.核心競爭力。用戶的網絡更新交互應用操作有價值;用戶間的關系高度擬真;平臺內的應用操作深度互動;用戶根據科學發展邏輯進行操作;行為跟蹤,隨時測評。
Jobwalker-職行者一站式就業教育平臺通過建立健全的數據庫,全方面跟蹤和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特點,能夠推薦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供更加準確的評估報告。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自由搭配學習科目和難易程度,打造專屬學習計劃。
語數外等基礎科目知識可在平臺上免費、無差別獲得。個性化輔導、定制測試、第三方專業機構制作的內容等增值服務要付費獲得。用戶可通過在網站上學習的累積活躍度來兌換增值服務,滿足學習需求。
Jobwalker-職行者一站式就業教育平臺可以實時提供反饋與測試,用戶可以將測試后的錯題收錄到錯題集中,隨時隨地進行鞏固復習。
游戲微課程,旨在通過極富趣味性的游戲方式展現知識,并在每一節課末設置覆蓋了相關知識的游戲關卡,只有學習者掌握了知識才能繼續闖下一關。該原創項目旨在從源頭入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持久度和學習積極性,最后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1.社會環境。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起著豐富教育內容的作用,對于網絡教育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勞動力市場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社會競爭激烈,堅持學習對于勞動者來說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在這樣的趨勢下,網絡教育的市場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2.政策環境。我國政府積極鼓勵網絡教育行業的發展。對于國內企業放松了網絡教育市場的準入要求,但對國外資本有較嚴格的限制條件。這一政策為國內教育企業爭取了充足的發展時間;網絡教育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在2001年,教育部科技司正式組織成立了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CELTSC),專門負責開展有關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標準工作。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體系(CELTS)。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發展迅猛。
其中,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1.20億,與2016年底相比增長2192萬人,增長率為22.4%;手機在線教育用戶使用率為16.6%,相比2016年底增長2.5個百分點。隨著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的逐漸擴大,說明網民對網絡教育的關注和使用率越來越高,網絡教育行業潛在的市場規模巨大。
隨著互聯網普及、用戶使用習慣形成、市場推廣等原因,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在未來幾年將保持15%以上的增速,2018年預計達到1.65億人。雖然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為互聯網教育行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總體來說,我國互聯網教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本文系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810421053)]
[1]郭文革,陳麗,陳庚.互聯網基因與新、舊網絡教育——從MOOC談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4).
[2]陳柳.MOOC興起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崔建平.淺談“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