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群超
“旅游經濟學”旨在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進而為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尤其是面對新生代大學生,課程教學受到諸多挑戰,如何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成為授課教師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新生代是指由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0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所組成的群體[1]。新生代語境是指由新生代群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基于自身群體的理念、思維模式、審美訴求、行為模式等所形成的語言環境。新生代在各方面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標簽化特征。
1.強調自我。新生代群體是獨生子女占多數的群體,在生活與學習方面成為中心。在物質與情感獨享的環境中,該群體將自我放在一切的中心,不會顧及他人感受。在社交方面,該群體將自我的利益放在中心,不允許個人利益受到侵害,當面臨責任時,該群體表現出不愿犧牲自我的利益的特點[2]。
2.缺乏耐心。在重視個人利益的性格特質之下,新生代群體缺乏基本的挫折教育。在面臨挫折時,往往表現出脆弱的特質。在學習之中,若遇到難題,不愿意思考、付出精力予以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若遇突發狀況,往往表現為焦躁與恐懼。
3.圈內聯結。新生代群體伴隨互聯網成長。社會交往表現出典型的E化和圈層化特征,即傾向于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如QQ、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媒介與人交流,對于同屬的圈層更有依附性和黏性,他們傾向于在這些封閉的空間表達個人情感和觀點。
4.重視利益。新生代受生活中“物欲”影響,表現出急功近利的特質,即希望低付出、高回報。在社交過程中,高度重視利益得失。在工作中,不愿付出勞動,但希望獲得最大的收獲[3]。
1.缺乏必要的興趣。旅游管理專業新生代學生對于專業課的學習大多表現出缺乏必要的興趣。首先,不認真聽講。在教學過程中,不認真聽講,上課玩手機、分心、走神的狀況頻出。更有甚者,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玩游戲,上課期間睡覺。其次,不愿主動學習。除了缺乏對專業課程的必要興趣,新生代學生更不愿意主動學習,認為考試及格就好。
2.缺乏學習的動力。60分的及格線成為部分新生代學生的終極目標。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的生活缺乏基本的動力支撐體系。首先,表現為不知學什么。除考試外,學生不知哪些需要學,哪些知識結構是需要構建的。大多數時間都被考證占據。這種舍本逐末的模式削弱了教學的質量。其次,不知如何學。多數學生對專業課缺乏興趣,往往只在考試時突擊背書。
3.忽視專業課價值。在及格線萬歲的理念下,新生代否定專業課的價值。一方面,認為專業課學習沒有意義。在功利主義的主導下,認為考證書更有意義,專業課只需隨意聽聽,不需要花精力,忽視理論體系的積淀。另一方面,認為實踐比專業課更有價值。受到從業門檻低的影響,學生認為專業課學習沒價值,參加專業實踐、兼職更有意義。這對學生培養潛力塑造產生了負面影響。
1.教師授課內容與學生興趣點錯位。“旅游經濟學”涉及產品與開發、需求與供給、旅游市場與開拓等內容。在授課過程中,學生認識不到教師所授內容的價值所在,認為授課無指導意義。然而對教學案例有興趣,忽視了理論與案例的結合,以及案例中的理論價值。從教師角度分析,理論傳授是必要的,以助于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興趣點錯位的結果是教學的尷尬氛圍和學生興奮點的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
2.教師教學方法與學生需求錯位。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選取行業的親身實踐經驗與體驗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對學生而言,他們希望教師通過表演、展示進行授課。這種錯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當教師引用實際帶團經驗進行案例教學時,學生普遍表現出興趣性,但當回歸理論教學時,學生則感覺乏味。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效果。
3.教師授課語境與學生思考語境錯位。作為教師,其希望通過熟練手段讓學生獲取可能多的知識,傳道解惑與好為人師的特征明顯。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希望不勞而獲。作為新生代,對于教師的說教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師生思考語境差異巨大,影響教學效果。
4.教師價值體系與學生價值體系錯位。教師的價值理念為傳道授業解惑。對學生而言,多表現為不喜歡管教和道德指導。在授課過程中,因專業性太強,理論的枯燥性與復雜性讓學生產生了負面的情緒。在學生看來,教師喜歡說教,喜歡好為人師。在教師看來,學生的自由化與散漫化需積極的引導和指導。因此,二者的價值體系的差距造成了“旅游經濟學”教學的困境。
1.價值判斷標準失范。娛樂至死成為這個群體價值標準。加之社會對于教育、人才培養、知識價值等認識誤區,導致新生代價值判斷標準的失準[4]。新生代認為“旅游經濟學”考試及格就達到要求,工作靠經驗積累。功利主義價值觀導致學生不愿意接受這門課程的知識,進而導致了教學與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影響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
