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蘊璐 花 卉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017年9 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第二十九次會議修訂了《中小企業促進法》,體現了我國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強烈重視。中小企業促進法的修訂,是我國法律上的重要突破,它的頒布體現了我國法律對企業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從《中小企業促進法》的修訂,來看看我們對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的方法有很多,而創新是最能夠讓中小企業突出重圍的方法,我們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不斷創新,絕對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被短期利益蒙蔽了雙眼,那么終究會走向毀滅的深淵。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制定實際可行并且有光明未來的戰略,決不可短視。其次,我們要加強人才的綜合素質,切不可一味的要求過多,而不考慮實際,可以時常展開頭腦風暴來促進創新。中小企業可以與高校優秀人才、實驗室與研究所合作,將收入與回報相互轉換。
這是一項十分快速便捷,同時也是高回報率的活動。我國有好幾萬件失效專利,鮮少有人想到去利用他們,這項隱藏資源十分的豐富,等著我們去探索。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去利用這些失效專利,并且在使用中還可以進行再次創新,使失效專利們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越來越有在國民經濟中體現中堅力量的趨勢。但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如結構重復、中小企業水平低下、競爭力不夠強等問題。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們必須努力的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法律體系建設,通過各種手段有效的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以法律形式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中小企業的社會地位,讓中小企業成為我國市場的中堅力量。因此,我國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的穩定與發展,也體現了我國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關愛,有利于中小企業在一個更加公平和健康的環境下發展。但是因為《中小企業促進法》中有許多原則性的規定,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沒有很多的經驗去轉化它,所以我們需要增加實際操作的經驗,并且出臺一些更加具體的規定,為中小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管理的重點往往在于中小企業。這種管理主要體現在制定有關的政策與法律、宏觀調控市場等方面。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也應該學會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指導,扛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責任。我國要努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服務,同時也要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和有關人員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國外對中小企業政策有兩句話:一是少干預、多支持;二是上帝只救自救之人。這兩項的意義是:一是對不要去干預中小企業的內部事務,而要選擇支持,但是并不是選擇支持所有的中小企業,而是選擇支持那些積極向上的企業,而非插科打諢,得過且過的企業。二是雖然宏觀調控是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太過選擇調控,要張弛有度。
我國對于中小企業的調整范圍,現在仍然存在爭議:(1)以銷售額作為劃分中小企業的范圍;(2)以人數和資產作為界定;(3)中型企業不應加入調整范圍;(4)要資產與人數與銷售額并重的界定。至今我國對于中小企業的劃分爭議依然很大,致使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還未出來。并且中小企業的種類眾多,涉及的行業廣泛。所以中小企業的標準由國務院另行決定。這樣一來,較為靈活,有利于因地制宜的進行實際操作。
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成本比較的高昂。所以新促進法新增了“財稅支持”,通過設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發展基金和強化稅收優惠政策等對中小企業給予全面支持。特別是減少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更是體現了我國對發展中小企業的決心。新的促進法在稅收方面各種優惠有效的減輕了中小企業的負擔。禁止亂收費增加中小企業的負擔。與此同時,我國對高校的小微企業進行了稅收的優惠和補貼,更有利于激發優秀人才的創新熱情,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既減負了小微企業,也為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占我國所有類型企業的大頭,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在擴大就業方面,或者是在創新方面,都為市場發展注入了活力。因此關注、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是我國一直不斷努力的方向。國家應在法律上、市場調控上發揮出自己的作用,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相信有一天,我國的中小企業會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