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邳州市邳城鎮中心幼兒園 江蘇徐州 221000
建構游戲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模擬、再現和塑造的活動。這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良好的游戲環境是游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筆者現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幼兒園建構游戲環境的設計與規劃,談談自己的點滴思考,權且與廣大幼教戰線同仁商榷。
物質環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場地規劃,二是空間設計。所謂“規劃”,就是指幼兒園就制訂較為全面的長遠發展計劃,實現有針對性地對建構游戲活動場地完成較長時間的改造與并加以充分利用,以促進幼兒建構游戲活動的健康發展。
1.追求合理的場地規劃
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場地一般來說包括班級建構區、積木工作坊和戶外建構區三種。其中,“班級建構區”的資源配置應以小型建構材料為主,可以配置彩色積木、雪花積塑、紙杯等;同時,還需要有平整的地面、地毯或地墊。“積木工作坊”的資源配置應以中型建構材料為主,像單元大積木、空心大積木等都是比較適宜的材料。“戶外建構區”由應以大型建構材料為主,像紙箱、輕質磚、PVC管等,都是較好的資源。游戲的環境需要有平整的地面,塑膠、水泥地皆可。
2.追求科學的空間設計
空間設計一般包括班級建構區、積木工作坊、戶外建構區等。班級建構區的空間設計要追求合理、科學,教師可以運用材料柜、移動組合柜、桌椅、地墊等物品將空間分隔成不同的區塊,確保材料區、建構區和展示區“三區分明”。材料區包括主體建材區和輔助材料區。前者用來投放主要的建構材料,如插塑、積木及廢舊物品制作的材料等。主體建構材料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幼兒應選擇色彩亮麗、體積稍大且形狀簡單的建構材料,而中班幼兒則要求種類、形態多樣,大班幼兒的建構材料應富有變化且充滿挑戰性。輔助性材料一般包括廢舊物品、板材和繩線等。在輔助性材料的使用上,務必體現適宜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教師要結合幼兒發展的需要,逐步分層投放適宜的輔助材料,以促進幼兒搭建水平的不斷提高。
班級建構區是供幼兒運用建構游戲材料進行建構的場地,規劃建構區教師要從游戲人數、人均面積和資源配置等方面加以考慮。展示區則是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建構作品的場所,展示區的物質準備應根據幼兒建構作品的特點來選擇和布置。積木工作坊也要設置材料區、建構區、展示區。比如教師可以在墻面上張貼幼兒設計的圖紙等富有個性化的作品。戶外建構區空間則要寬敞一些,要做到“三防”:防雨、防曬、防塵。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為保證建構游戲的有效開展,教師可以運用教室或場地周圍的墻面創設“支持性環境”,以給予幼兒發潛移默化的影響,指導幼兒的建構行為和活動向有效、積極的方向發展。
首先,教師要創設有助于游戲有效開展的制度環境。為此,教師要注重建立良好的游戲常規,以增強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自我約束能力,維持游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相關圖示提醒幼兒要輕拿輕放材料,不可隨便投放。這樣可以培養幼兒做事有條理、守規矩的良好習慣。同時,還要教育幼兒善于跟同伴合作,不影響同伴的建構,以培養幼兒關心同伴的意識。
其次,教師要創設有助于激發幼兒游戲興趣的環境。興趣是游戲的動力,支持性環境的創設應當能夠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與強烈的探索欲望,讓游戲對幼兒始終充滿吸引力,體現挑戰性,并通過游戲的開展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運用道具來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趣。比如,給合《小紅帽》這個幼兒較為熟悉的故事,筆者運用房子、山、河、曲曲折折的田間小路等道具創設生動的情境,并引導幼兒在游戲性的場景中興致勃勃地進行建構。
創造性游借助操作來反映現實生活,它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同時,活動的完成也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及時相關的能力為基礎。因此,教師創設游戲環境需要著眼于“兩個關注”:一要關注生活經驗的提升,二要關注游戲能力的提升。在完成建構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憑借自己的想象和意愿來加以想象、構思,借此表現物體的形態。比如,幼兒要搭建坦克,頭腦中就要存在坦克的形態及結構特征,擁有關于坦克的結構知識。倘若這方面的經驗,教師之前就要作好鋪墊,通過有效途徑來拓展與豐富幼兒這方面的建構經驗與認知。教師可以運用坦克的圖片、模型或繪本來強化幼兒的認知,促使幼兒走近坦克、了解坦克,跟坦克產生一定的感情,從而為搭建坦克作做好認知上的鋪墊,克服幼兒的畏難情緒。
在關注生活經驗豐富的基礎上,教師還要關注幼兒能力的提升。只有掌握了相關的建構知識技能,幼兒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建構游戲中去,完成相關的建構任務。比如,幼兒要完成用樂高玩具搭建小人的游戲,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技能圖示,讓幼兒掌握分步搭建的步驟,從而引導他們根據圖示一步步完成建構。
總之,要保質保量地促使幼兒完成建構游戲,教師要在環境創設上動腦筋、下功夫,幫助幼兒在完成建構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