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耀 劉 蕓
專業調研是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前提,其反饋信息對今后企業人才輸出和畢業生就業起到重要的作用。江西省印刷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從2009年正式設立新聞與采編制作專業,屬于我國較早設立該專業的高級技工類院校。然而,“融媒體”時代新聞行業的知識與技能更新頻率較快,舊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需要重新進行檢驗,我校特在2017年6月至8月進行專業調研。
此次開展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調研目的了解傳媒行業對技工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需求情況,掌握當前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單位對本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梳理我校現執行的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點和不足,更新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現有課程設置,以及尋求適合該專業教學的新模式。
調研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個人訪談法、專題討論法和網絡調查法。主要調研的對象是開設了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同類院校、江西省內新聞傳媒行業負責人、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以及該專業近三年畢業生。
本次調研江西省內新聞單位共計22家,主要涵蓋電視臺(2家)、報社(2家)、新媒體公司(4家)、網絡公司(4家)、廣告公司(4家)、影視制作公司(2家)、企業宣傳部門(1家)、行政機關宣傳部門(1家)以及其他類型的單位(2家)。
對新聞單位的調研主要采用了走訪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新聞單位的調查問卷分為單位基本情況、學生就業情況和崗位職能三個部分。主要為了解“融媒體”時代新聞單位的相關崗位對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情況,掌握我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學生在就業單位工作的發展情況,以及對比學生在校所學專業技能與工作單位的所需技能匹配情況等進行調研。
通過本次企業基本信息數據看,調研單位普遍認為社會對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需求量較大,該專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媒體公司、網絡公司、廣告公司、影視制作公司這幾類規模不大的民營所有制形式公司,傳統媒體和其他國營所有制形式單位相對較少,目前尚無外資和港澳臺企業引進我校本專業學生。
從學生就業反饋信息來看,企業對我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就業學生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充分肯定了學生對工作的熱情、主動性、責任感、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工作中體現的專業技能和對新技能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學生在語言文字表達、綜合素質、自主學習能力和外語能力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崗位職業能力方面,網絡媒體單位認為我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學生所學技能和本單位工作崗位核心匹配度較高,學生能在短時間能勝任網絡信息采集、內容編輯、網頁設計、圖像處理和后期制作等工作內容。但學生在工作中表現出接觸網絡編輯最新技能較少,自主學習新軟件能力較弱。此外,學生在基礎辦公軟件不夠精通。
而在傳統媒體方面,因為單位人才引進政策的關系,對技校層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學生引進人數較少。從我校就業的學生情況來看,學生在攝影攝像、后期編輯、新聞采寫方面具有一定的素養,基本能完成記者的工作。但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文化素養還與本科及以上層面的畢業生有很大差距。
本次畢業生調研共回收調查問卷23份,去除一些無效問卷,共統計20份有效學生調查問卷。其中男生9人,女生11人,2013級該專業畢業生參與調查問卷的人數比例占50%。參與問卷調查學生的政治面貌以團員為主共17人,無黨員,3名群眾,以曾經在校擔任過班干部的學生居多。對畢業生的調研主要采用了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畢業生的調查問卷分為學生基本情況、就業滿意度和采編專業職業素養調查三個部分。
從畢業生反饋數據分析看,學生畢業后以繼續從事網絡媒體方向的人數依然居多,占65%。學生畢業后從事網絡編輯的工資在2000~2999元和3000~3999元區間較多。從事其他工作的畢業生工資一般超過4000元。收入情況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其選擇之后的崗位變動。
調查還表明,我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畢業生對自身的采編專業職業素養自信度非常高。在克服困難、自身信用度、責任感和榮譽感方面選擇“可以”的人數比例為100%;在閱讀各類信息、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專業軟件、團隊工作、自學能力上也有較高的認可度;在口頭表達和英語閱讀和溝通方面信心相對缺乏,不足50%學生選擇“基本具有”。
在職業技能的調查中,畢業生認為在校所學最核心的理論課程是“網絡傳播學”,其次是新聞采訪與寫作、編輯理論、新聞學。不少畢業生認為應增加一些新媒體方面的課程。
核心業務課程的調查中,畢業生認為使用最多和實用的技能課是“圖像處理(photoshop)”,其次是“攝影攝像”、和“premiere”。最后,學生認為學校現在開設的專業課基本滿足工作需要,對其幫助最大的實踐活動是“實地采訪采風”和“模擬工作室”。
