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煥英
“互聯網+”時代,編輯出版活動的多樣化日趨明顯,這對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能力要求越來越多樣化,編輯能力不再單一,一個優秀的編輯人員不僅要有基本素養,還應具備創新意識、營銷意識、大數據意識、云計算意識、新媒體意識、跨界合作意識,并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能力,特別是網絡應用、信息篩選等能力極其重要。
俗話說:“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了解互聯網時代對編輯活動產生的影響,就必然要了解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在“互聯網+”這個嶄新的時代,各方面的信息都能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更加密切,要適應“互聯網+”時代下編輯與網絡化、數據化的融合,就必須轉變觀念和意識。
“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聞媒體的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與此同時,受眾參與編輯活動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慢慢轉變成了主動獲取,人們的主觀能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大家會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主動獲取對自己有益、自己急需了解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互聯網+”時代的受眾更有主人翁意識,參與度越來越高,甚至人人都可能成為編輯者,或者是編輯活動的一分子。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編輯,應有針對性地有選擇地根據受眾需要來篩選信息。
服務意識是當今時代任何行業都必備的,人們接受的新聞資訊量非常大,網絡滲透到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對復雜多樣的信息,新聞編輯有責任和義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為受眾提供客觀、具有權威性且真實可信的信息。而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良信息、虛假信息也在影響新聞信息的正常傳遞秩序。所以,編輯活動的服務化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受眾來說,都不失為一件好事。
傳統的編輯內容主要依靠投稿、約稿。投稿平臺有限,編輯比較被動,約稿對象單一,常常陷入被動等稿、約稿的狀態。但“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民眾發表言論和作品的平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作者。所以一些網絡作家不斷出現,發展前景非常好。對于編輯來說,可以供選擇的內容大大增加,不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反而會產生供大于求。編輯為了篩選內容,有可能加班時間會增加。總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編輯內容多樣化趨勢非常明顯。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為一體,各取所長,使得編輯作品更加豐富多彩,質量也有質的飛躍,市場也越來越多樣化。電子閱讀作為新興事物,具有便捷、成本低的優勢,人們接受得非常快,編輯成本也隨之降低,有的稿件從準備到發布只需要短短的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更不用擔心倉儲、物流等問題。因此,由于這個轉變,編輯市場的供需基本能平衡。
1. 提高編輯信息處理效率。編輯是媒體工作的一種,時效性要求高,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的環境下,編輯人員需要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快速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編輯人員要具有信息歸納的習慣,并且熟練運用快速處理信息的互聯網軟件,以協助自己完成日常編輯工作。
2. 增強互聯網應用意識。“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離不開網絡,有了網絡的協助,很多工作都更加得心應手。對于編輯人員而言,互聯網可以使編輯活動更加吸引受眾。編輯人員應是樂于接受新事物,能夠成為新事物最早的體驗者和使用者,并通過編輯工作,讓受眾進一步了解新事物。
1. 培養編輯的創新意識。首先,編輯人員要在確保真實性的前提下,編輯出不僅貼近人們真實生活,而且滿足人們閱讀需求且能豐富他們生活的新聞資訊。其次,編輯人員想要通過努力贏得受眾的信任和好感,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因為“互聯網+”時代非常依賴受眾的好感和點擊量。同時,為了適應新媒體形勢的轉變和行業的整體發展,編輯職業人員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綜合能力,從而實現新聞可持續發展。創新是“互聯網+”時代下新聞編輯與傳播的重要條件,編輯工作非常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優秀的編輯人員要有效發揮出自身的創新能力。
2. 提倡用戶意識。俗話說“換位思考”,在編輯工作中就可以理解為“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在編輯的各個環節都要貫穿用戶意識。“互聯網+”時代,信息具有多樣化、爆炸式的特點。消費觀念、閱讀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讀者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用戶”,有的自媒體編輯人員甚至直接喊著“用戶就是上帝”的口號來經營自己的媒體號。公開、平等、參與是最基本的要求,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免費的“網絡+”商業模式下,編輯者必須注重用戶的情感體驗。特別是數字出版的編輯人員要轉變觀念,由原來的我出什么讀者看什么,變成讀者看什么我出什么,從用戶思維出發,注重品質,關注細節。
3. 培養跨界合作意識。“互聯網+”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顛覆、跨界、穿越。編輯更是跨界程度極高的行業,它不能單打獨斗,必須與很多行業跨界合作,這樣才能實現共贏。所以,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跨界合作的能力和意識,跨界策劃、跨界營銷、開發周邊衍生產品。如一部網絡小說,先是在平臺上默默無聞,后來讀者多了起來,口口相傳,吸引了大量讀者,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因此大火,也就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如果跟影視公司合作,拍攝電影電視劇,再設計一些相關的文化產品。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個編輯活動創造的價值不可估量。所以要培養編輯人員的跨界合作意識,還需要有開闊的眼界和與人溝通交流的交際能力。
首先,高校的編輯專業應順應開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多元化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并且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不要讓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才發現自己沒有經驗,既沒有效率,又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其次,編輯人員要在平時多閱讀,涵蓋各個領域,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文學、教育等都要有所涉獵,有所研究,擴大知識儲存。只有知識廣泛,博學多才,才能有足夠的新聞敏感度、洞察力,掌握正確的政治觀點和形成廣闊的文化思維,只有綜合素質過硬,才能成為優秀的編輯人員。
無論是傳統的期刊、報社、出版社的編輯,還是網絡電子媒體的編輯,都要面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編輯人員要盡快轉變觀念,因為在新聞編輯多元化播途徑的沖擊下:傳統的傳播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編輯人員不應該墨守成規,不應用傳統觀念看問題,而是要不斷學習,學會運用二維碼、微信、微薄、微店、APP等時代產物為自己服務,實現互動化、即時化。只有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才能與時俱進,不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使自己具備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多樣化編輯能力。
優秀的編輯人員還應在工作中不怕辛苦,有鉆研精神,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互聯網+”時代,編輯人員要進一步提高互聯網應用能力,首先,要能熟練使用QQ、微信、微博等各種在線溝通交流工具。其次,能利用網絡進行市場調研,如問卷星、問卷網、第一調查網等能方便真實反映用戶需求的調查。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搜索技能,常識性問題可以通過谷歌、百度等方便好操作的搜索引擎來解決,較難的問題可以利用知網、萬方、超星數字圖書館等來檢索。
在“互聯網+”時代,編輯人員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所以這就對編輯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時代下的編輯既要具備強大而多樣化的專業素養,又要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培養創新意識,通過增強創新意識實現自我突破,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新時代背景下,編輯人員要多方位、多元化、多角度思考問題,更要培養自己多樣化的編輯能力,才能不負時代的重托,為受眾提供更多正能量的作品,更有內涵、有態度、有品位的精神養料,從而推動自身的進步、行業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