2.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缺陷。旅游與酒店管理人才培養定位為有理論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在大中型旅游企業等從事管理、服務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然而受行業特性影響,需畢業生具一線工作經驗,才能更勝任管理崗位的需求。這要求新生代在企業一線從事至少半年以上的工作,積累豐富的操作經驗。該要求與大學生對于職業預期是有差距的,他們希望縮短一線時間,盡快獲取管理崗位。該認知挫敗了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專業課程學習積極性。
3.社會功利主義的誤導。社會媒介日常鼓噪的創業、賺錢等理念助長了新生代的功利主義情緒和價值觀[5]。日常的節假日兼職中學生形成了對職業發展的錯判,即旅游與酒店行業花時間學習理論不如兼職積累經驗等。新生代所持有的價值觀讓其無法正確面對“旅游經濟學”的學習,正確權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正確處理短期與長期職業發展的關系,并對專業課程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4.經驗主義的誤導。經驗主要來自新生代群體個人和朋友圈。從學生角度看,他們根據自己的實習經驗認為課堂所學無實際意義,在企業用不著這些知識。與此同時,受制于導師制的低效運作,學生并沒有科學的專業思想教育。因此,經驗主義的誤導讓其陷入歧途。朋友圈的誤導性影響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行業師傅或前輩對職業發展的錯誤性認知也給學生以負面導向。
正確的引導對新生代的學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入學階段,應安排具有行業經驗的教師開展職業認知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業觀和職業觀,讓其理解“旅游經濟學”與相關課程間的關系及其對專業知識架構的作用、對經濟學思維塑造的意義。學生的學業規劃也顯得尤為必要。應重視導師制工作。通過導師制,讓專業教師幫助學生系統制定學業規劃,強化監督、執行與反饋機制,以規避學習的盲目性與隨意性。糾正錯位的學業觀,為學生學業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程應從以下方面強化教學內容。首先,采用案例教學。針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論性、枯燥性特點,教師應精選案例開展教學。通過理論與案例的融合,提高授課的趣味性。其次,重視知識應用導向教學與學生的參與。為了提高知識掌握度,應針對每個模塊布置具有啟發性、參與性的作業。最后,重視與新生代相適應的語言體系運用。教師應掌握新生代語言體系,并運用新生代語言體系進行教學,讓學生從抗拒、排斥到逐漸喜歡本門課程的學習。
相對于新生代大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受歡迎。因此,應該從以下方面優化。一是多采用案例教學。教師可以針對知識點收集案例,將案例與知識有機地結合。通過案例教學讓新生代大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進而根據案例的啟發,知道未來如何在實踐中利用相關的知識體系。二是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知識提煉為題目。通過課前的知識預習與儲備,授課過程中的討論,授課后的團隊作業等形式,讓學生積極融入教學之中,通過預習、思考與應用逐步深入深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旅游經濟學”課程考核模式是“平時成績+課程結業考試”。從成長的規律分析,這種倚重考試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基于教學內容和手段優化的基礎上,應建立科學的考核模式,如模塊測試、大型調研作業等。這種按照知識模塊進行考核的形式所占的比重可以提高到60%。通過這種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旅游與酒店管理專任教師的實踐經驗決定了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能夠將自身的經驗與理論進行結合,并通過案例進行理論教學,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效果。因此,應根據教師的方向和興趣,安排專任教師赴企業實踐,獲取實踐經驗。對于個人而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動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師理論水平的深化與發展。
新生代大學生群體有著自己的審美、理念和價值體系。面對需求側的變化,作為供給側的教師應根據需求側的變化通過優化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完善考核模式和豐富實踐經驗等方式提高“旅游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思考了新生代語境下的“旅游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相關的理論探討對于其他專業課程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鄧麗芳,傅星雅,裴蓓.新生代大學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基于六所高校的調查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15,32(6):31-37.
[2]葉心宇.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新生代、新挑戰與新思維[J].高等農業教育,2014,34(4):79-83.
[3]薛君.80后新生代的福利意識形態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29(2):75-79.
[4]鄧希泉.“90后”新價值觀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6,33(9):23-30.
[5]葛四友.中國教育問題的根源:功利主義還是反功利主義[J].學術月刊,2013,61(1):28-33.