本次調研的開設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同類院校共計8家,以省內為主,其中包括江西省內院校(6家)和省外院校(2家)。
同類院校調研主要采用了走訪、座談會、網絡調查等方式進行。主要為了解技校層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實訓建設,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進行調研。
從調研反饋信息來看,其他院校普遍認為該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近三年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98%,基本上都能找到對口專業的工作。該專業人才的目標崗位分布較廣,構成了明顯的目標崗位群,網絡編輯、網絡推廣、網絡運營、廣告策劃是最主要的崗位。校企合作和實訓室建設還處于摸索當中,目前以效仿其他專業實訓建設為主,實訓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不同院校專業培養方向側重點有所不同,目前該專業主要有網絡媒體方向和傳統媒體兩個方向,技工院校以網絡媒體方向為主。課程設置上,各院校普遍反映依然會受到師資隊伍和與企業聯系不夠緊密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
隨著“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加速轉型,新媒體也逐步發展為綜合平臺型媒體,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扶持,社會對新聞采編人才的需求量依然較大。本次調研無論是企業方面,還是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方面,都明顯看出企業對我校該專業學生認可度和學生就業率較高。而引進技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單位主要是民營性質的網絡媒體,并且在調研中發現,這一人才需求并沒有飽和,還有較大空間。因此,在今后技工院校新聞采編人才培養上,側重點還應繼續放在網絡媒體方向,并在明確方向的基礎上,繼續豐富自身特色。
我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主要是網絡編輯方向。從此次調研結果看,企業和學生所學職業技能的匹配度較高,學生適應網絡編輯工作崗位的時間較快。但受薪資保障、工作環境、工作強度、職業成就感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網絡編輯的工作呈現不穩定的趨勢。因此在以網絡編輯工作為主的情況下,可適當豐富與其相關工作崗位,例如網絡運營推廣、廣告文案和攝影攝像等工作,讓學生在選擇工作中有更多明確選擇。
我校原課程設置中保留一部分如“出版概論”“校對實務”“方正書版”等出版專業的課程,課程與課程之間也沒有按照工作崗位和職業技能的內在聯系組織安排。從調研情況看,有些課程學生在工作中幾乎沒有使用,有些課程所授技能甚至已經被大部分企業所淘汰。因此,我院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有待更新,對于不能突出本專業特色的課程應考慮盡快更換。與此同時,可適當增加目前網絡媒體單位工作所需最新職業技能的課程,如“Vegas”“網絡運營”“新媒體創意與策劃”和“職場應用技術”等。
在這次調研中了解到,學生認為對其幫助最大的實踐活動是“實地采訪采風”和“模擬工作室”。在與其他同類院校座談交流對比后發現,我校對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學生的實踐課程教學方式,還是相對滯后的。“學徒制”“訂單式”“移動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和方式也可以嘗試運用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一方面可以繼續執行“新聞采編工作室”教學,在技能演練時,時常更新實踐項目,將企業仿真的工作任務融合到實踐教學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移動學習”的方法,不僅讓學生鞏固以往所學職業技能,還可以豐富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從而夯實職業技能。
此次調研我們還發現,企業對我校就業學生的綜合素養滿意度一般,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對自身的文化素養、口頭表達和英語閱讀和溝通方面的自信心明顯不足。因此,在今后人才培養中,除了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要兼顧對學生的綜合文化知識學習,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和英語閱讀方面的訓練,注重禮儀文化的熏陶,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通過此次調研進一步確定了技工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明確了自身專業定位,更新了職業技能信息。在今后的人才培養中,既要立足于本專業的特色,也要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注意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的開拓和改進,以期為傳媒行業輸送更多的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
[1]丁杰.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1):115-116.
[2]王秀波.高職新聞采編專業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今傳媒,2017(2):113-114.
[3]高瀾.傳媒類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路徑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7(2):161-163.
[4]陳文耀.淺談工作室模式下高職新聞采編專業新課程設置——以江西傳媒職業學院采編與制作專業為例[J].東南傳播,2017(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