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徽
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和經濟全球化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跨境電子商務也隨著這些趨勢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但我國目前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政策以及法律支持還不健全,海關監管和關稅管理還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涉及參與交易的買賣雙方和第三方平臺、物流托運、支付方式等都還處在萌芽發展時期,沒有確切的信譽體系和約束條件,專業性人才也相對欠缺,以上這些問題都嚴重地影響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持續性發展。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跨境電子商務都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也不例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務院分別在2015年3月和7月提出了“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的國家戰略和政策支持。在當前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國家政策大力推動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全球各個國家或地區的不同交易方以相異于傳統貿易的交易方式,在互聯網上展示和售賣商品,通過跨境物流完成貨物的運輸流轉。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就是一種消費者跨境購買商品的行為,海關也只是將其視作跨境小包運輸的通關,所以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上也被稱為Cross-border E-commerce。
1.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規模。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2010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僅有1.2萬億元,占進出口交易總規模的5.85%,而在2016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飛速增至6.3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5倍多,占進出口交易總規模的25.89%。
2.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消費者類別。從消費者類別來分,跨境電商可分為B2B和B2C兩種,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B2B占86.8%, B2C占13.2%,可見,B2B仍是跨境電商的主導。隨著跨境貿易主體越來越小以及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跨境交易訂單趨向于碎片化和小額化,未來B2C交易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網上交易大多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進行,買賣雙方的真實信息往往會被隱藏,當交易雙方因為各種問題發生糾紛或者買方需要進行退換貨時,這樣的信息不透明就會帶來許多問題。另外交易信息不透明還會帶來的問題就是交易過程中產生的稅收如何進行征收,這些交易往往會出現偷稅漏稅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跨境B2B貿易已經開始大量采用航空件郵寄、國際快遞等貨物運輸方式以提高物流效率。但在通關環節,跨境B2B貿易的申報通關仍然采用傳統的方式,按照海關總署的規定:所有涉及境外快遞企業和通過郵寄方式進行的代購活動,以及使用EMS郵件清關派送的包裹不能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清關手續。
我國已經出臺的與跨境電商市場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只有一部《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涉及市場實際交易情況中的稅收征收、消費者維權途徑和商家信用評估等方面都沒有出臺具體的規章制度。在這樣政府監管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下,出現了電商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虛假宣傳、商家侵犯知識產權、第三方平臺的欺詐行為、非法交易及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等影響跨境電商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對于國內的結匯有類似于每人每年只能兌換5萬美元的限制性規定,這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商企業在國內進行外匯結算的積極性。根據現有資料分析,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中產生的現金流只有不到50%在中國國內以正規的渠道進行結算,很大一部分應當進行外匯結算的資金被電商企業自行消化。
跨境電子商務能夠發展壯大的土壤就是全球互聯網,互聯網上的交易活動有著天然的隱蔽性,因此跨境電商的商務活動即沒有傳統交易的地理位置因素,買賣雙方的真實信息也不透明。交易過程中的信息隱蔽性給稅收部門造成了交易監管和退繳稅上的困難和障礙。
網上交易和傳統面對面交易有著交易流程和交易方式上的重要區別,消費者往往無法通過圖片和描述準確的挑選到自己想要的商品,這樣買賣雙方很容易產生消費者對于商品不符合購買預期而想要退貨的糾紛,這類問題在跨境電商交易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對內,國家政策層面應當首先為跨境電商行業制定一個可行的未來發展規劃及方向,并納入我國的經濟發展規劃中來;其次是應當聯合海關、稅務、進出口檢驗檢疫、工商、互聯網企業平臺、消費者協會等涉及跨境電商交易的各方,來為我國跨境電商的市場監管制定出臺一套行之有效并切合實際的法律法規,并盡快試點和投入實施,彌補當前對于跨境電商市場監管方面的法律空白;最后在針對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制定稅收政策時,應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促進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
對外,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的同時,中國要聯合其他國家制定針對跨國貿易行為的監管體系和制度,實現對跨境電商交易行為的合理合法監管。人才培養方面,與跨境電商市場發展成熟的國家進行合作,學習發達國家在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鼓勵國內高校進行國際化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為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輸送優秀人才。
我國應當建立一套針對跨境電商企業的信用監管體系,對各類電商企業平臺進行信用評估,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嚴格遵守交易規則、積極納稅、商品質量和商家聲譽良好的電商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對于一些信用評級較低的企業則要優勝劣汰,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對于跨境電商交易的商品監管和通關方式,跨境電商交易的商品有一定的特殊性,傳統報關通關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效率。物品監管方面,可以借鑒個人物品的監管方式,將跨境電商交易商品納入進出口物品監管體系,進出口物品的審核可以進行網上交易記錄、付款記錄、物流運輸記錄的審核,以便實現商品的快速審核和快捷通關。
跨境電商交易的支付方式需要進行改善,個人用戶在跨境結匯上有一定的難度,政府應當鼓勵跨境結匯支付機構的發展,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進行有效審查的前提下可以嘗試跨境結售匯和境外收付匯業務,節省跨境電商企業和消費者的額外成本。
跨境物流發展方面,鼓勵有資質的物流企業從事跨境電商交易的物流運輸,為物流公司提供跨境電商物流服務的服務要求和管理規范,督促物流企業提高跨國物流業務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培養我國的大型跨國物流企業,促進我國物流行業的國際化發展。
首先是對市場信息要掌握。從事跨境電商交易的商家應當在進入市場時對目標市場的環境進行調查,以便及了解自己的商品是否能夠適應當地的市場需求,這個過程應當注意的是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貿易壁壘的規避。
其次是市場宣傳工作方面,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尋求專業幫助,啟用目標市場本土的市場推廣機構,以助更快地打開市場。
再次跨境電商企業要注重售后服務和自身的信譽,并在產品和服務上具備良好的創新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商家信譽都是一個企業立足市場的根本。
最后跨境電商企業在進行跨國貿易時要學會進行良好的風險規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成熟的市場信息預測體系來規避可能存在的市場風險,利用國家間貿易政策的變化來為自身爭取合理的利益。
[1]鮑小熊.出口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的優劣勢分析[J].中國經貿,2012(20):19-20.
[2]曹淑艷,李振欣.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3(3):23-25.
[3]任志新,李婉香.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助推外貿轉型升級的策略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4(4):25-28.
[4]王祖強,胡陽.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貿易便利化[J].電子商務,2013(9):26-27.
[5]楊松,郭金良.跨境電子支付服務風險監管法律問題研究[J].法治研究,2013(2):64-72.
[6]Abbas,Asosheh,Hadi,Shahidi-Nejad and Hourieh,Khodkari.“A Model of a Localized Cross-Border E-commerce”[J].Scientific Research,2012,No.4:136-145.
[7]Nuray,Terzi.“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No.24:74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