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梓洋
(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 100010)
黑龍江八五八小穆棱河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我國最東部中俄邊境農墾系統八五八國營農場,是我國三江平原典型的沼澤、河流濕地,區內濕地類型多樣,生物資源豐富。小穆棱河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科學保護,對濕地公園乃至三江平原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積極作用,而且可帶動整個場區內相關行業的發展,開拓農墾系統多種經營模式,帶動農墾系統農牧場的多元發展。
研究地位于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下轄的八五八農場,位于三江平原東部的虎林市境內,地處烏蘇里江上游西岸。濕地公園包括小穆棱河干流河道及兩岸濕地、林地。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2 007.13 hm2,其中濕地總面積1 580.62 hm2,濕地率為78.75%。
根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技術規程(試行)》的分類系統,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內的濕地類型十分豐富,有人工濕地、沼澤濕地、河流濕地三大濕地類,包括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稻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運河輸水河、水產養殖場、洪泛平原濕地等8個濕地型(張翔,2015)(表1)。

表1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濕地類型分布Table 1 Wetland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Small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小穆棱河國家濕地公園地處三江平原,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屬于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區域,根據實地調查及資料分析統計,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植物72科295種,植被種類眾多,植物地理成分復雜多樣,反映了該區的生物多樣性。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內共有野生脊椎動物5綱30目66科23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種,黑龍江省重點保護動物26種,共139種動物列入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佘麗華等,2015),顯示了濕地公園豐富的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2.4.1 生態系統的典型性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位于我國最重要的濕地分布區三江平原,依托小穆棱河,其間島狀林、牛軛湖為數眾多,彰顯了東北地區三江平原典型的沼澤型河流特色。濕地公園位于八五八國營農場內,與周邊的林地、草地、農地等構成了一個綜合的濕地生態系統,濕地類型豐富多樣,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種群數量巨大,是我國東北溫帶季風氣候區的平原沼澤性河流濕地中的典型代表。
2.4.2 生態系統的獨特性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作為北大荒國營農場內的濕地公園,因為稻田生產、人工造林等活動,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濕地與人工濕地的復合生態系統,作為我國東北墾區首批開始規劃建設的國家濕地公園,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從斗爭走向和諧發展的轉變歷程。
2.4.3 濕地生物多樣性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共有野生維管植物72科295種,包括了(野生)蓮、野大豆、烏蘇里狐尾藻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生脊椎動物5綱30目66科236種,水鳥資源也極為豐富,長期在水域及沼澤等生境中棲息的鳥類達93種,其中濕地水鳥67種,主要包括鴛鴦、蒼鷺、草鷺等眾多種類的水鳥。
規劃定位包括以下5個方面:①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棲息環境的保護,生物物種和濕地資源的保護;②恢復修復:墾區濕地生態環境的恢復,私墾土地退耕的生態恢復和生態經營模式的轉變;③科普宣教:提高環保意識的傳承認知,包括北大荒開拓史和環境變遷歷程;④科研監測:濕地資源科學研究的動態監測,完善相關的管理措施;⑤合理利用: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拓展利用,因地制宜地規劃,主打特色品牌。
主要有3個規劃目標:①保護典型沼澤河流濕地,維護重要生態功能區三江平原的生物多樣性;完善生態屏障保護體系,促進中俄邊境地區流域的生態安全與環境穩定;②通過東北農墾發展實例,展現國家發展戰略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歷程;③探索綠色多種經營模式,帶動農墾系統的經濟發展與傳統產業的結構轉型。
結合小穆棱河濕地的地形特征和資源情況,做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依據功能分區原則劃分,將小穆棱河濕地公園規劃形成“一線、兩岸、五區”的結構模式(圖1)。
“一線”是指以黑龍江八五八小穆棱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依托的小穆棱河干流河道為規劃主線,體現了濕地公園建設的總體性和完整性。
“兩岸”指小穆棱河南北兩側的河岸,作為濕地資源與園區主要規劃項目實施的載體,體現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科學性(應允芹, 2016)。
“五區”是指在濕地公園布局結構進行的五大功能分區劃分,包括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其中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均位于北側河岸。
這樣的結構布局在規劃中既保證了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完整性與總體性,同時兼顧了各個功能分區在具體規劃與措施上的針對性。
4.2.1 濕地保育區 濕地保育區包括小穆棱河干流河道,以及小穆棱河周邊大部分的濕地、林地,自然條件良好,河流岸線自然,植被覆蓋率較高,保育區內人為干擾很少,絕大多數區域仍保持著天然的原始狀態。在濕地保育區周邊人為活動較多的區段設置圍欄、護欄等設施,在部分地段設置界樁、警示牌,明確濕地公園的定位和范圍(丁戎等,2017),進行濕地保育與災害防治等項目建設。在濕地保育區設置鳥類觀測點、保護管理站、生物監測線及水質監測點等,對濕地環境進行保護監測。
4.2.2 恢復重建區 恢復重建區主要分為3個部分:①慶同公路以南、小穆棱河北岸區域,主要包括水稻田及其它濕地,將開展濕地恢復、生產模式綠色轉型、鳥類食源補飼等工程;②小穆棱河南岸小黑河故道西側的水產養殖場將開展生態放養等活動;③濕地公園東部八五八農場場部西南,以現有道路與其他功能區為界,將開展退耕還濕、水系連通、綠色農業轉型等工程。
恢復重建區主要通過自然封育等方式進行濕地植被恢復,恢復植被群落,實施退耕還濕、退耕還林,修復與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習羅輝, 2010)。采用天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法,保護、恢復駁岸生態系統,保證水系連通,通過截污溝等設施防控面源污染,進一步提高動植物棲息地質量。
4.2.3 宣教展示區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的宣教展示區主要位于濕地公園東部,小穆棱河北岸沿岸道路以南的區域,包括部分島狀林、河心洲等。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戶外展示與室內宣教相結合的手段,盡量保持濕地原始風貌,完善濕地植被景觀。室內宣教將結合濕地公園東北部八五八農場學校所在地,設立宣教課堂;同時在恢復重建區轉變生產方式、濕地環境恢復的區域設立宣教點,展示濕地恢復過程;結合小穆棱河濕地資源,建設宣教廊道,構建濕地公園完整的宣教網絡。戶外宣教方式主要采用自然展示觀賞為主,利用架空棧道等設施,讓人能夠近距離接觸感受濕地的生態環境,在自然展示的同時引起群眾的共鳴(王思元等,2009)。

圖1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圖Fig.1 Function zoning map of the Small Muling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4.2.4 合理利用區 合理利用區主要位于濕地公園東部南環路以南的小穆棱河北岸,與宣教展示區、管理服務區以及東側的恢復重建區相連接。通過架設木棧橋、棧道等設施,建立濱水濕地游覽線路。
4.2.5 管理服務區 管理服務區設置于濕地公園東部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的用地上,目前已建設有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主要包括生態停車場、游客綜合服務中心、相關服務接待設施、醫療設施以及濕地管護設施等。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具有各種濕地類型,是典型的沼澤、河流濕地,在研究沼澤濕地形成、發展、演替理論和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是各級學校和科研部門的教學與科研基地。濕地公園的建設為農場居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游憩場所,與此同時還可利用當地獨特的“北大荒”地方文化風情,開展互動式的文化旅游項目,促進農場精神文明建設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小穆棱河濕地公園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小穆棱河流域與八五八農場區域的生態條件,彰顯農墾系統改革中生態建設、綠色發展的主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流入,帶動周邊區域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等產業的發展,為農場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提升八五八農場的綜合競爭力,打造北大荒農墾系統獨特的綠色生態品牌,促進八五八農場以及黑龍江農墾系統環境與經濟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丁戎,白楊.2017.中國干旱區濕地公園規劃研究:以新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3):56-61
佘麗華,劉鵬程,張法強,等.2015.云南異龍湖濕地現狀與保護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 (2):17-18
王思元,牛萌.2009.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以上海崇明島西沙濕地公園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34(7):137-140
習羅輝.2010.基于生態旅游的湖濱濕地公園規劃研究:以玉溪市星云湖南岸生態濕地公園為例[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6(2):30-35
應允芹.2016.濕地景觀與文化特征在海拉爾河濕地公園中的研究應用[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